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者的初心》 禅者的心应该始终是一颗初心,不受各种习性的羁绊,随时准备好去接受、去怀疑,并对所有的可能性敞开。只有保持这样的心,我们才能如实看待万物的本然面貌,在一闪念中证悟到万物的原初本性。 铃木俊隆禅师用很简单的语言,从日常生活的情境切入,阐明如何在生活中保持初心,实现禅心。本书指导人们如何修行,说明何谓禅生活,禅修是以何种态度和了解为前提的,并且鼓励读者活出自己的真实本性。 我们必须抱着初学者的心,放开一切执著,了解万物莫不处于生灭流转之中。修行的目的就是要始终保持这颗初心,归复清净的生活方式,一切的得失心以及名利心。 《禅者的初心2》 铃木俊隆禅师演讲辑录《禅者的初心》,使禅师的语汇 初心 一辞变得通俗普及。三十年后,禅师的弟子及畅销书作者爱德华 艾思比 布朗从他的演讲中编辑
成千上万的人都曾有过濒死体验,但科学家们一直声称这不可能。埃本·亚历山大医生也曾是这些科学家中的一员。之后,他的大脑突然得了一种极为罕见的疾病。大脑中控制思维和情感的部分,也就是让人类从根本上区别于动物的部分,完全失去了功能。他在短短几小时内就陷入昏迷,即使他有机会醒来,也不得不以植物人的状态度过余生。当他的医生决定放弃治疗的时候,他竟然睁开了自己的双眼。他“返回”了地球。亚历山大的痊愈堪称一个医学奇迹。当他的身体陷入昏迷时,他“旅行”去了彼岸世界。在那里,一种类天使的存在引导他体验了赶超身体的领域,游历了异于地球的王国。在那里,他遇见并与宇宙自身的神圣进行了交流。如今的亚历山大依然是一名医生,但他相信,只有意识到上帝和灵魂是真实的存在之后,只有了解了死亡并不是个体生命
《概念与类比》 自《哥德尔、埃舍尔、巴赫:集异璧之大成》面世以来,侯世达在许多作品中一再强调他的哲学:人类伟大创造性的核心机制在于类比。类比即流动性概念间的转换,这些概念从一个复杂的多层架构中涌现出来,该架构中交织着诸多 自下而上 和 自上而下 的影响。作为侯世达与 流动性类比研究小组 多年实践工作的集大成之作,本书对一系列旨在模拟创造与类比的计算模型进行了清晰的解读,既延续了侯世达早期作品的核心主旨与创作风格,又进一步揭示了人类思维的古怪与精妙之处,充斥着对人类创造性本质的深刻洞见。
本书以青年马克思的阅读文献为基础,采用思想形成的有机体分析方法,比较清晰地勾勒出了青年马克思的思想在1835-1844年期间的错综复杂的起源,建立起青年马克思的阅读与思想起源之间逻辑关系,力图把青年马克思的思想起源的研究建立在一个历史-批评、客观的基础之上。 本书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和历史辩证法是综合性创造的产物。马克思的思想既不存在“认识论断裂”,也不是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黑格尔哲学的简单推移的结果,更不是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耦合。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历史辩证法和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思想都来源于历史、政治哲学和法哲学综合而形成的思想,即社会是一个力量关系之间的斗争,力量的来源和规模决定了力量的分布形式,物质力量的生产和分布结构*决定了政治力量的结构及其语言表达形式,各种力量之间的再
澄清概念,回溯原点,展现一贯之系统,明本发微,以利正解。 《傅佩荣译解经典系列:傅佩荣译解易经》包含着中华文化的精髓,凝结着远古先哲们的睿智卓识。它用通古达今的哲学思想和完整的符号体系,指证宇宙万物运动的基本规律,揭示人类发展的基本趋势,也诠释了人生福祸吉凶相互转化的辩证思想。 跨越智慧的门槛,消除文字的隔阂诠释自然之变化、人世之因应涵盖天地人生之道的生命哲学。
暂无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煌煌百万言、面向普通读者的百科全书式巨著。纵览自人类直立行走与取火直至20世纪初百家争鸣的思想文化发展历程。 远古智人本是非洲一种毫不起眼的灵长类动物,究竟是什么样的因素令他们扩散至整个地球,甚至踏上探索外太空的征程?又是什么样的发展使他们反思人类给地球带来的破坏,进而采取一种有良知的生活方式?沃森以发人深省的笔法讲述人类何以成为今日的人类,帮助读者更深刻地理解世界、理解自身。 这是一部依思想撰写的通史,历史不再是王朝更迭和成王败寇,而是那些为了推进人类理解世界、理解自己而做出贡献的重要思想和思潮。
《迷悟之间(共12册)》是星云大师很畅销的励志经典。冯骥才、阎崇年、于丹、李焯芬、张德芬等联袂推荐! 丛书优选销量逾二百多万册。历时四年写就一千余篇美文,句句有味,字字禅机。用听得明、做得到的方
庄子是个哲学家,庄子的哲学很显然地就是他给自己的生活提供的理由,就是他所塑造的一种心情。这个其学无所不窥的天下第一才子为什么会选择学而优则不仕的路呢?整个的《庄子》内七篇就是给出的答案。说到心情,庄子的心情可以说是始于无奈而终于逍遥,但终于还是没有摆脱开无奈。看不到无奈是肤浅的,而看不到逍遥是庸俗的。只看到无奈的人是沉重的,只看到逍遥的人是没心没肺的。正是在无奈和逍遥之间,在不得已和自在之间,生活的真相才向我们呈现,庄子哲学才体现出它的厚重和深刻。庄子是复杂的,他的心灵世界中有着无数的丘壑,父子之亲、君臣之义,功名利禄之网、是非善恶之结,世态炎凉、人情冷暖,该把它们如何地安顿或者打破呢?庄子又是简单的,所有的丘壑都被抹平,归于虚者心斋,归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这种复杂和简
《老子通释》《老子通释》是余秋雨先生阐释古代经典的里程碑新作,也是写给当代人的《道德经》入门读本。全书通述《道德经》八十一章的全部内容,通析每章每节的内在逻辑,通观两千多年之间的思维异同,通感原文和译
继完成《阳明佚文辑考编年》(已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为2010年度古籍整理资助项目,并获“2012年度全国很好古籍图书二等奖”)之后,撰成这部占有新资料,运用新观点,进行新考证,从而有诸多新发现的(如考订出阳明于成化十九年始从白沙受学;究明“龙场之悟”乃针对朱学而发,与悟“良知”无关;阳明揭明“良知”之说的时间为正德十四年)“新”年谱。研究方法上,注重考证,以考出叙,考叙结合,一切凭材料说话;在谱叙上,史论结合,将阳明一生行事经历与阳明一生思想发展历程结合起来考察,展现了阳明从向尹真人学“真空炼形法”到天泉证道揭“王门八句教”(“四无教”与“四有教”之思想变迁全过程。故年谱超越了一般年谱单纯写谱主行事之意义,而具有学术史与思想史之意义与价值。 靠前部由现代人编纂的详细年谱,内容除谱主的
禅之一字,滥觞已久,虽本意高超,却也终于在世事变迁中飞入了寻常人家:禅意,禅茶,禅味,甚至禅咖啡都出来了;禅成了物欲横流的世界里寻找清净的一个籍口,成了高山流水古曲般的一种风雅,又犹如博尔赫斯笔下的谜语般的东方哲思,具备了神秘的身份却也因此面目模糊。欲明禅的本意,唯有追本溯源。影响中国文化接近1500年的禅宗,又是如何说禅?看看当年达摩祖师将禅带进中国时的阐述吧:“直见本性,名之为禅。”本性是什么?“性即是心,心即是佛,佛即是道,道即是禅。”瞧,问题又回来了?那么,什么又是心?如何又是直见?……这,可不是一朝半夕能明了事情。当年慧可大师见到达摩,不就是问如何心安么?慧可雪地断臂,血流如注,达摩才说了句“为汝安心竟”。这谜语般的对答就是禅么?凡俗人还是不明了呀!谁能解开这个千古谜团
一些敏锐的思想家,包括那些非马克思主义的甚至敌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家,也已经体认到马克思、马克思主义对现当代所具有的重大意义,因为马克思主义是产生于19世纪而又了19世纪,且与时俱进的理论。
老子提出的“人法地”,就是要效法地球母亲的慈爱、无私、宽恕、奉献的精神品格;就是人类要效法地球母亲的三元场性,修身构建上德无私的品格,获得地球母亲的无形乳汁这个乳汁就是大地之气的能量,升华自己的精神灵魂。
虚云大师,以百载光阴,尽瘁传化,其事震烁中外今古。伏虚久仰道风,幸获亲近。追惟芳躅,揽兹世变,又何能已于怀?大师其入佛境界,行菩萨行者耶。圣法毗奈耶一法不取,法法成佛。若非亲符此境,其何能繁兴万行?虽被大功德铠,而成无所成。虽成无所成,而无成之化,化化无极。薄海同伦,谁能外此恩德?师先代兴圣国师,世传有圣箭令誉。今师躬临大难,而不循他家通宵之路,亦不感于失殿离宫,可不谓之为道精纯,而臻化境也哉?岂特五家纲宗,藉以振起?而整个佛法,胥赖撑扶于不堕!吁!诚伟矣!按师生平所著诸经义疏,悉遭世变散失。兹书仅集《法语》《书问》《散文》《诗集》《宗源》《祖赞》各篇,暨师之一生化迹,以及各家《赞颂》《追思》《纪念》等文,《整体巨观》《纲宗璨列》《读法语启示》诸篇。俾知夫宗门虽玄,而侧击旁敲,疏导启
本书的主要内容分为三大部分:序和导论;正文,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共十章;附录,关于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状况及其学科建设的调研报告。本书的主体部分为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本书的十章内容,以阐述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辩证法和科学观为基础,分别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社会观、历史观和发展观,并集中地探讨和论述了马克思关于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和资本主义运动规律的“两大发现”,阐明了由哲学批判、政治经济学批判和空想社会主义批判的统一所构成的马克思主义。
《愚人颂》的作者劝人们学“愚人”,任性而为,无所顾忌。因此,“愚人”一词成为快乐和幸福的同义词;而《愚人颂》,实际上也就是以人性的歌颂。《愚人颂》这部充满生气的作品经久不衰,至今仍给人以欢乐和启迪。这是伊拉斯谟给人类留下的一笔宝贵的遗产。《愚人颂》在《愚人颂》之外,还选收了伊拉斯谟的其他文章、书信,以及后世学者们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