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抗战:中日装甲兵全史》是一套关于中、日两国装甲部队在上世纪初组建及使用情况的历史科普丛书。《钢铁抗战:中日装甲兵全史1938-1945》讲述了自1938年开始到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前,在中国及太平洋地区爆发的装甲部队作战经过。于上半年出版的《钢铁抗战:中日装甲兵全史1918-1937》则为大家呈现了中、日两国从1922年初组建装甲兵到1938年前双方发生的装甲部队交战的历史。
与过去的帝国史研究往往集中于政治、经济、军事等传统领域不同,何伟亚受到福柯的启发,另辟蹊径,重点探究英国的印度军事资料,尤其是英属印度陆军军事情报部门在1880年至1940年间制作的路线书和军事报告。这些由战略、地理、政治和民族等信息组成的情报,不仅仅形成了针对东方殖民地的帝国战略,而且也塑造了干涉的对象 亚洲本身。 作者通过情报重构了19世纪中期以来英国基于信息系统以及军事知识的安全制度,探讨了这一安全制度与帝国维系之间的密切联系,并由此展开分析了英国在全球,尤其是在亚洲地区的殖民扩张和侵略以及与俄国的 博弈 。
这是一本适合研究日本建筑的人以及热爱日本武士文化(含游戏)的人阅读的书。多数篇幅在集中详解日本城郭的结构、在攻防战中的作用,还有城郭的发展和分类,地域特色及历史沿革等,是一本大全式、说明式的书,适合当作工具书。如果你想把它当作普通的图书来读,特别是本书后半部,由于都是用较长的篇幅讲解细致而具体的问题,可能连续看下来,会有点累。但总的来说,它还是一本不错的常识性入门读物,可以作为更专业的相关书籍的导读和铺垫。
《铭记 抗美援朝口述历史1》一书以70多位志愿军老战士的亲身经历为内容,讲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抗美援朝战争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讲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雄事迹和革命精神,讲述了中华民族同仇敌忾、众志成城的爱国情怀和为抗美援朝战争胜利作出的巨大牺牲和特殊贡献。 本书具有题材的重大性、素材的珍贵性、内容的真实性和风格的贴近性,通过经历者的亲口讲述,帮助人们全面了解、永远铭记抗美援朝战争的艰辛历程和伟大胜利,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雄赳赳、气昂昂,向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继续奋勇前进。
本书讲述了欧洲中世纪战士的面貌,分为骑马战士、步兵、投射部队、攻城武器和工兵部队,共四部分,讲述了各兵种的起源和面貌,各国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的区别,并结合欧洲中世纪的战争,讲述多兵种的配合和各兵种的优劣,本书彩图丰富,内容生动。
本书为欧洲城郭篇,是欧洲5 15世纪的军事城堡的发展历史,守城与攻城是两种军事技能,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本书讲述了不同城堡形式的发展,以及相关武器、攻击方式的改变。本书还对著名城堡攻防战进行了详细的解读。文字生动朴实,大量图片是亮点,各种兵器复原图、战斗局势情景重现、战斗地形图等,适合辅助阅读。
李峰著的《决战朝鲜(白金珍藏插图版上下)》是一部全景式再现朝鲜战争历史风云的经典作品,以恢宏的气势、凝练的语言、多维度的视角记述和分析了朝鲜战争成因、决策过程、五次战役及板门店停战谈判等重大事件,包括战前国际国内形势、重要战役战况、双方将帅决策过程及这场战争中涌现的堪称“军神”级人物,塑造了一大批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 同时,本书通过翔实的史料全面揭开朝鲜战争台前幕后的诸多历史真相,如中美苏朝优选领导层的博弈较量,朝鲜人民军南征的真相,中国出兵朝鲜真相,中美军战力真实对比,苏联对华军援、空军参战的内幕,志愿军战俘的真实境遇,板门店谈判过程等等,破除了有关朝鲜战争的种种迷思与误解,真实出彩。 本书曾被广大军迷誉为朝鲜战争题材国内品质扛鼎的作品,畅销近30万册。本版在原有精彩内容
本书重现欧洲自16世纪开始到拿破仑战争为止的 军事革命 过程。对欧洲16 18世纪的军事装备、冷热兵器、城塞堡垒、帆船军舰、军阵变化都进行了详尽介绍,对欧洲近代战争史中重要的事件和战役给与复原式的讲述,对大战中双方力量比对、战斗过程、战争结局都有展现,佐以大量复原图片,提升了阅读直观 感受。
《日本帝国海军战史 1941-1945 》从 1941 年 12 月日本联合舰队偷袭珍珠港开始,以时间顺序详细记叙了太平洋战争中的历次重大海战,如珊瑚海海战、中途岛海战、瓜岛战役等。本书的写作基于美日双方的一手资料,如日本官修战史《战史丛书》,以及美国海军历史部收集的日本海军档案缩微胶卷,辅以各参战海军编制表图、海战示意图进行深入解读,既有完整的战事进程脉络和重大战役再现,也反映出各参战海军的胜败兴衰、战术变化,以及不同将领各自的战争思想和指挥艺术。
《苏俄航空史》是“高飞军事讲坛”系列丛书之一。这部《二战米格战斗机》是《苏俄航空史》的部,也是国内外部关于苏联/俄罗斯航空兵的军事通史。本书记载了米格设计局研制的全部活塞式发动机战斗机;记述了苏联航空工业在20世纪30-40年代的发展变迁,特别是在战斗机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记录了米格战斗机在伟大卫国战争中建立的卓越功勋,以及苏联王牌飞行员鲜为人知的英雄事迹。书中还介绍了与米格飞机发展相关的政治、军事、历史、工业等各个方面的发展状况,披露了大量鲜为人知的资料。作者对于苏联空军在伟大卫国战争初期的艰苦战斗进行了深入描写,为读者展现了伟大卫国战争空战*悲壮的篇章。全书分上下册,共7编24章,合计60万字,是一本难得的融知识、技术、史实、军事战略等于一体的军事读物。全书图文并茂,延续了《苏俄航空
《上甘岭:攻不破的东方壁垒》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第15军政治委员聂济峰将军晚年对抗美援朝战争的口述回忆录,本书以时间为线索,用战役前线指挥员的角度,讲述了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第15军从西南剿匪作战到入朝参加第五次战役、阵地防御作战、上甘岭战役的详细过程。看似是一场战役的记录,实际展现的是整个上甘岭战役乃至抗美援朝战争的核心所在——永不倒塌的中国军魂,更体现出了中华民族对家国对和平永恒的追求与歌颂。《上甘岭:攻不破的东方壁垒》共十四章,分为三个部分:第一章至第七章,详细讲述了15军入朝参战到与“联合国”军激战上甘岭以及最终取得胜利的全过程,以天为单位的战场纪录,真实还原了被喻为“绞肉机”的惨烈战役的原貌。第八章至第十二章,聂济峰将军站在前线指挥员的角度,分析了上甘岭战役取得胜利的原
二战是人类史上的一场大浩劫,战火燃及四大洲四大洋,这场波及甚广的战争在摧毁人类家园的同时也在推动着世界文明的前进。本书不再是单一地讲述二战历史,而是立足于战略与战术,多维度地解析这场战争的历史价值。作者凭借其自身丰富的作战经验,结合多方史实资料,客观公正地详述了战争双方在战争过程中为适应不断变化的战略目标而采用的与之相应的战略与战术;其中,对交战各国在各个阶段采用的不同的战略与战术都有较为详细的解读和思考,这对现代军事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作者的抽丝剥茧,能够让读者在关注战争的成败之外,多一些思考。
本书历史地考察大国崛起与战争的关联,让我们更清晰地了解了什么是大国?什么是崛起?什么是战争?厘清历史上大国崛起与战争的关系,以及战争在21世纪大国崛起中将扮演怎样的角色。
本书是一本新一代人能看得进、读得懂、愿意读的通俗解放军战争史读物,该书由著名军史专家徐焰将军撰写。以解放军八十五年辉煌历程为主线,以专题的形式,系统地讲述了解放军的建军历程、解放军在各历史时期为理想而进行的革命、解放军灵魂人物的军事思想和战略战术、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守住革命果实而作出的不懈努力等。全面地分析并历史地还原解放军当年能赢得革命战争胜利的原因,从中揭示其宝贵的精神实质。当年的共产党人为什么要打仗?为什么要建立军队?弱小的人民军队为什么要到偏僻落后的农村?为什么能从那里起步发展壮大成为世界上人数最多的强大军队?解放军用那样落后的武器,对内打败了强大的国民党各派军阀,对外同世界上蕞强的美国、日本、英国、法国的军队,乃至周边的印度等国家的军队都
本书从阿根廷视角出发, 记录 了阿根廷从 做 出占领马岛的决策到战败的一系列有趣又惊险 的 事件 , 内容集中在 英、阿双方在 福克兰地区的重要军事活动,如 贝尔格拉诺将军 号巡洋舰被英国核潜艇 征服者 号击沉、阿根廷 超军旗 攻击机击沉英舰 谢菲尔德 号 等,还从政治、军事方面分析了阿根廷军失败的深层次原因,提出了全新的见解 。一方是满怀热情希望 收复 马岛的阿根廷军,另一方是军事实力和作战经验 都 处于碾压优势的英国军队, 双方输赢都有一定的运气成分,但结局还是毫无悬念地 以阿根廷惨败落下帷幕。
1939年到1940年,芬兰和苏联之间爆发了一场战争,西方世界习惯称之为 冬季战争 ,而苏联称之为 芬兰战争 或 苏芬战争 。这场战争涉及双方长期的历史矛盾,虽然仅仅持续了105天,但在两国历留下了浓重的一笔。本书作者按照不同的战场和战役时间将内容分成不同的章节,以地面战役为主,以苏、芬两国的视角向读者呈现战争全貌,让世人了解真实的冬季战争以及普通参战士兵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