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的胜利:曼施泰因元帅战争回忆录》 曼施泰因以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亲身经历为主线,根据其私人日记和其他资料,介绍了德国进行侵略战争的经过,尤其是详细地描述了他亲自指挥的几次重大作战行动,阐述了他对二战中各个事件和重要人物的看法。该书对于我们了解二战中德军的一些决策内幕,尤其是许多重大战役的计划制订过程及其实施,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闪击英雄:古德里安将军战争回忆录》 在《闪击英雄》这本战争回忆录中,古德里安以其亲身经历详细描述了德国装甲兵的组建、发展、作战史及其经验教训,介绍了他率领德国装甲部队吞并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苏台德区的行动,以及对法、苏作战经过,并对第三帝国的领袖人物和德军统率机关进行了评论。 《隆美尔战时文件》 英国军事思想家李德 哈特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灾难极为深重的一次战争,是反法西斯同盟国和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侵略者的战争。本书沿着时间轴,全景再现二战的完整过程,汇集大量史实资料,配以宝贵的照片和精美的手绘信息图,是了解和学习二战史的经典入门科普读物。战争与和平是人类历史永恒的主题。让我们以史为鉴,共同开创人类美好的未来。
作为20世纪法国乃至整个欧洲最具影响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之一,1940年6月,年仅22岁的路易 阿尔都塞被俘,1941年1月被送往德国北部石勒苏益格的第XA号战俘营。他作为编号70670战俘,在那里一直呆到1945年5月,出来后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路易 阿尔都塞带回了三本笔记本,记录并评论了他在战俘营的生活经历、他与战友的讨论、他的感受、他的阅读以及他在哲学、宗教、文学和政治方面的思考。通过这些笔记,我们可以了解他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同时也可以追踪他疯狂的最初迹象。这部《战俘日记》还摘录了他与亲友的通信以及在营地出版物上发表的文学作品,从而让我们看到一位真正的作家。
1
本稿叙述和刻画了发生于1944年9月的贝里琉岛战役。美国海军陆战一师将领预计几天内可较轻松拿下该岛,不料守岛日军依托大量诡异而坚固的防御工事进行顽强的抵抗,致使攻岛美军蒙受重大伤亡,战斗拖延了两个月才以守岛日军被整体消灭而结束。战后美军仔细研究了守岛日军的防御工事及战法,吸取了大量血的教训,并将之广泛运用于后来的对日作战之中。 本书基于详实的史料,从纯军事的角度,具体生动而客观地讲述和刻画了发生在贝里琉岛那场残酷、激烈、令人难以遗忘的战争。
*次世界大战开始时,同盟国认为己方有望轻松获胜。但是,随着德国对法作战计划战败,奥匈帝国的军队蒙受沉重损失,速胜的希望很快落空了。对于同盟国来说,这场战争现在成了一个规模空前的包围战。英国实施了无情的封锁包围。德国和奥匈帝国无法获得军需物资和食品,他们的士兵面对着武备更好的敌军,两国平民面临着饥馑。征服和劫掠、陆上攻势、潜艇战都无法对抗或打破封锁包围。同盟国陷入了协约国构筑的不断收紧的铁壁之围当中。 本书是英语世界*部以一战战败国德国、奥匈帝国的视角重新讲述这场战争的现代历史著作。作者亚历山大 沃森关注的不仅仅是在柏林和维也纳的领导人,还有中欧的民众。这场战争打碎了他们的社会,摧毁了他们的国家,留下了苦难和暴力掺杂的有害遗产。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空军凭借先进的战术理念和精良的武器装备,一度称霸欧洲天空。然而,随着战争的深入,由于战略失误和资源枯竭,空军的优势逐渐丧失,最终走向崩溃。 通过丰富的图片和通俗的文字,本书从不同时期的战场表现切入,生动讲述了德国空军从一战后的重新武装,到二战初期的闪电战、北非鏖战、入侵苏联,再到东西线败退、本土防守,直至最后溃败的全部兴衰演变过程,重点论述: ★ 编制组织:新式 空军建制的 诞生与演变; ★ 装备技术:新型武器与科技的列装迭代; ★ 后勤保障 : 军事补给体系的优势和劣势; ★ 晋升机制:空中机组成员的选拔与升迁; ★ 理论学说:军事思想体系的构建及发展。 全书涵盖5大发展阶段、近30幅单兵装备彩绘图、50多种德国主力战机手绘图、100余位历史人物、逾250张珍贵历史图片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温斯顿·丘吉尔的基本删节的回忆录。温斯顿·丘吉尔,英国战时首相兼国防大臣,作为世界大战一方最主要的领袖,撰写了这本独特的“回忆录”,作者用他透彻历史的思想,揭示了这场战争的深刻背景,从历史的深处来审视这场人类文明历史记录大规模的战争;作者从其独有的视角出发,对这场战争的记叙,达到了空前的详尽,其亲身经历与文献引用相得益彰,从战略全局、重大战役全景,到战场细节,表述得淋漓尽致;更难得的是,如此鸿篇巨制的历史著作,其构思之严密、文笔之优美、语言之精彩,不输文坛巨匠,并以本书一举捧得诺贝尔文学奖。
19世纪的*后20年,世界公海上的霸权掌握在大英帝国手中。公元1889年,英国《海军防御法案》生效之后,英国皇家海军提升了原有的 两强标准 ,即它必须拥有与世界第二强和第三强加总起来同等的战力,这样的结果导致船舰的建造迈入新阶段。*次世界大战前后,海战愈来愈受到重视,全球军事强国在海上霸主地位的争夺中,对海上武器的研发越来越不遗余力。 本书由英国军事专家撰稿,精选20世纪海上战争的经典战例,详细描写战役进程,评述作战双方战略和战术,梳理海上战争的发展历史。书中以珍贵的战时历史档案照片、专门绘制的精美战舰工艺绘图、战场作战态势图和战役示意图等,对*次世界大战以来的各场重大海战、各种著名战舰及其研发过程、参数装备等都加以解说和展示,使读者深入而全面地了解到一个世纪以来波澜壮阔的海上战争历史。
基于39卷美国国会调查报告及大量史料,本书深入分析1941年珍珠港遇袭事件,试图厘清其预警延误和决策失误原因: 一、固有的认知偏见:对新事物和新信息的忽略,无视情报专家意见; 二、组织间政治斗争:机构、军种间暗自竞争,情报交流和共享不畅; 三、搜集与分析脱节:未能将众多碎片化情报,整合为有效决策信息; 四、噪声情报的干扰: 信号 被 噪声 淹没,对分析判断产生误导; 五、预警响应的成本:对每个模糊预警都做出行动回应,成本过于高昂; 六、突袭者欺骗策略:虚假警报隐瞒其真实意图,或避免信号被发出; 作者认为,面对突发性和灾难性事件时,决策者不能全然指望战略预警,唯有接受并适应不确定性,提前做好应急预案,才能及时预警、正确决策。 本书被西方业界奉为 *全面研究情报失误导致被突袭的*著作 ,具有极高学术研
20世纪战争的主要特征是武器的射程不断增加,战斗的激烈程度与毁灭性加深,以及战争范围的持续扩大。战争面貌也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传统战争意义上的士兵只需要携带基本的武器与露营工具,以及相对简单的个人防护装备;现代高度机械化的战争中,他们需要更广泛的后勤支援和装备来维持作战。 本书由英国军事专家撰稿,对*次世界大战至今为止的历史上各时期战争作了逐一评述,并对未来战争作了展望。书中配有珍贵的历史档案和照片,专门绘制精美的工艺绘图,并结合战场态势图和作战示意图,以便读者从军事历史的各个角度了解20世纪重大战役的全过程。 本书还特别注重在作战形态和战争特征方面的评论,有助于读者阅读生动的战争历史同时,对战争在人类历史中的作用和影响、战争对人类文明的塑造有进一步的认识。
本书对九一八事变以来,国内外有关上海抗战研究所出版专著和文章进行集中整理、分类,并进行适当评析,旨在立足以往相关研究基础,对上海抗战研究作全面回顾,以期反映国内外关于这一课题的研究成果和蕞新进展,为进一步推动抗战史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本书是一部服务上海抗战研究的工具书,包含丰富的著作资料(含内部编印的重要文献)、论文资料(含部分重要的内部资料及论文集载文)等,分论文卷和著作卷两大类,每一类里根据研究主题分为总论、淞沪抗战、抗日救亡运动、上海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日伪统治与暴行、抗战胜利与善后、相关人物、相关问题8个小类,附录里对上海抗战研究进行了总体述评,足以供研究者参考使用。
《朝鲜战争全景纪实第1部:黑雪》详细记述了一九五〇年朝鲜战争爆发的全过程及出兵朝鲜后志愿军打的第一、第二次战役。着重描写了中、美、苏三国最高领导人在这场战争中的战略决策、指挥部署,每个人物的性格及变化,以及各级战争机构的内部动态、各重大战役,如麦克阿瑟仁川登陆得手、斯大林允诺援军前后反复、周恩来与林彪莫斯科谈判、彭德怀临危受命、挥戈待机出奇军、志愿军初与外国军队作战的心理状况等等,作品首次披露许多鲜为人知的内幕,给人以多方面的启示。 书中所有事件和人物思想、对话都有史实依据。既是一部资料丰富的纪实文学,也是一部新奇多彩的创作小说,具有相当的历史价值和极强的可读性。
《朝鲜战争全景纪实第1部:黑雪》详细记述了一九五〇年朝鲜战争爆发的全过程及出兵朝鲜后志愿军打的第一、第二次战役。着重描写了中、美、苏三国最高领导人在这场战争中的战略决策、指挥部署,每个人物的性格及变化,以及各级战争机构的内部动态、各重大战役,如麦克阿瑟仁川登陆得手、斯大林允诺援军前后反复、周恩来与林彪莫斯科谈判、彭德怀临危受命、挥戈待机出奇军、志愿军初与外国军队作战的心理状况等等,作品首次披露许多鲜为人知的内幕,给人以多方面的启示。书中所有事件和人物思想、对话都有史实依据。既是一部资料丰富的纪实文学,也是一部新奇多彩的创作小说,具有相当的历史价值和极强的可读性。
《帝国的毁灭――柏林战役》是哈尔滨出版社出版的《直击二战》系列丛书之一,是一本军事类图书。作者根据大量文献资料以及多部由战争目击者(元帅、士兵、记者、普通市民等)撰写的战后回忆录,真实地再现了战场上的一幕幕场景。柏林战役宣告了希特勒“千年帝国”的美梦破灭,启迪读者反思历史,珍爱和平。《帝国的毁灭――柏林战役》以时间为线索,思路清晰,结构严谨。语言通俗易懂,视角独特严峻,不仅一部是战争史,更是人的故事。哈尔滨出版社出版的《帝国的毁灭――柏林战役》没有宏大的概念,没有抽象的脸谱,只有鲜活的人物和细节,可读性强。既可以满足喜爱历史的读者了解人类战争史,也是普通读者追求战争真相的普及性读物。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有史以来规模*的战争,无论是战火波及的区域、直接或间接参与的国家、生命财产的损失等,没有其他的战争堪与比拟;其所造成的冲击与影响,更是全面而深远,值得我们加以关注、省思。 在汗牛充栋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的著作中,李德哈特的这本书无疑是其中蕞具通盘关照的权威作品之一。作者凭藉着个人的军事经历、丰富的资料文件、当事人的访谈记录,集22年之功才完成这部巨著。本书对历时6年的二战中大小战役均有翔实的叙述,铺陈详尽。此外,作者更对此段历史作冷静、客观的分析与思考。人们常说 历史是一面镜子 ,本书能使读者鉴往知今,历史的真实在今天依然有警醒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