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哲学论》是维特根斯坦在世时正式出版的一本哲学著作。本书的内容是主要探讨语言、心灵和世界的关系。主要观点有:语言可以言说世界之内的事实,而不能言说世界之外的神秘事项,但是对于人生来说,恰恰后者是为重要的。 本书分为七个部分:1、世界就是所发生的一切东西;2、那发生的东西,即事实,就是原子事实的存在;3、事实的逻辑形象就是思想;4、思想是有意义的命题;5、命题是基本命题的真值函项(基本命题则是其本身的真值函项);6、真值函项的一般形式;7、一个人对于不能谈的事情就应当沉默。维特根斯坦首先对世界进行分析,分析的结果是原子事实。接着他又把原子事实同思想联系起来,认为思想是事实的逻辑形象。思想是通过命题来表述的,思想是有意义的命题,有意义的命题与现实是相对应的。这样,维特根斯坦就把语言和
Array
.
《咬文嚼字的逻辑(修订版)》援用大量逻辑病例并加以分析、概括、总结,指出其中常见的逻辑错误,反映了近年来语言文字表达亟需“反复推敲”的现状,又强调了“咬文嚼字”对提高语言表达质量之必要,有助于提高读者的逻辑分析能力和语言规范应用能力,对全社会提高运用语言的准确度及严肃性,对汉语言的纯洁与健康都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
推论、二难式、三段式、诡论、谬误 是不是回想起在课堂上、书籍中被 逻辑 绕得头晕眼花的那些回忆? 为了让更多人读懂逻辑,学会思考,殷海光先生别出心裁地把 逻辑课 变为 小故事 ,写下了这本好读易懂的逻辑学入门书 《逻辑新引》。全书以独创性的对话体裁,将基本逻辑学课程中的知识点融入一个个情景故事中去,循序渐进,深入浅出,使逻辑初学者免于枯燥无味和不得门径之苦。本书还收录了殷海光先生为青年所写的《怎样判别是非》,以丰富的理论知识告诉我们判别真、假、对、错的方法,指出人们常常走入的思想误区。 逻辑不是高深的学问,也不是咄咄逼人的诡辩,而是一门让生活有理、可言的智慧学科。在瞬息万变的今天,掌握必要的逻辑学技能,学习逻辑思考的方法,可以帮助你看清世事真相,让世界变得简单。
该套丛书引进自英国IconBooksLtd.。此次引进的11种,大致分为常识性概念类,如资本主义,马克思主义;思想/观念/运动类如浪漫主义,启蒙运动,经验主义,进化论;人物类,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莎士比亚;专门学科类,如如逻辑学,美学,伦理学。丛书作者大多为某一专业领域的学者,语言通俗易懂,图文并茂,是相关领域比较轻松的入门读物。
作为一部新颖的高中逻辑通识选修课程用书,本书在导论逻辑的框架下,从逻辑论证和批判性思维的实用角度来设计和编写,既系统讲述逻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更侧重于思维能力的提升,注重于逻辑论证技能与方法训练。内容包括:逻辑导论、论证分析、演绎论证、归纳论证、论证评价以及应试指南。本书适合作为高中学生、教师、家长与对逻辑与批判性思维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逻辑学讲话》汇集了我国著名逻辑学家沈有鼎先生在数理逻辑和中国逻辑史这两个方面最重要的文章。本书从形式逻辑的基础出发,探讨 思维形式 与形式逻辑,并通过中国古代逻辑学中的 辞 说 辩 等概念的解析,对《墨经》、公孙龙学说等中国古代逻辑思想的现代诠释,揭示了中国古代逻辑思想的发展高度。书中还收录了沈有鼎先生在数理逻辑领域的两个著名悖论。基于对数理逻辑研究与应用的思考,沈有鼎先生预言了逻辑学在智能推理上的发展。对以古奥著称的《墨经》,沈先生诂解严谨,表述流畅,让墨子的逻辑学思想面目清晰地呈现出来。附带的沈有鼎自传,更让读者得以一窥这位逻辑学大师的学术生涯与思想历程。无论是逻辑学研究者、哲学爱好者,还是对AI时代的逻辑方法论基础感兴趣的读者,都能从本书中获得启发与思考。
在许多人心目中,逻辑学实在是一门艰深的学问,那些符号、规则、命题看着就令人生畏难之心。不过,在这本《逻辑学是什么》里,原本晦涩、艰深的逻辑学变得好玩起来了。 上帝能够创造一块他自己举不起来的石头吗? 白马非马 ? 织女爱每一个爱牛郎的人? 奥林匹克长跑冠军阿基里斯追不上乌龟? 书里尽是这些个好玩的问题,每一个都引得你好奇心大发,不进行一番头脑风暴誓不罢休。于是,在解题的兴奋和迷惑之中,不知不觉地,你跟随着作者,走进了逻辑学那个由纯理性的砖石搭建的庄严殿堂。 《逻辑学是什么》中有两根线索,一条是逻辑学的历史的时间线索,一条是逻辑学的基本内容的空间线索,沿着这两条线索,作者对逻辑学勾画了一个清晰的轮廓;而作者设计的那一个个妙趣横生的逻辑问题恰如这两根线索上连缀的珍珠、饱满、浑圆,
本书共分5个篇章,初步介绍了逻辑学的基础知识。第1章是介绍概念,第2、第3章是介绍命题(包括命题的联结和命题的结构),第4章是介绍了推理论证的过程,最后1章则综合讨论生活中常见的逻辑推理。 本书作者陈永明教授不仅是数学教学领域的专家,也是优秀的科普作家,因此本书对逻辑内容的讲解与数学紧密结合,希望对各位读者学习数学亦有所帮助。
本书作为逻辑学和心理学的交叉研究成果,从认知心理学前沿研究成果中挑选实证性的、更易致人出错因而也更能深入人心的推理决策案例,例如四卡问题、琳达难题、控制错觉、规划谬误、承诺升级、囚徒困境以及各种 框架效应 锚定效应 选择性偏差 等,通过对此类案例的心理学和逻辑学双向分析,探究人类理性的限度以及我们逻辑思维训练的关节点,提升逻辑思维能力,优化推理与决策水平。
本书是黑格尔《耶拿体系,1804—5:逻辑学和形而上学》的中文首译本,是研究黑格尔哲学思想发展史的极其重要的著作。分为上篇逻辑学、下篇形而上学两部分。逻辑学部分提出和展示了未来黑格尔逻辑学(大逻辑和小逻辑)的理念和雏形。依次讨论了“简单联系”(质、量、尺度),“存在关系”(实体性关系、因果性关系、交互作用),“思维关系”(特定概念、判断、推论和作为思维与存在同一的认识)。形而上学部分首次提出和论述了黑格尔未来哲学体系的基本概念绝对精神和确立了由逻辑学、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构成的黑格尔未来哲学体系的基本框架,依次讨论了“认识作为定律的体系”(同一律或矛盾律、排中律、根据律),“客体性形而上学”(灵魂、世界、最高本质),“主体性形而上学”(理论的自我或意识、实践的自我、绝对精神)。本书是深入
《数理逻辑是什么》是数理逻辑领域的代表性著作,旨在向零基础的读者普及数理逻辑知识。自1972年问世以来,本书得到众多逻辑学家的肯定,并始终是该领域的长销之作。 简明扼要是本书一大特色。秉持将 难懂 的数理逻辑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介绍给一般读者的理念,几位作者精选数理逻辑中*典型的思想,生动地介绍了数理逻辑发展史、谓词演算的完全性、模型论、图灵机与递归函数、哥德尔不完全性定理、集合论等。相对独立的章节是本书另一大特色。全书各章之间不存在紧密的层级关系,读者可根据理解的程度,暂时跳过某些章节,待需要时再返回重新阅读。这种写作方式有助于读者在短时间内掌握数理逻辑的主要内容,奠定进一步学习逻辑、数学、计算机科学等知识的基础。
《简明逻辑学二十讲》是一本通俗易懂、引人入胜的智慧小书,是作者多年教学和研究的心血之作。作者采用了20堂公开课的形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通过的老师娓娓道来,用一个个轻松、幽默的小故事展现复杂的逻辑学。内容采用对话体,在老师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之中,辨析和掌握一个个逻辑学概念。本书是逻辑启蒙的经典读物。本书从情绪、专注、沟通、记忆、读写、习惯等多个维度讲述了日常生活中的思维误区,帮助读者建立起系统的思维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