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书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讲话精神,结合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分十个专题简明扼要地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帮助党员干部更好地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全书理论性和可读性相统一,用简洁的话语讲清深刻的道理,是党员干部世界观和方法论教育的好教材。
本书写于1907年11月,是为纪念马克思逝世25周年而做,1908年正式出版。该书出版后被译成多种文字,是普列汉诺夫著作中传播最广的名著之一。本书同作者的《论一元论历史观的发展问题》等著作相比,更鲜明更精确更成熟地表述和论证了唯物史观的一系列原理,例如:地理环境对社会人的影响是一种由生产力的发展变化所决定的、可变的量;社会结构中存在着生产力、经济关系、社会政治制度、社会心理和思想体系五项主要因素,它们之间有一种起源关系,但同时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和反作用,等等。本书最重要的理论成就是:以完整的形式提出了有名的五项式论这一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
本书为分析哲学的经典文献。正文部分一共16节,如题目所示,主要内容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前半部分批判经验主义,这一批判既涉及以洛克、贝克莱、休谟为代表的古典经验主义,也涉及以G E 摩尔、罗素和艾耶尔等为代表的当代经验主义,由此来进入 所予神话 。后半部分讨论心灵哲学,这一讨论通过讲述 琼斯的神话 来正面回答 所予神话 中的问题,并且由此提出一种新的心灵观,这种心灵观讲明了内在片断的真正身份,也表明了塞拉斯后来称为的言语行为主义立场。可以说,整篇文章以批判 所予神话 为核心,综合展现了塞拉斯的认识论、语言哲学、科学实在论和心灵哲学思想。
《艺术作品的本源(精)》原为海德格尔在1935到1936年间所做的几次演讲的讲稿,演讲在当时即激起了听众的狂热的兴趣——此事后被德国当代解释学哲学大师伽达默尔描写为“轰动一时的哲学事件”,这篇文章现已成为西方美学领域的名篇而备受关注。 本书收录了三篇文章: 《艺术作品的本源(精)》,也是本书的主体部分 在本文中海德格尔围绕着“存在之真理”问题对艺术和诗的本质进行沉思; 《论艺术作品的本源(精)》,即前文的初稿,与前有一些不同之处,包含许多与定稿不同的想法。 伽达默尔为《艺术作品的本源(精)》单行本所写的导论,后来伽达默尔将这篇文章收入自己的《文集》并改标题为《艺术作品的真理》。
本书按字母顺序介绍了法国哲学家亨利·柏格森的主要术语,同时基于如下原则:哲学家只有在他自己的语言、他自己的词汇或他挪用的共有词汇中才是可理解的。柏格森词汇的三层意义对应着本书各词条中所区分的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定性的,它将从其本身并通过与这样被定义的其他一些概念的意义的关系而被理解;第二个层次是专业性的和批判性的,它将使每个术语融入一种有关学说关系和理论关系的网络;第三个层次将每个概念引入一种有强度的发展中,这一发展是柏格森哲学思想的真正元素,也许根本就是哲学思想的真正元素。无论是哲学研究者还是入门读者,均可通过本书准确把握柏格森思想的核心脉络。
本书通过一个关键性事件考察了这一分裂的起源:1929年在瑞士达沃斯,卡西尔和海德格尔之间的争论。参加这一分水岭事件的还有逻辑实证主义的代表,维也纳学派的卡尔纳普。作者解释了哲学分歧是如何与政治事件交织在一起的。海德格尔和卡尔纳普都将他们的哲学努力与个子的激进社会观相联系。卡尔纳普属于左派,海德格尔属于右派,而卡西尔则属于自由派的共和主义者。
《赠予死亡》是法国当代最重要的哲学家德里达晚年最重要的著作之一。该书通过解读《圣经》中关于亚伯拉罕和以撒的一段经文,考察了理性、宗教和责任的关系,并进而将这些问题与海德格尔、列维纳斯、基尔克果等思想家的论述相联系和比较。在人的有限性的规定下,死亡如何限定和打开了责任的可能性, 如何处理宗教律令和此世生活的不同伦理向度的关系,如何在当代的技术语境下思考与他者的关系 这些在德里达早前著作中出现过的议题,在本书中都得到了充分的展开。
维特根斯坦是著名的哲学家、数理逻辑学家、语言学奠基人。本书是根据维特根斯坦遗著中的101、102、103号所编译,主要是他一战参战中的个人笔记。笔记由两个部分构成,其中一部分是所谓的私人部分,记录了维氏参展期间的生活和心理状态,特别是其对世界和人生的看法;另一部分是所谓的哲学部分,纪录了他参战期间的纯哲学思考。本书获得了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维特根斯坦文集”的支持。
还记得《谁动了我的奶酪?》讲述的故事吗? 唧唧看上去能及时地跟上变化的脚步,找到自己的方向。 而哼哼则一个人坐在空荡荡的屋子里,又孤独又沮丧。 哼哼也想随着奶酪的变化而变化,可是他根本不知道要从哪里下手。 唧唧走出去找到了新的奶酪。 他顺应着变化,勇敢面对变化,并且成功了。 而哼哼依旧十分迷茫和困惑。 我们都想知道,哼哼究竟走出迷宫了吗? 故事还没有结束…… 哼哼从生气、懊恼、后悔到出发行动去寻找奶酪, 他最终走出了迷宫,而且发现了观念的力量,找到了能让他走出困境的真正的方法。 《谁动了我的奶酪?》帮助几千万读者改变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全球范围内影响深远。 《谁动了我的奶酪2》将进一步引导你更快、更好地调整自我、从容适应和应对变化,改变命运,从而拥有成功和幸福的人生。
以上ISBN信息均为平台自动生成,部分商品参数可能存在些许误差,商品准确参数详情可咨询客服。本店为新华书店总部直营店铺,所售图书均为正版,请放心购买! 基本信息 书 名 马克思 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作 者 编写组 出版时间 20180401 I S B N 9787010190693 定价 48 开 本 16开 185*260 装 帧 精装 版 次 1 字 数 0 (千字) 页 数 210 读者范围 一般读者
《胡塞尔现象学》是目前国际现象学领域最为活跃、最为前沿的现象学家丹·扎哈维的代表作之一。本书作为导论不失其深刻,同时又很适合研究者和高阶爱好者,是一本既专业又易读的胡塞尔思想概述和导论。扎哈维以清晰的框架,阐述了胡赛尔的早期意向性、中期先验现象学与后期时间性和生活世界等思想,从胡塞尔哲学的整体出发,抓住胡塞尔在各个阶段的哲学中心,并阐述其中的连续性,分析胡塞尔与德国古典哲学和后期现象学家的思想关系。阅读此书,可以看出胡塞尔对德国古典哲学的继承、与弗雷格的相似之处及其对海德格尔、梅洛-庞蒂等哲学家思想的启发。
新版《断舍离》是 断舍离 创始人山下英子累积销量超400万册畅销书 断舍离 书系集大成之作,修订50%以上内容重新解读帮助读者重拾轻盈人生的生活哲学。理论 实践全面升级,一本新书顶老版一套书,了解断舍离先读这一本。 对稻盛和夫、宫崎骏、张德芬、杨澜、林夕、李冰冰、林依晨等影响至深的减法哲学。陈数、孙志勇(志邦家居)作序推荐,随书附赠真人实拍断舍离实践手册,扫码还能看精彩视频。 断=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舍弃多余的废物,离=脱离对物品的执着。 扔掉不需要的东西,才能得到重要的东西。立足当下自我,践行新陈代谢式美学思维。健康、金钱、婚恋、家庭、时间、家居、事业、临终 总会遇见人生的各种美好!脱离心中执念,人生才能轻盈前行! 断舍离是通过立足当下和新陈代谢原则,梳理自己与物品的关系,先从观念上认识现状
内容提要 暂无相关内容 暂无相关内容
本书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运用历史和逻辑、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对文风、马克思主义文风和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文风的内涵及其演变做了富有意义的探索,对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文风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作了历史的梳理和分析,阐释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和党的十八大以来这几个阶段的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文风的主要特点及其意义。
本书作者博学多闻,悉心钻研,集几十年儿童与成人之精神分析经验,带着坚实的弗洛伊德和拉康传统的专业训练的背景,清晰而准确地阐明了温尼科特理论中的若干重要概念(例如过渡客体、自身、假自身、环境的重要性、解离),勾勒出温尼科特作为一位伟大的先驱,迄今仍然在许多领域指导着我们的临床工作。作者阐幽发微,探索至精,是我们学习、理解温尼科特思想的不可或缺的案头工具。
《关系的真谛:做人、交友、处世》由(印)克里希那穆提著
《海拉斯与斐洛诺斯对话三篇:反对怀疑论者与无神论者》是贝克莱的代表作品。在本书中,作者进一步发挥了他在《人类知识原理》一书中的基本观点,认为物质不是客观的,物质只是在被人感知的范围内存在,物质只是人的各种感官知觉的一些印象或观念的饿结合体。书中的海拉斯借指古代希腊哲学中唯物主义的主张者,而斐洛诺斯直译就是“爱努斯”。努斯即希腊语中的心灵灵魂,泛指感觉、思想、意志等精神活动。作者在本书中所要维护和阐发的,就是作者以怒斯统摄存在的著名哲学主张:存在就是感知与被感知。本书以对话体阐发该原理,整个作品显得活泼流畅,因此比其《人类知识原理》一书更具有可读性,观念的阐发也更加完整和逻辑一贯。
《哲人咖啡厅:黑格尔历史哲学》以“黑格尔的历史哲学”为主题,选编了《历史哲学》、《历史中的理性》、《哲学史讲演录》和《精神现象学》中的相关内容。考虑到文本的逻辑性、思想性和可读性,译者为书中的各个部分拟加了小标题。
随着世界进入近代史阶段,人类自身的判断力成为思想的中心。从17世纪开始,欧洲大地兴起了多种多样的启蒙运动,这些运动不仅使人的自由意识成为认知世界的标杆,同时还成为政治的基础。本书是近代哲学的入门书,主要介绍了近代哲学目前两大哲学派别理性主义、经验主义,以及政治哲学的思想,主张“知与行”的不可分割性,并将其作为知识界觉醒的指导思想。本书重点介绍了笛卡尔、霍布斯、斯宾诺莎、洛克、贝克莱、莱布尼茨、休谟、卢梭等人的思想。
分析哲学究竟是什么?分析哲学有何长处?分析哲学与欧陆哲学之间的鸿沟还存在吗?作为分析哲学奠基者之一的女哲学家是谁?分析哲学家们如何处理语言、逻辑和数学问题?本书以清晰、轻松、幽默的笔触介绍了分析哲学的主要问题及其思想背景。除了思想的清晰、表达的准确和论证的严格,作者毕明安教授指出:分析哲学的特点不只是“分解”,它在概念上有创造性,其哲学方法富有成效,且具系统性。本书通过几个有趣的小问题,梳理了分析哲学早期的历史,带领读者跟随弗雷格、罗素、摩尔、维特根斯坦和斯泰宾的脚步,感受思想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