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哲学、用哲学,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好传统。本书基于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现实需要,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然观、实践观、历史观、发展观、群众观、价值观、国家观、文化观、民族观、宗教观和科技观。力求讲清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在哲学发展史上实现的伟大变革,在当前的发展状况及其最新理论成果,在当代中国的重大指导意义。
我们都曾经、正在或将要面临所爱之人的患病或离世,该如何应对注定无法阻止的失去?存在主义心理治疗大师欧文·亚隆,以治疗死亡焦虑著称,却在得知相伴六十载的爱妻罹患癌症、来日无多的时候,也一时无法承受。当治疗师成了当事人,该如何与绝望相抗?又该如何有意义地度过生命的最后时光?本书是亚隆夫妻献给对方的临终礼物,是大师亲身经历丧偶、孤独和哀悼的心路历程,更是对芸芸众生的拳拳关怀,以真挚的记录和觉察,揭示生命、死亡、爱与存在的意义,为同在受苦的人们带来一丝抚慰。
苏格拉底、佛陀、孔子、耶稣是“轴心时代”的核心人物,也是奠定世界主要文明精神底蕴的伟大思想者。在本书中,“轴心时代”的提出者、德国著名哲学家卡尔?雅斯贝尔斯借助历史学的批评研究法,全方位、多角度地来呈现四大圣哲于历史长河中的真实定位与影响力,令人耳目一新。他拭去过多的神话色彩,带领我们从“人”的角度认识四哲——四哲与我们一样,皆处于人的境遇之中,那么,他们是如何看待生命存在的意义?又是怎样击破虚无、困顿、生死、人性的枷锁,进而超凡入圣,升华为闪耀着神性光辉的高贵灵魂,成为人类文明思想范式的?雅斯贝尔斯以哲学家之睿智与广博及其自身的曲折经历,丝丝入扣地剖析了四位圣哲的生命核心,让我们得以取法圣哲,直面对终极问题,寻找独属于自己生命的答案。本书译者傅佩荣教授说,《四大圣哲》所教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是尼采里程碑式的代表作。在这部以散文诗体写就的杰作中,尼采假托查拉图斯特拉之名,阐释自己的哲学思想,提出“上帝死了”“对一切价值重新评估”“永恒回归”等振聋发聩的灼见,全面否定了既往的传统宗教道德体系,表达了对“超人”这一新的、更高的存在模式的憧憬与向往。尼采的这部巨著,不仅闪耀着他的智慧的光辉,还显示出抒情诗人的艺术魅力,是一部富于哲理的思想诗,也是世界文学目前的不朽经典。
1857 1858年,中年马克思一头扎进大英博物馆的图书馆,在阅读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写下了厚厚的政治经济学笔记。这几组笔记几十年后才出版,被编者加上了《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的标题,从此便以《大纲》闻名于世。《大纲》是马克思深入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学的代表作、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正是在这里,马克思首次阐发了他的价值理论,并明确了 剩余价值理论 的雏形,《资本论》的宏伟构想正是从此处启航。 由于手稿 自说自话 式的艰涩风格,如何定位和解读《大纲》一直都是学界的难点。在本书中,大卫 哈维带着城市与空间研究的路径开启了和马克思的对话,就货币流通"资本生产与生成 周转时间 利润率 等主题做出了合理的引申和贴切的解释。内容上,他以尽可能清晰和简明的语言,去其繁,取其精,将引起混乱的表述厘清辨明。他传达了马
本书从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实践认识论、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人学、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方法论等方面,系统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价值、产生、发展与创新,遵循 基本内容 核心观点 思维方式 工作方法 典型样本 这种从抽象到具体、从哲学之道到工作之术的框架思路,坚持政治性、学理性和大众性相统一,说理透彻,行文流畅,既具有学术厚度又具有可读性,有助于领导干部真正掌握马克主义哲学的智慧和思想,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世界、分析世界,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2版是国家新闻出版八五规划项目,本项目于1986年由中共中央书记处批准正式启动,计划出版70卷,约6300万字。本卷收入的是马克思1863—1867年经济学手稿,属于《资本论》第三册。论述了总过程的各种形态。具体内容有: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一般利润率随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而趋向下降的规律;商品资本和货币资本转化为商品经营资本和货币经营资本或转化为商人资本;利润分为利息和企业利润、生息资本;超额利润转化为地租;各种收入及其源泉等。
马克思撰写《资本论(1867-1882年手稿)》的历程可以分为两个时期。1867-1870年为第一个创作时期。马克思在这一创作时期撰写的手稿收入第40卷(上)和第40卷(中)。其中第40卷(上)收载马克思于1867—1868年围绕《资本论》第二册和第三册撰写的13篇手稿。第40卷(上)收载的与《资本论》第二册有关的手稿包括:《 资本论 第二册 资本的流通过程 第一章开头部分》、《 资本论 第二册按主题挑选的引文摘录》和《 资本论 第二册 资本的流通过程 (第Ⅳ稿)》。该卷收载的与第三册有关的手稿一共有7篇,分别是关于剩余价值率和利润率的札记、第一章开头部分的四篇草稿、《利润率的规律》、《级差地租。采自摘录笔记本的摘录》。在该卷收载的手稿中,有三篇同时涉及第二册和第三册,它们是《关于剩余价值率和利润率、利润率规律、成本价格和资本
“历经一百多年而尚在进行之中的中国社会巨变依然保持其前景不明朗的特点,这自然无法满足人们对良序而稳定社会的要求,而政治哲学的正义目标的预期后果却正在于这样一种社会”,这为政治哲学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了适宜的土壤。可以说,正义的问题是政治哲学家关注的核心问题,围绕对这一问题的不同理解和回答,政治哲学史呈现为异彩纷呈的图景。然而,自功利主义出现以来,各派理论不管沿着何种路径展开其自身的逻辑,都不可能绕过对功利主义的回应、批判。罗尔斯的《正义论》出版后,当代政治哲学的版图重组,不仅历史上既已形成的功利主义、自由主义等各派理论的坐标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而且伴随着人们围绕《正义论》一书所展开的理论论辩,公民资格理论、社群主义、多元文化主义和女权主义等理论派别异军突起,从根本上改变了功利主
拉布里奥拉对“唯物史观”的研究工作,很可能始于1890年他与恩格斯的书信往来。在通信过程中,拉布里奥拉将他在罗马大学所教授的“历史哲学”课程的导言和“关于社会主义”的会议论文寄给恩格斯。通过与恩格斯的深度交流,拉布里奥拉系统地研读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重要著作,并在他的大学课程中广泛地引入“唯物史观”的概念。在克罗齐的鼓励和推动下,拉布里奥拉于1895年开始了《关于唯物史观的文集》的创作。首先,他发表了一篇题为《纪念 共产党宣言 》的文章,值得注意的是,恩格斯在他临终前的几周(8月5日去世)阅读了这篇文章,并给予高度评价。随后的一年,拉布里奥拉完成并发表了第二部分,即《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初步阐释》。到1899年,他再次发表了一篇题为《关于马克思主义危机》的文章,以此反驳马萨里克和修正主义对社会主义运动
本书全面易懂地介绍了自弗洛伊德以来现代精神分析思想发展的历史,内容涵盖了现代精神分析思想所有的主要分支,如弗洛伊德经典精神分析、自我心理学、人际精神分析、克莱因学派、英国客体关系学派、自体心理学、当代弗洛伊德主义修正者等,对各学派的缘起、流变作了清晰的阐述,同时介绍了不同的流派之间在理论和临床技术上存在的争议。作者在阐明各学派的主要观点时,常常结合案例,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原本抽象的理论概念,行文生动活泼,有很强的可读性。
《唯物辩证法大纲》是中共主要创始人之一、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李达同志主持编写的最后一部重要哲学著作,是原定计划编写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大纲》的前半部,系统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发展及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精辟地阐述了哲学思想;同时结合我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实际,从方法论上论述了学习和运用这些原理的重要意义。本书说理透彻,行文流畅,既具有学术厚度又具有可读性,较好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党性与科学性的统一、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赋予马克思主义哲学以鲜明的中国风格,是一部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为范式开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典范之作。在新时代,其对于帮助广大读者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
源起看理想的口碑节目《你好,马克思先生》,凝聚杨照四十年《资本论》研读成果。这样一部划时代的经典巨著,直到 仍有挖掘不尽的思想资源,人人都听过,但很少有人真正读过,现在正是时候,告别课本里的“教条”,跟随杨照,真正走进《资本论》复杂深刻的思想世界。 作者认为要理解现代社会,《资本论》是绕不开的话题,它对 社会发展的规律和方向仍有着重要的解释和指导作用,提供了大量可靠的概念和工具。作者从《资本论》的社会环境和思想动机出发,试图还原一个兼具理性和前瞻性的《资本论》,带领读者重新认识它的深刻与趣味。
这是一本关于海德格尔哲学的导论性著作,介绍了海德格尔努力解决的哲学问题、采取的哲学立场,以及他的哲学与其他哲学流派持续存在的分歧所在。作者首先探讨了海德格尔的核心关切,即存在问题,以及他研究哲学的方式。在介绍了海德格尔的成长环境、人物个性和早期思想之后,接着带领读者仔细研读了他的作品《存在与时间》。最后介绍了海德格尔的后期思想,试图使读者更好地了解海德格尔思想的流变与发展脉络。
你是否尝试着掌控自己的生活,却只感到了无助与失落?你是否一直在寻找生命的意义,却只感觉到更深的虚无?你是否挣扎着挣脱有形或无形的枷锁,却感觉到吃力与无力?你是否渴望有一个人或一本书能够指引你,走向心灵的自由?《深夜加油站遇见苏格拉底》就是这样一本改变生命的书。作者丹·米尔曼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改编而成的半自传体小说,你想知道的关于生命的一切,都能在书里找到属于你的答案。丹·米尔曼考上了知名学府,也获得了世界冠/军的荣誉,却在短暂的欢乐过后陷入无可名状的空虚和恐慌。无法入眠的他在一家24小时加油站遇见一位被他称作苏格拉底的老人,后来又认识了古灵精怪难以捉摸的女孩乔伊。苏格拉底带他体验或浪漫、或惊险、或恐怖、或温馨的旅程,帮助他从车祸的打击中恢复健康,以捉弄、嘲讽、关爱、抚慰、激励等
暂时没有内容
维特根斯坦是天才之典范、20世纪数一数二的大哲学家。本书是浙江大学教授楼巍老师10堂维特根斯坦哲学课,一本书让你理解维特根斯坦:本书一共十讲,第一讲介绍了维特根斯坦生平及主要著作,之后九讲讲解了维特根斯坦重要思想——主要命题:“语言图画说”“语言和世界先天秩序”“不可说和显示”“私人语言的问题”等。这些话题在学界曾引起较大争议、一度成为研究热点,如此清晰的讲解,让读者多面了解维特根斯坦,一并解除对维特根斯坦的疑难。
索伦·克尔凯郭尔(1813一1855),丹麦哲学家,被誉为“存在主义之父”是19世纪最富有激情,也最难以理解的哲学家之一。他生活在丹麦黄金时代,生笔耕不辍,用极为流畅的文字撰写了大量反思基督教精神,分析爱与苦难、勇气与忧惧的作品。在短暂的一生中他不停地思考生命本身,强调“单个的人”的精神生活以及每一个人的“内在性”。直到生命尽头,他都在追问那个关于“存在”的问题:如何在世上做一个人。 英国哲学家和传记作家克莱尔·卡莱尔这部充满新意、令人感动的传记,尽可能地从克尔凯郭尔本人的视角描绘了他非凡的一生,让我们得以一窥这位“基督教世界的苏格拉底”的生活一如他所说,在这向前活的生命中,我们却只能向后去理解它。
本书从现代哲学与传统哲学的关系出发,讨论当今哲学涉及的一些重要而基本的问题。在现代哲学、特别是后现代哲学视野中,传统哲学是无意义的胡说。对于这两者的关系,作者持中立立场,认为传统哲学并非毫无价值,而现代哲学也不是无可挑剔。即使按照后现代哲学的逻辑,传统哲学也有其存在的意义。 本书旨在通过对于一些重要哲学范畴和问题的探究,考察现代哲学与传统哲学的关系以及它们对于这些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案,试图得出不同于以往的结论,为重估传统哲学和现代哲学的价值、重新理解其相互关系提供新的视角。
蒙田说:“思考哲学就是学会死亡。”但是,面对令人眼花缭乱的浩瀚哲学地图,有人会需要一个导游。卡特琳·莫里斯正是一个意想不到的好向导,她凭借敏锐的思考和犀利的画笔,照亮存在主义迷雾和柏拉图的洞穴。在她笔下,耳熟能详的哲学家在书上巡游:亚里士多德、尼采、卢梭、伏尔泰、黑格尔、德勒兹、波伏瓦、阿伦特、马克思……而作为女性漫画家的她也会在此吐槽思想世界中占主导地位的男性。卡特琳以严谨和幽默的方式与你交流她的哲学概念,推翻男性神话,《人性的,女人性的》,勾勒出另一种思维方式和处世方式。
《供词与放逐》 “让我们尽情地嘲笑一切吧!”从20岁起就失眠的E.M.齐奥朗,于76岁的暮年,写下一生的自白。《供词与放逐》是其思想成熟定型后的代表作,用片段式的哲思结晶、耐人寻味的短章句,表达了一系列对于存在、生命和世界的困惑。 《苦论》 这是E.M.齐奥朗写于名作《解体概要》之后的第二部法语作品,也是他自称在法国“流传最广、最贴近自我”的作品,以其碎片化的写作,奠定了“齐奥朗风格”。精妙、简练而强烈,《苦论》拥抱碎片——没有一个思想家像他这样激烈地揭示自己。本书分为十个章节——语言、孤独、宗教、历史和音乐是萦绕的主题。在这些痛苦的嚎叫中,有一种狂躁的幽默;他的嘲笑中,掺杂泪水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