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姥姥与外孙女之间充满了爱的故事。倪萍以淳朴真挚的文笔描述了99岁高龄的姥姥与“我”之间相处的点点滴滴,数年间感动了百万读者,此次全新推出增订本,收录十余篇倪萍近年多篇文章,以及二十余幅珍贵画作。 姥姥是一位普通的姥姥,是一个家家都有的老人,她的事都是日常琐事,读起来却尤为动人,仿佛自己的姥姥就在眼前。 姥姥一生勤俭持家,善良敦厚,是一位传统的伟大的中国女性。她说的话简单朴实却富有哲理,尽是些萝卜、白菜一样不值钱的东西,却是 顺口、 对胃的好东西,下到锅里就养命。
本书结合两千年来中华文明发展史,生动讲述了王阳明立功、立德、立言的传奇人生,讲述了王阳明在千磨万击的人生困厄中创建心学的历程,系统梳理了知行合一大智慧,并展开了卓有见地的阐发。
你从哪里来?生命是个的谜,了解生命本身,比其他任何事情都重要,莫名的焦灼与恐惧,盘踞了我们的生活。我们即不自由,也不快活。我们渴望爱,但内心却变得越来越冷漠。这一切究意是为什么? 该书由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在各种场合的演讲和谈话集结而成。克里希那穆提主张个人了悟整理,用自己的光来照亮自己。他的著作既不能帮助读者迅速致富,也不能帮助读者如何获取名望;既不能教读者击败或驯服他人,也不能让读者博得更多掌声。它与生活的细枝末节无关,但它的重要在于提醒读者,从初入世界到今天,人们得到了许多,也丢失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东西——快乐。当忧虑和焦灼占据人们心灵的时候,人们既不自由,也不快乐。作者的一生,都是在帮助人类从恐惧和无明中解脱出来,找到快乐。
本书记录了一个时代的终极思考。书中,索达吉堪布倾听修行人的讲述,其间给出数语点评,这些场景大部分发生在寂静的山谷、清新的树林、布谷鸟围绕的木屋里。修行人真实的故事,往往伴随着人生的关键转折,站在这个节点上,告别浑浑噩噩的盲从,开始对内心和宇宙的认真求索:“生从何来,死向何去?如何面对疾病和死亡的威胁?这一生,对自他能有多少利益?”每个问题,索达吉堪布都以佛法精髓做出回应,启发你和书中人一起,思考人生的终极意义。
作者余世存继《时间之书》《节日之书》之后,关注点从时间和自身转移到当今年轻人,是一部内卷时代给年轻人的安顿之书。本书以安顿为主题,告诉当代年轻人,这个世界一定与你有关,只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找到自我规定的生活标准 ,在焦虑焦躁的当下,静水深流,急事慢做,通过一些安顿、整理自己的日课,就能安顿自己的内心和现实世界的连接。只要我们的心安顿了,我们的人生也就顺了。
人生之谜是古往今来圣哲们一直探索的不解之谜。人是什么,人在茫茫宇宙中处在何种地位,人类纵览来自何方等人类自我定位问题,一直是古今中外智者们所孜孜探求的。对人类自我定位问题的各种睿智的回答,实在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藉此可以丰富我们对现实人生的重新认识,使我们充分领略生命的底蕴和人生的真谛。 对人的地位的认识,古今中外的思想家给出了迥然各异的回答。中国的智者们对人的起源的最早回答浓缩在“女娲”的神话传说中,其中也包含着中华民族对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最初思索。西方的哲人们把人的起源归为上帝的创造,从而对人生的这一首要问题作出了简洁的回答。以此为开端,引发了后人对自身奥秘的无穷无尽的探索,本篇精选了人们对此问题的各种回答。
我们正生活在一个信息 、数据泛滥、认知膨胀的世界,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 需要提高思维的品质,以审视外部环境和自己的内心。 如果我们没有看透纷繁复杂问题的智慧,就无法界定和分析我们在生活与工作中所需获取的信息及所要做出的决策,我们也会像惊涛骇浪中漂泊的孤舟般,随时都有迷失和倾覆的风险。 批判性思维正是有效应对和降低此类风险的神兵利器。批判性思维是一种进行深刻反思和独立思考的思辨能力。思辨能力无处不在,它不仅决定着人类行为和思想的清晰性、关联性、逻辑性、准确性、重要性、 性、公平性、广度、深度等诸多维度,还关系到人类如何在观察、体验、沟通、思考和推理过程中不断获取信息,并对其进行积极而巧妙的运用、分析、评估、整合和建构,从而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动。 作为批判性思维研究领域的 专家,
什么是爱?人如何才能幸福?一夫一妻制究竟是一种约束,还是隽永快乐的源泉?孩子是负担还是我们存在的理由?死亡是悲哀还是解脱?最有价值的教育是什么?一个人如何塑造自己的性格?普利策奖得主、著名哲学家、历史学家威尔·杜兰特在这本充满才情的书中回答了有关人类生存状态的重要问题。 杜兰特从个人经历出发,以其对人类历史的深入理解,直面这些宏大的问题,用散文式的语言,诗歌般的笔触给出了答案。本书显示了杜兰特对家庭问题的洞察力,阐述了他对生活、死亡、快乐、逆境、婚姻、爱情、为人父母的观点,不是陈词滥调,也不是简单的幸福三部曲,书中所蕴含的永恒智慧可以给新婚夫妇、父母和那些寻求更实在的通往爱情之路的人以参考。生活和幸福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
心灵是什么?本书从这个最常见的问题出发,综合哲学、人工智能与神经科学的思想,带领读者走过一段扣人心弦的探询之旅,思索这样一些引人入胜的可能性:我们有谁真的能够知道他人的心思?人的心灵与动物(特别是那结行为复杂的动物)的心灵有何区别?假如这些动物神奇地获得了语言能力,它们会进货出像我们那样能够明察秋毫的智力吗.....本书语言流畅,文笔优美,既通俗易懂,又富含哲学意味,实为一本不可多得的科普佳作。
本书收录了《茶之书》与《“粹”的构造》两篇著作。《茶之书》是冈仓天心的名作,他考察茶之种种,如历史、流派、茶室、插花等等,借此阐述自己对东洋美学之理念与思索。九鬼周造的《“粹”的构造》是最早使用西方哲学理论建构亚洲文化特质的理论作品,借用胡塞尔的现象学阐释日本特有的文化习俗,构建起独特的国家美学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