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王坤庆和岳伟编著的《教育哲学简明教程》在体系和结构上与其他教育哲学教材不同,在介绍教育哲学基本知识的基础上,主要论述教育哲学的基本问题,尤其是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试图从教育哲学的视角对影响当前教育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做出理性的诠释,避免从一般意义上简单地介绍不同的教育哲学流派,也尝试着摆脱对某些教育问题进行“宏大叙事”的倾向。
《存在的勇气》是美国当代 哲学家、神学家保罗·蒂利希的代表作。 秉持将神学启示与哲学分析相结合的思想,面对20世纪50年代流行于美国的焦虑与恐惧,作者在本书中以“勇气”为切入点,区分了三种焦虑,即对命运与死亡的焦虑、对空虚与无意义的焦虑、对罪疚与谴责的焦虑,并提出了克服种种焦虑的 信仰和存在的勇气。这种将神学和哲学分析与现实问题相结合的观点使得本书成为少有的持续畅销的学术著作,被美国 的公共图书馆纽约公共图书馆列为“世纪之书”。 本书译者钱雪松在参考大量资料进行精准翻译的同时,还撰写了一万余字译者序,对本书涉及的基本内容、在当下的意义以及关键术语的翻译做了详细介绍,便于读者 好地理解本书的内容,明确在科技高速发展的 ,如何思考科技与人的关系,如何面对当下的空虚与无意义。
教育哲学是以哲学之眼透视教育,以哲学的方法为教育命题进行价值辩护的学科。 《教育哲学》在概述教育哲学研究对象和性质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教育哲学中的一些核心问题,包括人性论与教育、知识论与教育、价值论与教育、道德哲学与教育、社会哲学与教育。为拓展教育哲学的视野,还概略介绍了当代西方*教育思潮以及当代中国的教育改革理念。 作为教材,《教育哲学》主题集中,结构清晰;作为学术著作,本书观点新颖,具有时代性。它既适合作为大学和研究生教育哲学的教材和参考书,也适合作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增强教育哲学素养的读本。本书由冯建军等著。
本书是北京市教育委员会批准并资助的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作为高等教育的教材,本书力图在占有较为充分资料的基础上,较为系统和全面地反映从18世纪末19世纪初到20世纪80年代这近两百年间,在西方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阶段上先后出现的关于高等教育的重要学说、思想和理论,借此梳理西方高等教育哲学发展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线索,以便为相关专业的学生(本科生或硕士研究生)提供基本的背景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 正如西方高等教育制度和实践的发展一样,关于高等教育的哲学探索也经历了曲折的过程。总体上可以说,在西方,尽管高等教育的实践有着漫长的过去,而对高等教育的哲学探索却只有短暂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