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德萨档案》由弗雷德里克·福赛斯编著。 《敖德萨档案》讲述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纳粹有组织地屠杀了包括600万犹太人在内的1400万平民。自由记者彼得·米勒偶然得到了一位的犹太老人的日记,于是开始调查和追击日记中的“里加屠夫”——党卫军上尉罗什曼。然而,令人始料不及的是,米勒的行动竟然惊动了西方各种团体甚至国家谍报机构。一场惊险曲折的追捕与反追捕的较量展开,从中更揭露出一桩震惊世界的重大军火交易内幕。水落石出之际,我们不禁掩卷深思:这难道仅仅是一个虚构的故事吗?作品被改编为同名电影。
此书不仅从战役指挥的角度反思金门战役的失败原因,而且使用现代化高科技手段模拟出战役的进程与结局。
本书中着重反映的是,从30年代初童小鹏第一次与周恩来相见,到新中国成立这段时间内周恩来的活动,内容相当丰富。由于这些内容是童小鹏亲历亲闻的,所以许多情节生动感人,鲜为人知,读起来真实可信。比如,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共中央的决策及周恩来促进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情况,已经有专著进行描述,但是作为知情人来回忆这段历史的却不多见。童小鹏讲述的情况,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又如,1938年春天,周恩来在武汉处理张国焘叛逃事件,童小鹏亲自参与这项工作,他对当时情况的描写令人信服,引人入胜,使人可以充分感受到周恩来在复杂的政治情况下,处理特殊事件时高人一筹的本领。
农民组织与新农村建设:理论与实践,ISBN:9787109115095,作者:于建嵘
法兰克福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从不同侧面提出了各自的社会历史理论,这些理论在揭露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同时,又都围绕着如何实现人的个性自由而提出各种构想。本书围绕这个主题全面论述了法兰克福学派主要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他们的思想所代表的三种不同的批判模式以及这三种批判模式的内在联系。
本世纪二十年代末和三十年代初,随着徐向前、许继慎、曾中生、邝继勋等著名将领进入大别山,一支红色大军出现在长江以北、淮河以南、平汉路以东的广大地区,她就是曾创建了全国第二大红色根据地鄂豫皖苏区和川陕苏区的红四方面军。在蒋介石军队一次比一次疯狂的“围剿”面前,为了中国工农的解放,她由小到大,不怕牺牲,英勇善战,屡挫屡起,越战越强,成了一支以打大伏、打恶伏著称于世的、骁勇善战的红色军团,取得了震惊世界的辉煌战绩,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极为光劳的篇章。党内历次“左 ”倾路线的影响和张国焘的军阀主义统治为这部历史增加了曲折和黑暗,也使她那耀人眼目的光荣越发震撼人心。
《中国古代司法制度史》是一部研究中国古代自原始社会至清末司法制度的专史。 在该书的体例和结构上,编者根据各个历史时期司法制度的同一性与差异性,将古代划分为几个阶段,把相似的制度放在同一个时段进行叙述。 该书引证资料比较广泛,涉及文献、出土文物、考古资料等方面。学习和了解中国古代司法制度,既是学习中国法制史的主要任务,对我们今天的司法实践也具有明显的借鉴意义。
《被遗忘的士兵》一书记述了一个普通德国士兵在1942年至1945年德国与苏联空前惨烈战争中的真实个人见闻。作者盖伊·萨杰(化名)是出生在法国阿尔萨斯地区的德法混血后裔(阿尔萨斯在一战后被法国占领),他父亲是法国人,母亲是德国人。盖伊于1942年17岁时应征入伍,担任苏德前线上的一名年轻的运输兵,1943年他转入了东部前线德国陆军最精锐的部队——大德意志师,并参加了与苏军的几乎所有重要会战,其中包括斯大林格勒(现称伏尔加格勒,为保持历史原貌,本书仍译为斯大林格勒)会战、明斯克会战、库尔斯克会战、第聂伯河会战一直到德国国内的防御战役等。 该书以流畅的第一人称文笔,讲述了作者在这3年人类历史空前残酷屠戮中的个人见闻,文字描述生动、翔实,深刻刻画了作者的感受和经历。该书内容极其朴实而又深具震撼,作者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