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退伍军人向他的孙子讲述的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经历,没有夸夸其谈,只有扣人心弦、残酷的诚实。 本书整理并讲述了汉斯 卡尔(Hans Kahr)对二战东线战场的战后回忆和战时记录。 汉斯 卡尔1925年出生于奥地利的一个农民家庭,后来被征召入伍,成为德国国防军第3山地师第138山地猎兵团的机枪手,在战争后期被派遣到东线战场。书中回忆了汉斯作为新兵在前线学习生存的过程,讲述了汉斯在东线战场残酷的战斗,以及被俘后作为战俘的经历。书中还介绍了战前奥地利小农家庭的生活和当地传统习俗等。 书中没有很激烈的语言,从一位普通士兵的角度,将战争的残酷一一展现,留给后人的是警醒和珍惜。
《钢铁抗战:中日装甲兵全史》是一套关于中、日两国装甲部队在上世纪初组建及使用情况的历史科普丛书。《钢铁抗战:中日装甲兵全史1938-1945》讲述了自1938年开始到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前,在中国及太平洋地区爆发的装甲部队作战经过。于上半年出版的《钢铁抗战:中日装甲兵全史1918-1937》则为大家呈现了中、日两国从1922年初组建装甲兵到1938年前双方发生的装甲部队交战的历史。
进入20世纪过后,中国军队开始走向现代化改造的进程,在受到西方现代军事思想的影响后,中国军队试图为自己配备合适的远程火力,在这样的大前提下,促成了近现代野战炮兵部队的诞生。诞生之初,受国力之困,不但无法生产炮兵装备,在选择具体型号时也遇到众多困难,直到正式下定决心选定一国为参照创建为止,中国野战炮兵部队的发展才踏上了正轨。至1937年,中国野战炮兵部队已经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体系,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培训出合格的人才。本书*面系统地讲述了1937年前,中国野战炮兵部队的发展历程。
《二战德国陆军*197突击炮营战史:*653重装甲歼击营前身部队的作战历程》一书以多位197突击炮营官兵的战时日记、回忆材料和作战报告为线索,真实再现了*197突击炮营的组建经过、训练成军,以及在巴尔干、苏联国境线、乌克兰、克里米亚和东线中部地区的战斗历程。在**程度上填补了德国陆军*197突击炮营和*653重装甲歼击营完整的二战战史。 书中也不乏一些细节性描述,将亲历者的真实记述与历史文件相结合,记录了战争中的人情与人性。既有高层将领的运筹帷幄,也有下级将士的浴血奋战,这两方面的结合构成了有血有肉的历史传奇。士兵的回忆和大量历史照片多方位地呈现出一些激烈战斗场面,让人有一种如临其境的感觉。即便对东线战事了如指掌的读者,也能从中获得新的收益。
本书以太平洋战争期间的日本陆军联队为著述对象,以*主要作战力量的步兵联队、炮兵联队和战车联队作为研究对象,介绍其编制构成、武器装备、战斗路线,与战役行动相结合,并配以相关的历史地图、照片,讲述了日军各联队在太平洋战争期间的作战历程,揭示日本陆军从诞生、发展直至覆灭的历史过程。
丛书介绍:指文图书正版引进的世界军服图解百科系列,聚焦于历史上数个重要的时期,如罗马战争、美国独立战争、拿破仑战争、 19 世纪中的重大战争及两次世界大战,以精美的图文,介绍了各个时期有代表性的国家和民族的军服、兵器、战术。该系列不仅是难得的军服目录,也是展现各个时期内政治、军事和社会背景的壮丽画卷。 本书介绍:《第二次世界大战军服、徽标、武器图解百科:英国、美国、德国、苏联及其他同盟国与轴心国》是一本以二战各参战国军队制服为主要内容,同时也囊括战争多方面题材的图解百科。书内含有超过 600 幅有关二战时期英国、美国、苏联、德国、比利时、丹麦、法国、希腊、波兰、挪威、罗马尼亚、南斯拉夫、日本、芬兰、克罗地亚、匈牙利、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和地区的军官及士兵制服、装具、武器、
李峰著的《决战朝鲜(白金珍藏插图版上下)》是一部全景式再现朝鲜战争历史风云的经典作品,以恢宏的气势、凝练的语言、多维度的视角记述和分析了朝鲜战争成因、决策过程、五次战役及板门店停战谈判等重大事件,包括战前国际国内形势、重要战役战况、双方将帅决策过程及这场战争中涌现的堪称“军神”级人物,塑造了一大批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 同时,本书通过翔实的史料全面揭开朝鲜战争台前幕后的诸多历史真相,如中美苏朝优选领导层的博弈较量,朝鲜人民军南征的真相,中国出兵朝鲜真相,中美军战力真实对比,苏联对华军援、空军参战的内幕,志愿军战俘的真实境遇,板门店谈判过程等等,破除了有关朝鲜战争的种种迷思与误解,真实出彩。 本书曾被广大军迷誉为朝鲜战争题材国内品质扛鼎的作品,畅销近30万册。本版在原有精彩内容
曼施泰因以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亲身经历为主线,根据其私人日记和其他资料,介绍了德国进行侵略战争的经过,尤其是详细地描述了他亲自指挥的几次重大作战行动,阐述了他对二战中各个事件和重要人物的看法。该书对于我们了解二战中德军的一些决策内幕,尤其是许多重大战役的计划制订过程及其实施,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日本帝国海军战史 1941-1945 》从 1941 年 12 月日本联合舰队偷袭珍珠港开始,以时间顺序详细记叙了太平洋战争中的历次重大海战,如珊瑚海海战、中途岛海战、瓜岛战役等。本书的写作基于美日双方的一手资料,如日本官修战史《战史丛书》,以及美国海军历史部收集的日本海军档案缩微胶卷,辅以各参战海军编制表图、海战示意图进行深入解读,既有完整的战事进程脉络和重大战役再现,也反映出各参战海军的胜败兴衰、战术变化,以及不同将领各自的战争思想和指挥艺术。
《英国皇家海军战舰设计发展史 . 卷 1 ,铁甲舰之前:战舰设计与演变, 1815 1860 年》详细罗列了英国皇家海军在 1815 1860 年铁甲舰兴起以前具有代表性的舰船,并交代了这一时期英国船舶在设计上的变化与前进方向,以及不断涌现的新技术和创新者。文中附有大量英国国家海事博物馆授权的实物图、设计图、模型图,更有许多数据图表,以别具一格的设计角度见证如火如荼的蒸汽革命带给战舰世界的巨大变革!
《上甘岭:攻不破的东方壁垒》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第15军政治委员聂济峰将军晚年对抗美援朝战争的口述回忆录,本书以时间为线索,用战役前线指挥员的角度,讲述了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第15军从西南剿匪作战到入朝参加第五次战役、阵地防御作战、上甘岭战役的详细过程。看似是一场战役的记录,实际展现的是整个上甘岭战役乃至抗美援朝战争的核心所在——永不倒塌的中国军魂,更体现出了中华民族对家国对和平永恒的追求与歌颂。《上甘岭:攻不破的东方壁垒》共十四章,分为三个部分:第一章至第七章,详细讲述了15军入朝参战到与“联合国”军激战上甘岭以及最终取得胜利的全过程,以天为单位的战场纪录,真实还原了被喻为“绞肉机”的惨烈战役的原貌。第八章至第十二章,聂济峰将军站在前线指挥员的角度,分析了上甘岭战役取得胜利的原
二战是人类史上的一场大浩劫,战火燃及四大洲四大洋,这场波及甚广的战争在摧毁人类家园的同时也在推动着世界文明的前进。本书不再是单一地讲述二战历史,而是立足于战略与战术,多维度地解析这场战争的历史价值。作者凭借其自身丰富的作战经验,结合多方史实资料,客观公正地详述了战争双方在战争过程中为适应不断变化的战略目标而采用的与之相应的战略与战术;其中,对交战各国在各个阶段采用的不同的战略与战术都有较为详细的解读和思考,这对现代军事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作者的抽丝剥茧,能够让读者在关注战争的成败之外,多一些思考。
从公元前 8 世纪罗马建城,到 1453 年君士坦丁堡陷落于奥斯曼土耳其,罗马在军事方面对全世界产生了无可匹敌的影响。罗马征服了无数的敌人,之后便忙于保卫这个庞大的帝国。罗马人*初与意大利本土的民族作战,然后与凯尔特人、高卢人、布立吞人,以及欧洲西北部和中部形形色色的日耳曼部族作战。而迦太基人、希腊人和马其顿人,加上东部的帕提亚人、萨尔马提亚人、叙利亚人和犹太人都被罗马人击败了,他们若是反抗,罗马将再次进行征服。有时候,罗马军队会被击败,有些战败甚至是灾难性的,比如公元 9 年的条顿堡森林之战。另外,罗马在东方遇到了令人生畏的军队,后者主要以弓骑兵和重骑兵为主力,这是与罗马截然不同的战术。此后,罗马在大迁徙时代遇到了游牧的蛮族,比如哥特人、汪达尔人和匈人,西罗马在他们的攻势下多次战败,*
《东进》从东线战事爆发首日,也就是 1941 年 6 月 22 日的 巴巴罗萨 行动开始,先后讲述了发生在斯摩棱斯克、莫斯科、列宁格勒、罗斯托夫、斯大林格勒等地的战斗。全景式地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战争画面:既有高层将领的运筹帷幄,也有下级将士的浴血奋战,这两方面的结合构成了有血有肉的历史传奇。书中也不乏一些细节性描述,例如犬的出现、弗拉索夫的被俘、蓝色行动的泄密、对阿斯特拉罕的侦察等等,即便对东线战事了如指掌的读者,也能从书中获得新的收益。大大小小的事件,林林总总的人物,详尽地展现了东线波澜壮阔的战争史诗,是战争史研究中难得的佳作。
《英国皇家海军战舰设计发展史 . 卷3, 大舰队 : 战舰设计与演变, 1906 1922年》上接 无畏 号战列舰的问世,下至《华盛顿条约》签订后 纳尔逊 级的设计,囊括英国皇家海军1906 1922年 大舰队 时期具有代表性的舰船。 大舰队 时期的舰船设计汲取了一战期间的实战经验教训,本书以大量馆藏图片、模型特写、数据图表和设计图纸忠实地记录了这一段造舰技术急剧变革时期的风貌。
世界军服图解百科 丛书为指文图书巨资引进,欧美近百位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军事*家、作家、画家、编辑历时10年完成的著作。本套丛书共有6本书,分别为《罗马世界甲胄、兵器和战术图解百科》《美国独立战争军服、武器图解百科(1775 1783)》《拿破仑时期军服图解百科》《19世纪军服图解百科》《*次世界大战军服、徽标、武器图解百科》《第二次世界大战军服、徽标、武器图解百科》。 本书介绍:《*次世界大战军服、徽标、武器图解百科》以1914 1918年的*次世界大战为中心,深入解析了这一时期的军服、徽标与武器。*次世界大战是列强争夺霸权与殖民地的全球战争,以英国、法国、俄国为首的协约国集团和以德国、奥匈帝国为首的同盟国集团,在各大主战场展开生死搏杀。当时各国的军服还遗留着近代殖民帝国的特点,但大都摒弃了19世纪以来的华丽与繁
本书是一本新一代人能看得进、读得懂、愿意读的通俗解放军战争史读物,该书由著名军史专家徐焰将军撰写。以解放军八十五年辉煌历程为主线,以专题的形式,系统地讲述了解放军的建军历程、解放军在各历史时期为理想而进行的革命、解放军灵魂人物的军事思想和战略战术、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守住革命果实而作出的不懈努力等。全面地分析并历史地还原解放军当年能赢得革命战争胜利的原因,从中揭示其宝贵的精神实质。当年的共产党人为什么要打仗?为什么要建立军队?弱小的人民军队为什么要到偏僻落后的农村?为什么能从那里起步发展壮大成为世界上人数最多的强大军队?解放军用那样落后的武器,对内打败了强大的国民党各派军阀,对外同世界上蕞强的美国、日本、英国、法国的军队,乃至周边的印度等国家的军队都
本书从阿根廷视角出发, 记录 了阿根廷从 做 出占领马岛的决策到战败的一系列有趣又惊险 的 事件 , 内容集中在 英、阿双方在 福克兰地区的重要军事活动,如 贝尔格拉诺将军 号巡洋舰被英国核潜艇 征服者 号击沉、阿根廷 超军旗 攻击机击沉英舰 谢菲尔德 号 等,还从政治、军事方面分析了阿根廷军失败的深层次原因,提出了全新的见解 。一方是满怀热情希望 收复 马岛的阿根廷军,另一方是军事实力和作战经验 都 处于碾压优势的英国军队, 双方输赢都有一定的运气成分,但结局还是毫无悬念地 以阿根廷惨败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