《孙子兵法》是我国Z古老、Z杰出的一部兵书,历来备受推崇,研习者辈出。我们现在所能见到的Z早为《孙子兵法》作注的乃一代枭雄曹操,其注字里行间不乏真知灼见。当代著名军事家郭化若将军更是长期研究《孙子兵法》,不但为《孙子兵法》全文作了校勘、注释、今译,还撰写了题解及考订、评论文字,既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又浅显易懂。本书即在郭化若孙子译注的基础上加上了从宋本《十一家注孙子》中辑出的曹操的注,将孙武、曹操、郭化若的军事思想融为一书,以裨读者把握我国两千年来兵学之精华。书中50余幅版画插图精选自北宋兵书《武经总要》,供读者观览中国古代兵器装备之丰富多样。 《孙子兵法(插图珍藏本)》,采用布面精装锁线、艺术纸装裱弓形函套外加纸盒保护的装帧形式,内文选用80克东方书纸,全书双色印刷,版面疏朗醒目、容
本书聚焦于明初规模*大的皇权争夺战,剖析靖难之役的起因、经过、结果,以及造成的一系列影响,详细阐述了燕王阵营和建文帝阵营的军事博弈。本书从明帝国北伐大都并建立帝国北方防线开始,结束于明成祖三征漠北,涵盖元明在中原以北地区的区域争夺战,以及明成祖为弥补靖难对北方防线的破坏而进行的一系列军事行动。 书中不仅*方位地展示了燕王朱棣麾下的燕军集团击败建文帝朱允炆百万大军的各场战役,同时也深刻阐述了元明战争与靖难之役的内在联系,解答了为什么明朝要在边塞分封诸藩,为什么要三征漠北等各种问题。随着战事的发展,双方的文臣武将也一一登场。
《孙子兵法译注》的内容,包括黄朴民老师对《孙子兵法》的题解、注释、翻译、札记和附录等。其中题解概括了各篇的中心思想,并分析了其内在的理论逻辑和基本特色;札记是黄朴民老师对《孙子兵法》的一些独到心得;附录则有郑友贤的《十家注孙子遗说并序》,《史记》孙子本传,以及历代名家评孙子。 《孙子兵法十八讲》的主要内容是黄朴民老师对古今兵家脉络的梳理,以及从《孙子兵法》的渊源、思想性、版本学研究等方面进行阐述,是黄朴民老师几十年以来研究《孙子兵法》的心血结晶。
公元7~9世纪的中华大地上,名将云集,灿若繁星,有 自古能军 帝王中无人出其右的天之骄子李世民、南征北战打下半壁江山的名将李靖、三栖兵家苏定方、屡施奇计的阴阳大家裴行俭、纵横捭阖于西域的 双璧 高仙芝与封常清、五福俱全享 再造江山 美誉的郭子仪、据城歼敌从无败绩的中兴上将李光弼、恩威并施的心理战大师李愬、以一己之力为王朝续命二十年的王式 煌煌李唐,人杰辈出。 本书将站在正史的高度,透过兵家四势的视角,凭借生动有趣的笔法,来详细考察唐代蕞具代表性的十三位名将的*奇事迹,综合研讨各自人生的成败得失,尽量展现出一份足够客观公允的大唐名将榜。
本书是“有竹居古典今读”系列的第四部。 作者对近代军事著作《曾胡治兵语录》进行了全面翔实的整理,注释、今译之外,又加精彩导读;正文之外,又加增补;在蔡锷、蒋中正对曾国藩、胡林翼治兵语录纂辑的基础上,做了更为细致的爬梳和整理工作,俾使读者一卷在手,可对曾、胡二公的军事思想、治兵方略及人格气度,有一个具体而微的把握和理解。 尤其是,刘强先生将目光聚焦于晚清名臣和大儒曾国藩身上,所撰万字长序《世上再无曾国藩》,以饱蘸深情的笔墨为曾国藩画了一幅速写肖像,形神兼备,让人过目难忘。
《孙子兵法》6111字,似乎每个字都艰深玄奥,让很多人望而却步;其实,只要抓住兵法的根本思想,就会发现处处豁然开朗、字字明明白白。本书作者华杉,研究孙子兵法二十余年;在本书中,抓住兵法根本思想,通过155个经典战例,将《孙子兵法》的原意剖析得详尽透彻。同时援引2000多年来,解读《孙子兵法》的传世注家曹操、杜牧等11人的注解,从不同角度还原兵法原意。全书通俗流畅,精彩纷呈;背水一战、围魏救赵等经典战例,更是讲解得令人身临其境,犹如置身战场上空,看交战双方兵马调动,浴血奋战,在震天的厮杀声中演绎着兵法的深邃思想。翻开本书,直窥《孙子兵法》堂奥,既简单、又深邃、既朴实、又玄妙;开启一场通往智慧的非凡阅读体验。
“十术百谋”所归纳的十大问题,以总结我军作战的基本经验,也是作战组织指挥艺术的十个主要问题,并以“术谋”角度提出,就更便于研究、探讨和发展以及灵活运用。书中前三个问题,一、诡诈术、二、攻心术、三、分敌术,集中地论述了应用谋略的基础理论,施谋用谋的前提和首要。四、灵活术、五、主动术、六、后制术,又集中地论述了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把灵机术概括为“四个灵活”,把主动术概括为“十大行动准则”,把后制术概括为“十先十后”形成谋略的核心,是精彩、活跃的部分。七、矛盾术、八、机遇术,又辩证地论述了战役组织和指挥如何充分发挥指挥员的主观能动性,以不失机遇的问题。九、奇正术、十、术中术,是把前八个问题归纳总结,使谋略更加灵活,使指挥员能达到灵活用谋、防谋、以谋制谋出神入化之境界。
在我军灿若群星的将帅中,粟裕以其高水平的战略眼光、灵活机动的决策运筹、能征善战和长于指挥大兵团作战而著称于世,赢得了“常胜将军”的美誉。在长期的军事指挥生涯中,他表现出了全局、掌握未来的战略才能,因敌变化、出奇制胜的谋略思想和指挥艺术,顾全大局、勇挑重担的高尚品德,以及不断探索战争规律、善于总结实践经验的理论创造作风。他集立德、立功、立言于一身,在中国乃至世界军事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粟裕一生身经百战,特别善于组织大兵团作战,且保持常胜记录,被誉为“指挥大兵团作战的奇才”。他能够准确掌握敌我情况,全面分析战场形势,巨细兼顾,既“微”且“宏”;大处如掌风云,起伏跌宕,气势磅礴;小处如刺苏绣,穿针引线,丝丝入扣。、研究粟裕的资深学者认为,人民解放军将领中打胜仗的不乏其人,但胜仗一般
本书是本社重点图书工程——彩色传世经典系列中的一种。《孙子兵法》以精练、隽永的语言揭示了战争的普遍规律,其博大精深的军事思想,不但广为中外政治家、军事家学习和运用,而且成为众多的哲学家、文学家和企业的鉴借,其思想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精神指导和成功指南。为便于读者领悟《孙子兵法》深邃的谋略思想,编者在每篇原作之后,精心增添了注释、译文、例解,力图通过简明的体例、精练的文字,新颖的版式、精美的图片等多种要素的有机结合,将这部军事著作全方位、立体地展现出来,使读者在充满时空场景感的彩色画廊中,领略古代杰出军事家孙武的必胜智慧。
《孙子兵法》一书,历来的研究者大多将它看做权术、欺诡之书,但其宅心如何,或避而不言,或言而未尽。避而不言者,认为是权术、欺诈之作,故顾左右而言他,不涉及这个问题,大多数研究者是也;言而未尽者,虽涉及宅心,论及仁义,但点到即止,未能引而伸之,触类长之,司马迁、杜牧、孙星衍诸先贤是也。张君国骥教授,仁者、善者、义者、诚者、智者、廉者。自束发受业,即以仁义之心读《孙子兵法》,近十年来潜心研究,著《权力向善——我读》,或注其文,或释其义,或绎其思,或求其理,或探其心,多有建树,颇能发前人所未能发。尤其能在“兵者诡道”的背后发掘孙子的民本、人道思想,并提出“权力向善”的观点,发聩振聋,度越前人。
这本书所研究的固然是古兵法,但此书又非仅以研究古兵法为惟一目的,所真正希望的是此种研究能够有助于新战略的思考。何谓新战略?新战略的意义不仅只是指当前的战略(contemporarystrategy),而且更包括未来的战略(futurestrategy)。换言之,之所以要对古兵法作新的研究,真正目的是试图透过此种研究来寻求能够适应新战略环境(strategicenvironment)的新战略思想。
彭德怀从1916年不满18岁投入湘军当兵,到1928年在平江率部起义,再到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几乎大半生都是在为国家为人民戎马征战,在烈火硝烟的战场上度过的,经历了中国革命战争的全过程。他是人民解放军的主要创始人和奠基人之一,是人民解放军最高统帅部的核心成员,我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事业的重要领导者;他以卓越的军事才能,坚定的政治品质,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赢得了崇高的威望,受到全军将士的爱戴。彭德怀的兵法与谋略,源于他丰富的战争实践。他善打硬仗,身先士卒,作风勇猛,敢于面对气势汹汹的万千敌军横刀立马;指挥过上百次重大战役、战斗,具有极其丰富的作战经验。
戚继光兵法是指戚继光的三部军事著作,即十八卷本《纪效新书》、《练兵实纪》和十四卷本《纪效新书》。每部书原文均有十余万字,并有大量插图。三部书均为练兵专著,且后出者继承了前出的一些内容,甚至是大部内容。故本书因篇幅所限,引录的原文以后出的十四卷本《纪效新书》为主(也是节选),对十八卷本《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只引其很小一部分内容。各书所列之图均略去。本书所录的原文均据中华书局2001年出版的十八卷本《纪效新书》、《练兵实纪》和十四卷本《纪效新书》。这三部书文字较为浅显,故仅出注释,不作译文。书中原文以小字刊印者,现以小五号字排印。引录的原文虽以十四卷本《纪效新书》为主,但在《新说》中则对三部书作统筹的考虑,以体现三部书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