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其实跟韩信没关系? 关羽败亡,根本原因竟然与诸葛亮的《隆中对》有关? 刘邦是如何在垓下之战中击败项羽的? 八月之变,董卓为何是赢家? 本书以战术角度切入,复盘中国古代历史上著名的历史战争事件,如汉中之战、夷陵之战、五丈原之战、兴势之战等,结合全彩中国历史地形图,专业且透彻地分析了谋臣武将的战略战术的功与过,以及战争背后的历史人文故事,并建设性地给出可能会有更好结局的战略建议。同时,本书还根据众多历史典籍的记载,勘正谬误,进行合理地推测。 看中国古代战争史,学习将才的战术谋略!
大约2500多年前,在古希腊发生了一场著名的战争,战争的一方是以雅典为首的提洛同盟,另一方是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同盟。经过27年(公元前431 前404)的惨烈较量,战争以雅典的失败而告终,但取胜的斯巴达一方也并未享受到胜利的果实,盛极一时的希腊文明自此逐步走向衰落,甚至对后世的世界历史进程也造成了长远影响。修昔底德亲历战争,将长达27年之久的伯罗奔尼撒战争作为一个整体来叙述,态度求真求实,语言简洁流畅,并对一些重要的军事问题作出了较为合理的解释。 全书记载了战争的主要史实,展示了陆战海战的恢宏场面、党派斗争的严酷惨烈,还描述了其间人们心理心态的微妙变化等内容。
在商代人看来,战争和打猎其实是一回事,战争的对象是周边的异族,这些异族被他们视为各类精怪,而不是人类 商代军队,包括商王、各类贵族武士和大量女性武士,军队的主要组成部分,则是由氏族农民组成的步兵。只有贵族武士才能驾驶战车,穿戴青铜头盔与皮甲,身披虎皮,指挥原始的骑兵以及战象部队,用大斧和弓箭作战。普通的步兵,主要使用短戈、长矛和盾牌的组合,并广泛使用飞石和弹丸射击,攻击敌方的非致命部位,将其射伤、擒获 商代战车、战象、步兵的阵型,往往是模仿宇宙结构中的神圣数字,形成 三 或 五 的阵型排列,如分别为 左、中、右 三个组成部分的方阵 本书通过考察和梳理古代传世文献,以及甲骨文、铜器铭文、简帛文字,结合新发现的考古资料,并参鉴世界上其他古代民族的战争资料,综合复原出石器时代以迄商代战争的
湘军 是晚清时期对湖南地方武装的称呼,初称 湘勇 ,后称 湘军 ,中国近代史上令中外侧目的一支武装力量。而本书就是一部全面而深入的湘军通史。 晚清,以太平天国为首的农民运动风起云涌,朝廷维稳不力。在紧迫的情势下,咸丰皇帝破格从草根阶层中提拔文臣武将,于是一代湖湘读书人从乡野间崛起,左宗棠、江忠源、刘长佑、罗泽南等人投入了保卫朝廷的战斗,而曾国藩、左宗棠、骆秉章、郭嵩焘等一班前朝的文武官员,也将经受战火的洗礼。 本书以纪实的手法,从史实出发描述了湘军将帅百战百胜的传奇人生,全景再现了湘军金戈铁马的壮阔历史,同时也展示了一场深刻影响中国近代去向的重大变局。 自1851年起,湘军转战大半个中国,战太平、镇捻军、平西北、兴军屯、办洋务、抗法国、拒日寇,直到1894年的牛庄之役,湘军全军覆没,一段历
本书利用简牍、官修史书、文臣奏议和诗歌等丰富史料,着重探讨了先秦至清代历史中文化与军事的关系,以及文人文化如何塑造了军事机构、军事理论和战争文化。关注中国古代史不同领域的学者重新检视了军事与法律、政府、史学编纂、艺术、哲学、文学和政治的关系,并将军事文化和文人文化放在一起进行研究,展现了长时段历史中两者的互动。一幅中国古代战争与社会的画卷在我们面前徐徐展开。
内容简介: 乌克兰与波兰,置身于苏德战争的两大超级强权之间,是一种何其微妙的状态。生存与抗争,牺牲与妥协。站在今人的视角,作者对各方势力的种种判断与抉择做出了客观的分析与中允的评价。曼施坦因在基辅战役,莫德尔在华沙战役,德军两大元帅,面临同样危机之际,又是如何应对 在本册中,作者就以上内容做出了详细的解读。
坦克作战在1916 年首次运用于西线战场,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各场战役的战场考验,直到今天,坦克仍在战争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书中上百幅全彩地图为读者展示出每一场著名战役,并配有详细的行动作战地图和珍贵的历史照片,有些是从未发表过的私人收藏档案照片,还有一些图片展示了坦克的火力射程、军事演习、编队组织以及坦克生产统计表。这些都很好地还原了从1916年坦克首次参战至21世纪所有坦克参与的重要战役和战斗以及各种军事行动的战场细节,使读者能更直观准确地了解当时的战场状况及战役进程和发展。 本书也详细解说了从最早的坦克对步兵的战斗到现代坦克集群作战的百年历史, 还介绍了从第一次试验性的装甲战斗车辆到21世纪的热成像仪、自动化火力控制以及电磁武器等在内的价值高达数十亿美元的工业系统在坦克作战中的作用。
对大部分战争艺术的爱好者而言,中世纪都是一段黑暗的时代。然而从十一世纪开始,欧洲各民族在与外部敌人的碰撞之中,发展出了自己的战争艺术。 《中世纪战争艺术史》以罗马帝国后期罗马军团的衰落为始,以玫瑰战争为终,对西欧各基督教王国以及拜占庭帝国军队的组织、装备、战术、战略发展历程以及*名战例进行了*面又不失详细的介绍,并从法国骑士、英格兰长弓手、瑞士纵队、意大利佣兵等几个兵种出发,展现了自十字军运动失败直到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欧战争艺术发展历程。 查尔斯 欧曼爵士从中世纪残破的文献中,重新构建起了中世纪战场的宏伟蓝图。在这部著作诞生之前,未有哪部书能够完整地将中世纪各国军队的发展脉络梳理得如此明确工整。无论是*业的战史研究者还是对中世纪战争史浅尝辄止的读者,都能从这部书中获益匪浅。
`一部军事理论史上的里程碑 一部阐释三千年来战争真相的军事史经典 《西方三千年战争简史》是英国军事理论家李德 哈特的经典之作。李德 哈特详细研究了上起希腊罗马时代下至二战的二百八十多个西方军事史上的著名战例,并对这些战例进行研究,还原其中的奇谋鬼略。通过研究,作者总结出了对现代军事理论产生了重大影响的 间接路线 概念,通过对二百八十多个战例的总结归纳,作者提出间接路线才是现代军事理论中最有效的军事战略模式;在此基础上,他还构建出了一套全新的战略理论体系。此外,作者还率先对原子能时代的大战略以及游击战等战术进行了思考和研究。
历史倾向于用几场重要的交锋来衡量战争的赢家和输家,而在这些交锋中,会战的结果总是清晰明了,因此它们可以被认为是 决定性的 。马拉松、坎尼、图尔、阿金库尔、奥斯特利茨、色当、斯大林格勒 作为扭转局势的转折之战,它们在战争文学和我们的想象中回响。但是事实果真如此吗?正如卡塔尔 诺兰在这部巨著中所展示的那样,重大战争的胜利通常是由其他方式决定的。即使是最具传奇色彩的一边倒的会战,也不一定能决定战争的结果。诺兰还对军事 天才 这一古老的概念提出挑战 即便这一称号的主人是亚历山大、腓特烈、拿破仑这样的伟大将领 描述了人类社会走入全面战争的过程。
人们为什么会投身于战争,是天性使然,还是受到文化的影响? 战争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中处于何种位置? 现时代的战争是减少了,抑或只是改换了面目? 阿扎 加特兼取人类学、进化心理学、社会学、政治科学的研究成果,站在全球视角,试图捕捉人类文明自早期狩猎 采集者群体到21世纪新安全形势下的战争阴影,寻找上述问题的答案,揭示贯穿人类历史的 战争之谜 。
诺曼底登陆是迄今世界上规模的海上登陆作战,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略态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其规模之大无须多言,但紧随其后的战役之激烈也令人震惊,残酷程度堪比东线战场。随着交战双方伤亡人数激增,盟国和轴心国领导层中的冲突也愈演愈烈,甚至发生了德国军官针对希特勒的暗杀事件。与此同时,法国平民或被困在战场,或遭到盟军的猛烈轰炸,令巴黎的解放蒙上一层阴影。 作为 凭借一己之力改变了战争史声誉 的历史学家,安东尼 比弗走访6个国家的30多家档案馆,挖掘出亲身参与这场战役之人的口述和信件。这是本不仅描述了美国、英国、加拿大和德国士兵的战时经历,而且展现了陷入战斗的法国平民之痛苦的历史著作。
飞机的发明在过去一个世纪里改变了以往只在陆地上进行战争的作战样式,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攻击敌国的各种武器中首屈一指的利器,甚至可以说没有什么攻击性武器比战机更强大、更具颠覆性。 本书研究作战飞机如何在较短的时间里主导军事行动,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主导我们所有人的生命。书中以大量珍贵的图片、数百幅精美的地图和3D效果图、专业和详细的介绍相结合,真实展现世界战争史进入20世纪以来空中作战的全部历史图景和惊心动魄的过程。 本书中的地图按年代顺序编排,完整收录了每一时期每一场战役战斗的历史文献,并对当时的战场态势和整个战争形势作进一步的说明,包含了从第一次世界大战至今所有战机参与的战役、战斗和军事行动的战场动态细节。
本卷讲述了1918年1月至1919年夏季,更准确地说是杰利科离任后海军部建立起新秩序,直到公海舰队在斯卡帕湾展开自沉行动的英国皇家海军历史。在作为起止点的这两大事件之间,作者马德尔着重介绍了以下内容,包括 戈本 号出击、针对泽布吕赫和奥斯坦德展开的激动人心的跨海远征、公海舰队zui后的出击、北方拦阻网体系的布设、船团体系的建立及发展、海军停战协定签署和公海舰队投降,以及对德和平协议中有关海军内容的谈判。除此之外,作者对协约国内部的钩心斗角、英美潜在的海军军备竞赛、英国岌岌可危的海上霸权等内容亦有精彩描写。
在海防受到剧烈挑战时,一个国家如何应对以保卫其政治经济核心区?本书从倭乱对明代国家海防的挑战出发,叙述明政府面对袭击时具体的防御应对和调整。全书研究由军、兵两个方面构成的 军政格局 下明代海防所涉职官设置、各层级配合与实际指挥的制度运作过程,揭示明代海防格局、部署以及制度的调整和改变,展现近代早期国家在制度操作层面的探索和一些困境。通过对实际海防形态的叙述和分析,增进对明代国家及其组织运作的认识和理解,也可为当下海洋治理和制度建设提供一些思路。
《中国,被遗忘的盟友》 深度 客观 全面 补正鲜为人知的抗战细节 数十年来,西方人眼中的"二战"始终是一场美英苏领衔抗击法西斯的血腥战争,亚洲战场上英勇抗击日本的中国却因种种原因被遗忘。 基于*解禁档案,西方著名历史学家拉纳 米特披露了1937 ~ 1945 年发生在中国战场上的一连串入侵、屠杀与抗争的史实:从日寇悍然发动的七七事变,到骇人听闻的南京大屠杀;从忍痛炸毁黄河堤坝以水代兵,到派遣军队远征他国;从与罗斯福、丘吉尔、史迪威的国际大斗法,到聚焦中国三大战时人物--自战火中诞生的划时代巨人*,扛起千斤重担的战时领袖蒋介石,从革命志士堕落为汉奸的汪精卫 八年艰苦抗战,无数悲天恸地的事件,万千大小人物的命运变迁,共同构成了这部扣人心弦的战争史诗。 在书中,作者严肃地指出:自"二战"时起,中国
1944年9月17日至26日的 市场花园 行动是二战后期继诺曼底登陆战后,盟军在西欧战场发动的又一次重大行动,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空降作战行动,阿纳姆战役最终成为这场行动的关键之战。该行动动员了包括美国第101空降师和第82空降师,以及英国第1空降师和波兰第1独立伞兵旅在内的盟军第1空降集团军参战,英国第2集团军第30军进行地面协同,意欲一举击败德军,早日结束战争。 军事历史学家安东尼 比弗从微观处入手,描绘出关于此次行动的宏大画卷。盟军上层彼时洋溢着的乐观情绪,指挥官间的明争暗斗及英美共同作战的平衡战略,使得这场 赌徒式 的军事冒险成为可能。糟糕的计划与惨烈的现实让行动惨淡收场,但盟军参战士兵的勇气和毅力,荷兰平民的慷慨和无畏却被历史铭记。
布尔战争(1899-1902)是现代历史上最引人深思的战役之一,它被贴上诸多 标签 :第一次媒体战、世界大战的前身、种族隔离的始作俑者。虽然作为超级大国的英国和非洲南部两个微不足道的布尔共和国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国力差距,但出人意料的是,英国为了胜利,消耗了大量物力财力,甚至不惜发动了针对平民的恐怖主义活动。作者围绕三个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来探讨战争,分别是荷兰律师威廉 莱兹;英国战地记者温斯顿 丘吉尔;年轻的布尔指挥丹尼斯 雷茨。通过他们三人的经历和的故事,本书讲述了一段不一样的南非历史。
朝鲜宣祖壬辰战争期间(1592-1598),戚继光的《纪效新书》传入朝鲜,成为朝鲜王朝军队改革的指南和军队训练的教科书。朝鲜宣祖之后的王朝,即光海君时期、仁祖时期、孝宗时期、显宗时期、肃宗时期、景宗时期、英祖时期,正祖时期、纯祖时期,宪宗时期、哲宗时期、高宗时期(1863-1907),这期间的每一届朝鲜王室,也均把戚继光的军事著作作为朝鲜军队的兵学指南和教科书,戚继光及其军事著作影响了朝鲜王朝军队三百年。 戚继光军事思想对朝鲜王朝军队影响的最大的二个时期,一是壬辰战争爆发后的宣祖时期,从朝鲜军队的建制、日常管理、士兵训练,到城防设施建设、新式武器的制造和更新,均是参照了戚继光的《纪效新书》,从而拉开了朝鲜王朝用戚继光军事思想武装朝鲜军队的序幕;另一个是壬辰战争过去二百年的正祖时期,创建了朝鲜王朝中
《英国皇家海军,从无畏舰到斯卡帕湾》以 战争背后的战争 的颠覆式写法,对1904年至1919年 费希尔 时代的英国皇家海军作出了真实又生动的精彩记录,是史学价值与文学价值并重的传世经典。本系列共五卷,此为第三卷。 本书第三卷围绕着1916年5月底爆发的日德兰海战展开,从战前大舰队的准备,战时的表现,一直延伸至战后的检讨与改革。同时本书也包括了日德兰海战结束后,英国海军已经开始面临的德军潜艇战威胁,以及由此导致的海军部高层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