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书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其一,明确地揭示了乾嘉时代的“道论”思想,在近百年的明清学术与思想研究的成果中,次明确地从理论上阐明了乾嘉时代哲学的整体性特征;其二,从语言哲学、实证哲学的独特视角研究乾嘉时代的语文学研究与考据学研究所包含的独特语言哲学特征及人文实证主义的方法,对乾嘉时代的哲学独特性做出较新颖、独特的阐发。其三,从古典人文知识增长的新视角重新认识、评价乾嘉时代古典语言学、历史考据学的思想史意义。
罗尔斯所著《正义论》被誉为20世纪 重要的政治哲学著作。本书以其英文文本为依据,汲取前人研究成果,追溯正义论议题与西方哲学、政治、法律、经济、社会的思想联系,对每个术语、语句、段落和章节给出准确诠释,对有疑问的文本进行逐段、逐句甚至逐字的核实、对比、诠释和评析,揭示各诠释与批评的得失,尤其是疏漏和疑点,对关键术语和原则做出新解读,呈现公平正义观与效用正义观、直觉正义观、至善正义观的异同,解释罗尔斯与哈特、伯林、哈耶克、诺齐克、哈贝马斯、德沃金、森、柯亨等人围绕正义理论不同论题展开的争议,评估罗尔斯正义理论的贡献和局限,把那个正义理论讲明、讲通和讲透,为中国读者提供一个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正义理论文本。
《大哲学家》是哲学大师雅斯贝尔斯晚期所构想的三卷巨著中仅完成的一卷,于1957年在德国出版。在本书中,雅斯贝尔斯跳出了自己尚以欧洲为中心的存在主义哲学框架,也突破了哲学史的编年史的写作方法,而是以哲学家著作的性和相似的思维方式为取向,将世界上取得卓越成就的哲学家划分为思维方式的创造者、思辨的集大成者和原创性形而上学家三种类型,详细地阐述了他们光辉的哲学思想。本书确系大手笔写大家的思想风范,学术性较强,资料丰富、层次清晰、思想深刻、分析精辟。
所谓当代中国的左派和右派,他们的思想主张到底是怎样的?他们对中国政治、经济、思想的发展开出的是怎样一副药?资深媒体人萧三匝深度访谈李泽厚、汪晖、刘军宁、许纪霖、徐友渔、萧功秦、华柄啸、陈明、王小东等九位中国当代思想流派代表人,意在融合左右,化解纷争,引爆学界和活跃网民思想争鸣之热度。
《工程哲学引论》一书是现代哲学体系中具有开创性的崭新著作,属于马克思所说的关于改变世界的哲学。本书以对波普尔三个世界的理论进行评信纸为契机论述了“四个世界”的理论,相形之下,后者不但有了继承,而且有了发展。本书提出和分析了50多个与工程哲学相关的范畴,如计划、决策、目的、运筹、制度、操作、程序、管理、职责、标准、意志、四个世界、价值合理性、天地人合一等内容,正是这些构成了工程哲学的范畴系统,从而成了理论网络的重要结点。在完整的现代哲学体系中,应该包括着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和工程论等组成部分。本书强调,科学哲学应从战略上转向工程哲学为重心,以指引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方向。
通过作者近十年的总结提炼,将复杂晦涩的古代智慧,分解成通俗易懂的现代语言,结合简单易行的几个动作,解读改变命运和运气这件大事。《通知》作为一本可以读得懂的智慧,分为原理篇和方法篇。原理篇会呈现作者自创的修正方法,结合古代智慧剖析内在原理。方法篇给出方法,从提升个人身体能量和智慧出发,结合切实有效的具体方法来调整状态,增强自信,从而达到改变命运和运气的目的。
海德格尔思想与中国天道——视域的开启与交融方法是体系的灵魂。作者在方法论上的突破与创新,是本书的基本特色。在借鉴现象学与解释学方法时,融入中国传统体道方法,使之在海德格尔思想的研究上,别开生面,更加深透。尤其是在中国天道观的研究上,无论对其底蕴的发掘,还是对其永恒价值的评价,都显示出思想重构和富于诗意的精神。在这项高层面的研究中,作者不仅使中国近代以来的比较研究获得了新的深化,而且似乎为中西思想融通找到了一个重要的切入点。
本书是金观涛、刘青峰继《兴盛与危机》、《开放中的变迁》之后,第三部关于“超稳定结构”学说的著作。 本书延续前两本著作的方法理论,继续从中国是一个超稳定结构假说出发,讨论中国历代政治文化的特点及其演化机制。通过比较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传入与近代西方文明扩张这两次重大的外来文化冲击,探讨中国文化融合消化外来文化所具有的共同模式,并进而揭示二十世纪中国现代思想的起源。
卷《哲学的目光》,从哲学的反思特性出发,系统地论述了哲学的研究领域、主要问题和社会功能;特别是哲学教育的社会功能。 第二卷《属人的世界》,以哲学的反思的目光论述了人的生活世界、精神世界、文化世界和意义世界。 第三卷《求索真善美》,在对人的意义世界的前提性反思中,系统地探讨了现代人的求真意识、价值观念和审美意识。 第四卷《崇高的位置》,以哲学寻求崇高、哲学成为被异化的崇高、哲学通过自我批判而消解被异化的崇高、哲学在自己时代的水平上重构崇高的四重化进程阐释哲学的发展史。 第五卷《哲学观研究》,集中地论述了哲学的自我理解,深入地揭示了哲学的反思的、批判的、形上的理论特性。 第六、七卷《辩证法研究》上下册,从阐释辩证法的批判本性入手,论述了哲学是对理论思维的前提批
这是一部煌煌百万言、面向普通读者的百科全书式巨著。接续《思想史:从火到弗洛伊德》的线索,纵览风云变幻的20世纪,拨开战争和政治的迷雾,从思想入手理解这一百年人类的智力成就。 20世纪既是人类的多事之秋,也是思想进步的辉煌世纪。在这个世纪,全人类在奴役、对峙、战争和解放的裹挟中曲折前进、求同存异,我们也在各大学科中取得了微观粒子、基因结构、现代主义等重大发现。彼得?沃森用精准和优美的叙述笔法,将人类在20世纪取得的思想发展娓娓道来,帮助21世纪的读者理解我们如何抵达当今的世界,未来又会去向何方。 这是一部用思想写成的20世纪通史,书中的主角不再是世界大战和政治博弈,但它将包含战争的思想后果、冷战时期的科学竞赛、去殖民化浪潮的余波等仍旧与我们息息相关的精神财富,它们将会是我们理解当
《中国哲学思潮发展史(上下)(精)》由张立文著,本着中国哲学“自己讲”、“讲自己”的自觉和信心,紧扣核心话题、诠释文本、人文语境三大原则,展开对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以至当代哲学思潮代表人物哲学思想的考察和梳理,从而全影式地勾勒出中国哲学思潮的历史发展脉胳,旨在探讨构成中国哲学各时期的哲学思潮是如何体现时代精神的精华、中华哲学思潮未来走向以及中华哲学在当代的理论思维形态。
全书分三卷,中心问题是回答:中国十七、十八世纪就涌现出了一批唯物主义思想家,这是否意味着如果没有以工业化为背景的西文化的入侵,中国也能实现以科学理性为内在精神的现代化?作者通过对儒教与中国文化精神,例如对绘画的分析,得出了否定的答案,并以的博物馆的比喻,说明儒学传统的死亡。作者视野宽阔、慧思独运,被称为“莫扎特式”的历史学家。
《吴澄集》收录元人吴澄一生除经学专门著作外所有文字,是研究吴澄思想学术的基本材料。由于吴澄交游广阔,该书对整个元代思想研究也富有重要意义。吴澄(1249-1333),号草庐,是元代 重要的理学家,在理学以及经学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平生讲学不辍,著述宏富,文集有收入四库全书的《吴文正集》一百卷,迄今没有整理出版。《吴澄集》将以现存 早的吴澄文集刻本——明成化二十年刻《临川吴文正公集四十九卷道学基统一卷外集三卷年谱一卷》为底本,同时参考四库本《吴文正集》一百卷,清乾隆二十一年刻《草庐吴文正公集四十九卷道学基统一卷外集三卷首附从祀疏议一卷年谱三卷》加以校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