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哲学家》是哲学大师雅斯贝尔斯晚期所构想的三卷巨著中仅完成的一卷,于1957年在德国出版。在本书中,雅斯贝尔斯跳出了自己尚以欧洲为中心的存在主义哲学框架,也突破了哲学史的编年史的写作方法,而是以哲学家著作的性和相似的思维方式为取向,将世界上取得卓越成就的哲学家划分为思维方式的创造者、思辨的集大成者和原创性形而上学家三种类型,详细地阐述了他们光辉的哲学思想。本书确系大手笔写大家的思想风范,学术性较强,资料丰富、层次清晰、思想深刻、分析精辟。
所谓当代中国的左派和右派,他们的思想主张到底是怎样的?他们对中国政治、经济、思想的发展开出的是怎样一副药?资深媒体人萧三匝深度访谈李泽厚、汪晖、刘军宁、许纪霖、徐友渔、萧功秦、华柄啸、陈明、王小东等九位中国当代思想流派代表人,意在融合左右,化解纷争,引爆学界和活跃网民思想争鸣之热度。
通过作者近十年的总结提炼,将复杂晦涩的古代智慧,分解成通俗易懂的现代语言,结合简单易行的几个动作,解读改变命运和运气这件大事。《通知》作为一本可以读得懂的智慧,分为原理篇和方法篇。原理篇会呈现作者自创的修正方法,结合古代智慧剖析内在原理。方法篇给出方法,从提升个人身体能量和智慧出发,结合切实有效的具体方法来调整状态,增强自信,从而达到改变命运和运气的目的。
海德格尔思想与中国天道——视域的开启与交融方法是体系的灵魂。作者在方法论上的突破与创新,是本书的基本特色。在借鉴现象学与解释学方法时,融入中国传统体道方法,使之在海德格尔思想的研究上,别开生面,更加深透。尤其是在中国天道观的研究上,无论对其底蕴的发掘,还是对其永恒价值的评价,都显示出思想重构和富于诗意的精神。在这项高层面的研究中,作者不仅使中国近代以来的比较研究获得了新的深化,而且似乎为中西思想融通找到了一个重要的切入点。
卷《哲学的目光》,从哲学的反思特性出发,系统地论述了哲学的研究领域、主要问题和社会功能;特别是哲学教育的社会功能。 第二卷《属人的世界》,以哲学的反思的目光论述了人的生活世界、精神世界、文化世界和意义世界。 第三卷《求索真善美》,在对人的意义世界的前提性反思中,系统地探讨了现代人的求真意识、价值观念和审美意识。 第四卷《崇高的位置》,以哲学寻求崇高、哲学成为被异化的崇高、哲学通过自我批判而消解被异化的崇高、哲学在自己时代的水平上重构崇高的四重化进程阐释哲学的发展史。 第五卷《哲学观研究》,集中地论述了哲学的自我理解,深入地揭示了哲学的反思的、批判的、形上的理论特性。 第六、七卷《辩证法研究》上下册,从阐释辩证法的批判本性入手,论述了哲学是对理论思维的前提批
这是一部煌煌百万言、面向普通读者的百科全书式巨著。接续《思想史:从火到弗洛伊德》的线索,纵览风云变幻的20世纪,拨开战争和政治的迷雾,从思想入手理解这一百年人类的智力成就。 20世纪既是人类的多事之秋,也是思想进步的辉煌世纪。在这个世纪,全人类在奴役、对峙、战争和解放的裹挟中曲折前进、求同存异,我们也在各大学科中取得了微观粒子、基因结构、现代主义等重大发现。彼得?沃森用精准和优美的叙述笔法,将人类在20世纪取得的思想发展娓娓道来,帮助21世纪的读者理解我们如何抵达当今的世界,未来又会去向何方。 这是一部用思想写成的20世纪通史,书中的主角不再是世界大战和政治博弈,但它将包含战争的思想后果、冷战时期的科学竞赛、去殖民化浪潮的余波等仍旧与我们息息相关的精神财富,它们将会是我们理解当
《中国哲学思潮发展史(上下)(精)》由张立文著,本着中国哲学“自己讲”、“讲自己”的自觉和信心,紧扣核心话题、诠释文本、人文语境三大原则,展开对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以至当代哲学思潮代表人物哲学思想的考察和梳理,从而全影式地勾勒出中国哲学思潮的历史发展脉胳,旨在探讨构成中国哲学各时期的哲学思潮是如何体现时代精神的精华、中华哲学思潮未来走向以及中华哲学在当代的理论思维形态。
全书分三卷,中心问题是回答:中国十七、十八世纪就涌现出了一批唯物主义思想家,这是否意味着如果没有以工业化为背景的西文化的入侵,中国也能实现以科学理性为内在精神的现代化?作者通过对儒教与中国文化精神,例如对绘画的分析,得出了否定的答案,并以的博物馆的比喻,说明儒学传统的死亡。作者视野宽阔、慧思独运,被称为“莫扎特式”的历史学家。
《吴澄集》收录元人吴澄一生除经学专门著作外所有文字,是研究吴澄思想学术的基本材料。由于吴澄交游广阔,该书对整个元代思想研究也富有重要意义。吴澄(1249-1333),号草庐,是元代 重要的理学家,在理学以及经学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平生讲学不辍,著述宏富,文集有收入四库全书的《吴文正集》一百卷,迄今没有整理出版。《吴澄集》将以现存 早的吴澄文集刻本——明成化二十年刻《临川吴文正公集四十九卷道学基统一卷外集三卷年谱一卷》为底本,同时参考四库本《吴文正集》一百卷,清乾隆二十一年刻《草庐吴文正公集四十九卷道学基统一卷外集三卷首附从祀疏议一卷年谱三卷》加以校勘。
本书根据旧稿加以重要的修订与补充,以求更与内容相符合,改为今名。篇章顺序照旧,惟资料方面大为增加,尤以在北京大学善本室得以接触原始资料。 本书提出许多新论题,当然须有极丰富的考证,除尽力应用原始资料之外,更参考现代欧洲及日本汉学家的研究资料。 本书所用参考资料,涉及各方面,有关于中外交通史的,关于来华耶稣会士的,关于17、18世纪哲学家著作的。 本书每编之末均附注释,对于难得或需要解释之资料,则偶录入西文,以资参考,但以英文为限;此一面为求征信,一面亦为读者进一步研究之便利。
“没有问题了”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情啊,然而这却成了中国哲学界的窘状:大多数学者有的是观点,而恰恰没有问题了。作者选择了“问题”本身作为研究对象,并对此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探讨,无疑显示出其敏锐的学术眼光和强烈的哲学使命感。他不仅从心理学、语言一逻辑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一般哲学、马克思主义的问题观等多学科对于问题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考察、梳理,而且对于问题是什么、问题的结构、问题的基本特征、问题的基本功能、问题的发现、问题的评价、问题的选择、问题的解决等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和探讨。
左翼激进政治理论是斯洛文尼亚哲学家、精神分析学家斯拉沃热·齐泽克整体思想的重心。齐泽克政治理论以拉康精神分析学为根基,以拉康精神分析学“空无”概念解读黑格尔哲学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并进行现实政治批判。当代全球资本主义是专家管理和多元利益协调的“治理”,是缺乏真正歧义性“政治”的“后政治”。“后政治”时代的主导意识形态是“自由-民主”霸权,以及作为必要补充的现代犬儒主义。
本书系列是加措活佛的代表作品,共三部,被他称为“人生智慧三部曲”,书中公开分享了加措活佛对于生命的感悟。本书是这一系列的完结篇,加措活佛在书中对于学会放下后,人生如何精进等问题给出了暖心开示。? 全书共分七个章节,以自我、内在、逆境、情绪、相处、快乐、生活为主题,详细讲述了我们在遇到人生种种困顿、挫折、痛苦时,如何有效地实现自我、突破自我,活出生命美好的样子。? 不管你想成为怎样的人,面对世间何种烦恼,愿你翻开本书,都能够获得源源不断的内在能量的加持,开启全新人生。?
1.苏格拉底之死,是古希腊哲学的分水岭,也是欧洲乃至世界历史上重要的文化事件之一。本书收选的三篇柏拉图对话: 申辩篇 克里同篇 和 斐多篇 分别记述了苏格拉底在审判时、入狱后和服刑前的经历。这三篇完整地展现了甘为信仰和真理献身的苏格拉底对自我、对人生价值、对生命和灵魂的看法,让我们在领略他光辉独具的人格与思想魅力的同时,更好地了解到古希腊人是如何将哲学与生活结合在一起的。 2.在历史上,一世英明且苦修哲学的皇帝,除奥勒留外恐怕没有第二人。他在政务辛劳之余,利用短暂的闲暇,与自己对话,对人生进行思考,写下了《沉思录》这本 世界之书 。本书是斯多葛学派的里程碑之作,认为应遵从自然规律过一种自制的生活,回归安宁、平静和理性的心灵状态。时至今日,对生活在巨大压力下、心灵躁动不安的现代人来说,依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