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8月,德军在西线溃败后,西线盟军迅速向德国边境挺进,每个人都认为战争将在圣诞节前结束,但事实并非如此。德国设法拖延了最后的失败,直到第二年5月才最终宣告投降。 《德国人眼中的欧战胜利日:纳粹德国的最终失败》以盟军在法莱斯的胜利和随之而来的德国军队的仓促撤退为背景,详细描述了1944年即将结束时德国复苏的*迹、盟军在阿纳姆的失败、德国在阿登的最后一次进攻,以及1945年春天盟军攻入柏林,纳粹德国最后崩溃,涵盖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战争的最后一个时期。 这是一场由下级军官和其他官兵在德国国防军分崩离析时进行的战斗。该书从 "另一面 "出发,尽可能通过战斗员和平民目击者的口述进行叙述,用亲历者的声音讲述纳粹德国最终失败的故事。
本书是德国著名诗人席勒唯一完成的历史著作,探讨了1618到1648年间,由神圣罗马帝国内战演变而成的,全欧洲参与的一次大规模国际战争的状况。在书中席勒强烈要求德意志国家和民族的统一和崛起,反对国内诸侯专政,国外势力侵吞,呼吁市民利益,表达了独特的英雄判断标准。是德国著名文学家和历史学家关于这场战争的经典性名著。此书不仅是席勒历史研究的重头戏,而且全面体现了席勒开创的新历史研究的进步观。
本书从视觉角度重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一系列令人印象深刻的关键战役,包括敦刻尔克撤退、不列颠之战、击沉 俾斯麦 号、莫斯科保卫战、马耳他岛保卫战、中途岛海战、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阿拉曼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库尔斯克会战、安齐奥 卡西诺战役、英帕尔 科希马战役、诺曼底登陆、阿纳姆战役、突出部之役、柏林战役、冲绳岛战役。书中不但有丰富的战场示意图、历史照片、三维地形图、彩色插图、武器图,还将兵力、武器、战术、地形等立体化地呈现在读者面前,甚至设计出了陆地、空中、海上的三维全景式战斗插图,为研究和理解二战中的关键战役提供了新的视角。
本书通过战争的视角,深入探讨了历史洪流中的29场关键性战役。从公元前3世纪的坎尼之战,到20世纪的现代战争,本书跨越了千年时光,覆盖了战争史上的多个重要时刻,包括色当战役、小大角河之战、乌姆杜尔曼之战和阿拉曼战役等,这些战役都在历史的转折点上扮演了决定性的角色。 书中*选的每一个战场案例,不仅具有强烈的戏剧性,更承载着深远的历史意义。为了使读者能够更直观地理解每场战役,作者特别设计了三维战斗图,将地形、部队部署、天气等关键因素融入模型之中。无论是阿纳姆上空的伞兵降落,还是布伦海姆战场上的泥泞斗争,读者都能通过这些精心制作的视角,洞察战争行动的每一个关键瞬间。
20世纪20年代,一场世界大战刚刚结束,世界沉浸在一片和平和繁荣中。在许多人眼里,这是一个“黄金年代”。然而浮华背后,另一场世界大战的风暴正在酝酿。作为战胜国的英法两国继续主导着世界秩序,它们在全球拥有大片殖民地。而这引起了意大利、日本和德国的不满。这三个19世纪末新崛起的国家也在追逐自己的帝国利益,但它们发现,留给它们的空间有限。后来,在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的刺激下,这三个国家把郁积多年的仇恨转变成了新一轮帝国主义扩张行动。 1931年9月18日,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开始侵占中国东北。这既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也为一场新的世界大战拉开了序幕。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1936年,德国进军莱茵兰非军事区。1939年,德国入侵波兰,英法两国对德宣战。随后,苏联和美国也相继被卷入战争,战争还蔓延到了北太
《血战长津湖》: 长津湖之战是抗美援朝战争中,极为重要的一场战役,堪称历史的拐点,是中美双方王牌部队改变历史进程的一场决战。 70余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身穿单薄棉衣,在长津湖接近零下40度的严寒中与美国王牌师 陆战一师展开了一场长达28天的大战。战役的残酷程度超出了所有参战人员的想象,武器和战术的较量终演变成双方意志力的殊死抗争。这场战争,这也成为中美两国军人永远无法忘怀的惨烈记忆,成为战争史上引起许多唏嘘感叹的经典战例。 本书如实地记录了志愿军血战长津湖的战况,大量战斗情节和丰富战场细节来自亲身参战的老志愿军的口述以及美军的回忆资料,真实可信、令人震憾。他们是历史见证者 《冬与狮》: 待我回家 | 代我回家 | 带我回家 一九五〇年,刚从硝烟滚滚的战场下来,连长伍千里带伍百里的骨灰回乡
“中国人民解放军日本籍老战士回忆录丛书”是由十多位特殊作者所撰写及口述的一套特殊的回忆录丛书。之所以说其特殊,是因为作者及口述者为日本人,他们在抗日战争期间及战后以不同途径加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武装,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日籍战士,阶段性参加了抗日战争、全程参加了解放战争和新中国初期建设,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做出了贡献。1953年至1958年期间,这些在我国的日籍留用人员分批返回日本。回国后,他们中的一些人相继发表了不少演讲、文章和回忆录,本套丛书所收录的是其中部分回忆录。在书中,这些日籍老战士以质朴的文字详细记述了他们在我国、在我军的经历,真实感人,具有特别的史料价值。 本书收录了《屈辱的岁月》《难民生活》《别了,难民生活》《通化事件》《大栗子沟》《同遗留日本人的相遇》《错草顶子和二道
A · J · P · 泰勒和他的这本畅销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引发了一阵愤慨。他通过对史料的详细研究分析,对有关二战的公认说法提出挑战,认为希特勒并未真正打算挑起这场战争,只不过是因为意外和其他各国的失误而偶然引发了战争。泰勒受到猛烈攻击,被指责为希特勒辩白。他对导致 1939 年 9 月 1 日 纳粹德国入侵波兰事件所做的一番严密重新审查和论点,当时掀起了一场新的辩论。如今,他这一颇具说服力的再思考之作被认可为一部智慧超凡的经典学术研究作品。 美国《时代》杂志评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为“一次闪耀的修正主义实践,总结了泰勒对历史的辩证性、挑战性和创造性探索”。 英国《观察家报》评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为“一件近乎完美的杰作”。
1592年春,丰臣秀吉下达渡海作战令,兵锋直指朝鲜。5月,日军登陆釜山,势如破竹,朝鲜无力招架,紧急向明廷求援,一场东亚大战拉开序幕。 本书作者关注战争动员、战略战术、军事技术、后勤补给和战场环境,分析内政、外交与军事的互动,对围城战、山地战和海战的细节描述扣人心弦,立体地讲述了这场大战的来龙去脉。万历援朝之役是近代东亚历 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争,不仅改变了三国的历史走向,也深深影响了 的东亚地缘政治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