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学基础》考察逻辑学的范围、研究对象、性质和作用等最一般的问题;着重介绍命题逻辑、词项逻辑、谓词逻辑、模态逻辑和归纳逻辑等各种逻辑分支;分析逻辑学的基本规律和论证。在每章的写作中都体现了理论和实例的结合,尤其注重结合思维训练来作分析。每章后面都有相应的练习题,还精选了综合练习200题作为逻辑思维训练用。为便于自学参考,教材中所有练习题都附有详细解析。《逻辑学基础》最后一章与现行同类书相比,《逻辑学基础》做了许多改进,增加了论证的加强、削弱和假设,论证有效性分析等内容。
基于对标准方案和图尔敏模型的综合,本书提出一种刻画论证宏观结构的方案。为在理论上证成这一方案,《论证结构--表达和理论》对论证的辩证理解、图尔敏的保证概念以及组合与收敛的区分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本书将自身提出的方案与论证结构刻画的其他方案,包括威格摩尔图表法、波洛克的推论图、论辩的语用辩证方案等进行了比较研究。最后,《论证结构--表达和理论》还探讨了省略论证的合理重建问题和位于论证结构分析与论证评估边界的一些问题。本书由詹姆斯·B.弗里曼著。
在Cantor和Posy的基础上提出实无穷与潜无穷在本体论和认识论上的分野,直觉主义将无穷问题从本体论转到认识论。指出Brouwer思想发展的两个阶段对于理解直觉主义一系列概念至关重要。分析了这两个阶段里直觉、构造概念和无穷观所发生的重大变化。详细分析了自然数概念的构造性、递归函数类及其与ω-规则的关系,指出Brouwer的基本观念是非有穷的序列只有在能构造、能直觉时才能成为数学的对象,从直觉主义角度解决了ω-规则等问题。从直觉主义数学观、和数学命题的真值性等多角度证明了直觉主义逻辑应该是可构造理论的逻辑,而并非他们自己所宣称的是构造性理论的逻辑,从HQC的不完全语义和完全语义解释证明了HOC事实上是最弱的可构造理论的逻辑。
逻辑推理是“烟歌的行板”,你要徐步而行逻辑推理是程序性思维,程序的展开是分步骤的,步骤的推进有时是缓慢的,它的节奏经常是“如歌的行板”。逻辑推理能力的训练你要徐步而行,它不可能一蹴而就。《未名·逻辑达人丛书·逻辑推理:如歌的行板》收集的推理题,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是世世代代流传的经典逻辑题。经典逻辑题按题材的内容与解题的思路,分成若干类。阅读并理解《未名·逻辑达人丛书·逻辑推理:如歌的行板》中的逻辑推理问题具有的难度,但也不是难到高不可攀,因为望而生畏的难题,必将挫伤人们继续前进的积极性。适当难度的逻辑问题,应该成为人们揭示真理奥秘征途中的路标,同时,又是人们在问题获解后的喜悦感中的珍贵纪念品。
《中国逻辑史教程》内容介绍:温公颐晚年完成的中国逻辑史系列专著,在国内中国逻辑史研究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书中提出的许多理论问题,引起了学术界的热烈讨论和进一步地探索。他的这些著作,不仅在国内为众多学者所关注,被用作专题学术理论研究的参考书和逻辑专业研究生的教材,而且被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推介到海外。本书就是其中之一部,本书在1992年获全国高校教材奖。本书共分十一章主要讲述:《周易》逻辑思想、儒家逻辑思想、名家逻辑思想、墨家逻辑思想、秦汉时期逻辑思想、魏晋南北朝逻辑思想、唐代逻辑思想、宋代逻辑思想、清末逻辑思想、近现代逻辑思想等内容。
《图尔敏论证逻辑思想研究》稿全面诠释了图尔敏的论证逻辑理论,并从逻辑哲学的角度探讨了关于图尔敏论证逻辑的基本观点和基本原则,进而做出前瞻性的思考。以论证逻辑的考察为出发点,《图尔敏论证逻辑思想研究》稿探讨了图尔敏逻辑哲学若干重要而基本的问题。图尔敏的实质逻辑思想是图尔敏研究问题的线索,也是文章的内在逻辑理路。图尔敏的“工作逻辑”拓宽了逻辑的功能和范围,开启了逻辑的实践转向。图尔敏对论证逻辑的研究可以被概括为对一种新逻辑观的阐释。图尔敏的这种新逻辑观可以理解为逻辑论证模式的认识论基础;域的理论可以被理解为评价论证逻辑理论的一个标准,而围绕对主义或者相对主义这两种思想的批判,意在寻找一条中间道路;图尔敏提出面向实践的合情理性理念,可以被看作是逻辑理性的一次重要的转变。从总体上看
本书献给心理学的票友,无论你读过多少心理学,本书严密的逻辑推理和重大发现,都会让你震撼。 包括人类智力的起源、智力发育的甘特图、人类母系社会的真相、先天还是后天、命运是由上瘾决定的、基因技术的长期后果等内容。 这本书基本回避价值主张,重点是“看”,客观地看,解释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为什么少儿学习外语更合适?为什么全世界的性服务行业绝大多数都是为男性服务的?为什么各种文化背景下的婚配都有相似的选择标准?为什么婆媳容易不合?学习和认知最主要的规律是什么?所有的东西立足于科学的解释,面向一个普通读者感到好奇和关心的问题。
认知逻辑是将现代逻辑应用于人的认知活动而形成的一个专门逻辑领域,它涉及现代逻辑应用于人工智能研究的许多重要而核心的内容。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现代逻辑在人工智能中的应用研究”的研究成果,主要讨论传统的单主体认知逻辑、时态逻辑、群体知识和多主体认知逻辑、公开宣告逻辑、博弈逻辑、信念修正的动态逻辑、非逻辑全知主体的逻辑、非单调逻辑和缺省逻辑等。为方便读者理解,本书还在附录中介绍了理解认知逻辑所必需的一阶逻辑理论。本书可作为逻辑学和人工智能工作者理论学习及科学研究的参考书。
论证是一种具有说理功能的话语序列。在科学研究中,它具有演绎和归纳两种形式。在日常社会生活中,由于涉及不同的语境(包括文化传统),论证呈现出千变万化的形式。为了满足人与人以及人与机器之间日常交流的需求,《论证挖掘与论证形式化》采用两种不同的自下而上方法——广义论证本土化研究程序和机器学习,从具体事例和文本中挖掘或习得不同语境下论证模式、论证元素及结构。进一步,为形式化论证理论——抽象论辩理论具有更广泛的适用范围,《论证挖掘与论证形式化》将这两种自下而上的论证挖掘方法与抽象论辩理论提供的形式方法相结合,符号化处理上述挖掘所得结果,对论证进行合理重建。论证研究对于推动论证科学和人工智能相关领域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自然演绎逻辑导论(修订)/普通“十一五”规划》主要阐述了自然演绎系统的各个逻辑分支,即命题逻辑、谓词逻辑、模态逻辑和三段论逻辑等。阅读本书,不要求读者预先具备任何逻辑基础知识,因此,本书不仅适用于文科学生的逻辑导论课,也适合于广大读者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