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化常常受到精英文人的无情嘲讽甚至尖锐批判。可是,只要我们浸入民间,“屈尊”听听那些被污名化的王婆、王大爷的声音,我们就会知道,即便是无稽之谈的歌谣、俗语、传说,也都各有其存在、传播的因和由。正如
宗白华先生是中国现代美学的先行者和开拓者,被誉为“融贯中西艺术理论的一代美学”,他著述不多,而《美学散步(插图典藏本)(精)》则几乎汇集了其一生 精要的美学篇章,是先生的代表作,也是他 的一部美学著作。全书文辞典雅,富于诗情画意,将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娓娓道来,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鲜活起来;让每一位为俗务所纷扰的现代读者,每一个渴望自由宁静的现代心灵,都能在先生灵动的文字里,充分感受人间的诗意和对生命的憧憬。
上古时代,酒器在等级礼制中占有特殊地位,以致爵、尊这样的酒器之名,变成了人的等级地位用词。“爵”是最重要的品位之名,“尊”是最基本的身份地位之词。酒爵(与酒尊)等级用于维系人之尊卑。经精细考辨,作者
萨特扬名于世更多的是以其哲学家与文学家的身份出现的,其美学思想并不突出,但其关学思想却有其明显的特点,那就是对当代人生存状况的强烈关怀,正如萨特自己所言其“存在主义就是人道主义”。针对二战之后资本主义的种种弊端日益显露,造成人的生存状况出现了种种非常严重的困境,当代人生存在迷茫、惊惧与恐怖的心理状态之中。在这种情况下,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应运而生,提出“存在先于本质”的生存论命题,将其哲学思想奠定在对人的生存关怀的基础之上,抛弃了脱离人生的静观的本质论哲学,具有振聋发聩的巨大作用。其美学思想就是这种哲学思想的反映。
《审美人类学:理论与实践》是目前国内外以审美人类学研究为专题的读本,涵盖19世纪90年代至今关于审美人类学的系列性研究文本。读本由三个篇章构成:上篇“审美人类学的基本问题”涵盖审美人类学的学理基础与实践精神;审美人类学如何可能;审美人类学的问题阈以及审美人类学关键词:地方性审美经验、审美交流、审美认同、审美制度等问题。中篇“审美人类学的视野与方法”主要探讨人类学与美学的关系及其所展演的审美人类学研究视野与方法,同时涵盖中西方审美差异比较研究。下篇“审美人类学实践”收集关于审美人类学“文本田野”的理论性探讨和具体个案研究,将审美革命、审美治理、身体美学、悲剧美学、审美教育、审美资本、时尚与趣味等富于时代温度的社会和美学问题激活出来。该读本集结了国内外在美学、文艺学、艺术学、人类学、
不读经典,也能活得好好的,但问题是,“活得好好的”意味着什么?《诗经》《论语》《庄子》《孟子》《老子》……含藏着中国人最初的政治制度、文学风格、礼仪风俗、生活方式的来源。读懂它们,会发现我们对生活的想
《美学十五讲》索解美的神秘本质,诠释难以捉摸的美感,缕析美的范畴,触类美的缘际,标的美的功用,弘扬美的襟胸。介绍了美的起源、本质,美的种类,审美和美感,中国近现代美学的成就,艺术品的本质和鉴赏,美与现代经济与工业生产等问题。作者语言通俗易懂,又有大量图片,使该书更方便读者阅读和使用。
《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为儒家核心经典,是中国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根据鲁国国史《春秋》编写而成。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二百五十四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
书从丰富的美学、文化史料出发,自中国史前艺术谈起,以考古发现为切入点,介绍中国艺术脉络的起点,讲述了中国古代艺术的发展的过程,美学演变的特点和时代背景,帮助读者重新认识中国古代思想与美学的立足点。本书属于艺术史基础研究,既把整个美学史放在中国文化的背景中来考察,又在世界美学的视野中,横向比较中西方艺术发展,分析、总结中国美学思想的特点。本书注重对重要美学概念、范畴、命题的整理和阐释,是对中国美学思想脉络的一次系统性梳理,为研究者深入研究中国美学思想提供了值得借鉴的资料。
本书是阿多诺的美学代表作,汇集了其美学思想的精髓。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阿多诺持守否定辩证法与批判理论等运思策略,在本书中进行了贯通古今的多维论证,深入地追溯了艺术的历史演化流变过程,检视了古今美学理论的长短利弊,分析了现代艺术的特殊职能,揭示了艺术与社会的双重关系,反思了资本主义现代性与社会总体性的种种影响,彰显了现代艺术哲学或美学的悖论特征,同时也指陈了未来美学的新生条件与发展途径。书中对文化产业、技术效应、娱乐导向、物化现象、真理性内容、行政化操控以及“反世界”艺术的批判反思,充满前瞻性和后现代性的真知灼见。
本书,在客观论、主观论、主客体关系论、人类学美学、生存论美学、生命美学、主体论美学之外,自成一家。本书,主要从价值的角度探讨分析美学问题以及审美价值的特殊性质。价值论美学主张美是人类主体与世界客体进行价值实践活动的产物,美是外在事物相对于人类主体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特殊的审美价值属性。价值论美学认为,审美价值关系是主客体关系的统一,同时它又是在人类长期的审美实践中形成的。价值论美学对“美”采取价值哲学的定位,避免美学的单一认识论化。价值论美学采用价值哲学的理论定位和分析方法,它主张“美”是事物相对于人类主体表现出来的审美价值属性,审美关系以认知关系为基础,但又不同于认知关系,而是一种特殊的价值关系。在具体的美学实践中,价值论美学主张防止美学的单一认识论化,它重点关注审美的特殊价
《战国 兵戈200年》这是一个变革的时代、创新的时代,坍塌的分封制需要新的制度替代,时代的需求也不断催生出新的思想。大争之世,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一切变法、计谋、征伐都是为了活下去。本书以战国七雄为主
通过对横跨元明清三代、千余种科举相关史料的研究分析,艾尔曼教授探讨了1315—1905年间作为晚期帝制中国历史上最为重要的科举制度的社会、政治、文化等多重面向。艾尔曼对科举制度的探讨修正了很多我们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