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内容由拿破仑本人所写,是迄今为止*全面的一本《拿破仑日记》。全书按时间顺序完整地记录了从1769年拿破仑出生、经过成长、及至辉煌、到*后流放的绝笔。在与人的交往中,拿破仑可能很少说实话,然而在这本日记里,他无法不说实话。这本日记向世人展示了这位世界伟人鲜为人知的内心世界。 而《拿破仑日记:精简珍藏版》则是在《拿破仑日记》的基础上进行的精简。旨在让读者在碎片化阅读时代,能够用较短的时间汲取外国经典军事名著的精髓。
本书为纪实文学作品,真实记录张困斋烈士的生平事迹。张困斋系宁波北仑人,后来沪在银行业任职,其间积极从事抗日救亡运动,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战争时期,张困斋以开设 丰记米号 店为掩护,负责上海地下党领导机关的联络工作。1949年3月不幸被捕,5月7日英勇就义。他与李白、秦鸿钧一起,被称为 电台三烈士 ,他们也是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主角李侠的原型人物。作者通过研究相关历史文献及联系张困斋烈士家属等方式,用简洁而生动的语言,记录了张困斋不平凡的一生。本书的创作与出版,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知晓张困斋烈士的革命事迹,铭记革命先烈,增强爱国主义精神。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辉煌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许多非凡的将帅之才,闪烁着一颗颗耀眼的。几十年征战生涯,他们叱咤风云,威武豪迈。在金戈铁马的战争岁月,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他们驰骋大江南北,跨越雪域高原,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以壮丽的人生和杰出的智慧,谱写了一曲曲英雄赞歌。本书将为您述说这段惊心动魄的抗战故事。 本书选取了十位开国中将代表性的人生片断,描绘了他们精湛的指挥艺术,渲染了令人热血沸腾的战争场面,介绍了他们丰富的人生经历,在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示了他们独具特色的个人魅力的同时,凸现人民解放军将帅的群体风采。读来引人入胜,饶有趣味。作为史料,也极具收藏价值。
共和国之初,点将:“东野”参谋长刘亚楼出任空军司令员。从一无所有组建空军,到朝鲜上空击落一架架美军“王牌”战斗机,短短的时间内,创造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奇迹。同时,也揭开了中国空军名震世界的辉煌一页。刘亚楼从19岁当营长,到23岁任红二师政委,而后参加苏联红军竟成了少校军官……可谓经历奇特;从黄帝岭大血战到津门挂帅,奇功屡建。本书以翔实的史料、生动的文笔、充沛的情感描写了刘亚楼将军的传奇一生,刻画了他的过人胆略和超群才华以及与众不同的性格特征。
《新型农民科学素养读本》内容紧扣时代的脉搏,以简洁的问答形式,把涉及农业、农村和农民的政治、生产、科技、经营、环保、安保、生活、民风等方面的知识向农民朋友一一作了介绍,这在相关的涉农图书中具有极高的创新性。
*强调,要把严守纪律、严明规矩放到重要位置来抓,努力营造守纪律、讲规矩的氛围。《机关正能量?机关纪律与规矩》以*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针,紧贴机关工作实际,首次提出机关人员应遵守的忠诚、志存高远、服务为本、严谨细致、雷厉风行、机智灵活、任劳任怨、修养言行、甘愿奉献、廉洁自律十条“铁规”。《机关正能量?机关纪律与规矩》系统、准确、透彻阐释了机关规矩的特点和要求,传授了遵规守纪的方法及技巧,集逻辑性、操作性、实用性于一体,为机关干部严守纪律与规矩、做好各项工作、树立良好形象提供有益借鉴。
《劳模精神职工读本》以爱岗敬业、争创,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为主线,细致探究劳模精神,贴近工作生活实际来阐述什么是劳模精神,如何运用劳模精神,其中穿插了众多的劳模事迹、轻松易懂的小故事,并在各节后配以小结、各章后配以讨论题,力求具有思想性、理论性、知识性和操作性,帮助职工理解和思考劳模精神的深刻内涵,并从中汲取“精神元素”“行动元素”和“梦想成真元素”。期待《劳模精神职工读本》成为职工和劳模喜爱的读物,让劳模精神广大职工的工作和生活达到新高度。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涌现出了许多指挥若定、英勇善战的指挥员。他们的大智大勇令敌人丧胆,他们的谋略智慧为后人称道,他们的作战理论与实战经验已为我军建设和发展的宝贵财富。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将如云,形成了一个优秀的群体、像彭德怀、杨得志、杨勇、邓华等著名高级将领,他们的事迹已广为传颂。因篇幅所限,本书只收录了这个优秀群体中的10位战将。期待着以后能有更多的机会,向读者介绍其他志愿军战士的动人事迹和精彩人生片断。 本书中的洪学智将军是志愿军副司令员,聂凤智将军是空军司令员,其余八位将军都是志愿军军长。他们在书中的先后顺序基本是以志愿军各军的编制序列排列。
《高仓正三苏州日记(1939-1941揭开日本人的中国记忆)(精)》的内容,是作者高仓正三1938年12月被日本东方文化研究所 到外务省担任驻中国的特别研究员后,从1939年4月5日至1941年2月28日的日记。1939年9月25日抵达中国以前的日记很简略,并且不是每天都有,显然是经过编者的删节,只留下与他这次中国之行有关的内容。高仓正三到中国后,除了1940年2月15日至5月2日、5月31日至6月6日两次出去旅行,考察了江苏、浙江、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的一些地方,以及偶尔有事去上海日本领事馆外,其余时间都在苏州,日记说他的住处是“五卅路同益里第三号”。这大概是书名叫作《苏州日记》的原因。高仓正三的身体很不好,日记中屡屡有生病、住院的记载。1941年3月13日在“盘门内新桥巷苏州医院”去世,时年才2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