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针对初学修炼之人所撰,讲述道家修炼的基本原理和基础方法,深入浅出,直指大道。
★《刘君祖易断全书》(上下册)内容简介:★《易经》人人皆知,却没几人能读通读懂,而能读懂《易经》的人,却于断卦方面束手无策。日本学者高岛吞象所著《高岛易断》曾被人们列为断卦圭臬,然其局限及缺憾却无人得知。基于此,刘君祖立志写一本中国人自己的断卦全书,弥补易学领域这一空白。以其近四十年研究《易》之切身实践,结合易道与当代社会的互动之深湛的体悟,将难解的易理以现代方式予以解读,《刘君祖易断全书》以解卦、断卦为主线,辅以大量的政治、经济、企业、个人等占例旁证,采用的三千多占例中,除刘君祖个人人生经历外,还有大量对世局时势的洞察与预断,跨世纪前后这二十年,举世政经社文各方面的变化甚大,正是学《易》用《易》的最好素材。读者用心揣摩,当有深悟。
《大易集成》是1987年12月"首届国际《周易》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其成果来自于7个国家和地区的120余篇论文之中。《大易集成》开“大易”研究系列之先河,其书既有对易卦起源与《周易》形成过程之探讨,也有对后世象数与义理之考论,还有对《周易》与哲学、文学、艺术、管理等多学科的交叉研究,学术视野广阔,问题意识鲜明,研究方法多样,代表了当时易学接的高水准,至今仍然对易学研究具有启迪价值,堪称“易学研究史上的一个重大里程碑”。
闻晨植编著的《五行结构论》建立在有五千年历史的五行学说基础上,详细阐述了五行的结构关系,并以木火土金水德五行结构对事物进行了逻辑关系上的可能性设定解说,让读者了解我国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学说,意识到自然界的各种人和事是在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规律。五行学说是中国传统的文化,反映了中国古代先贤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本书系统地揭示了“五行”这一古老的哲学概念的真实面貌。
《京氏易精粹2(易林补遗·周易尚占)》内容简介:夫易广矣,大矣,精焉。于物无所不包,于道无所不贯。先天后天,六虚循环而叵测;近取远取,万化倚伏而周流。画前易在,系后辞繁。四圣人阐其奥而令蓄无涯,诸生溯其蕴而研穷未尽。卜筮民用以前,龟策神物是寓。左丘明占象占爻,事多吻合;焦子贡演文演卦,验最神奇。帘下陈词,君平率能巧中;军中布武,孔明辙炳机先。至于卦影扭同,桴鼓杪忽靡差;迨夫《梅花》数例,《灵棋》纤毫莫外。盖阴阳司吉凶之橐籥,而动静转生克之枢机,一经推测,成败昭然;少露端倪,鬼神卓尔。造命何能夺命,命不可逃;代天安得逆天,天果有定。六壬篇秩浩繁,畴知检校;五行休咎变幻,谁解参详。
本书作者以通俗、朴实的文字,对易经深奥、晦涩的义理,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表述。阐述了易学数术在其预测应用角度的心窍,并深一步精论了善易者不卜的智慧之道。把易理融入生活、养生、修身、管理、武术、茶道、处世等现实中各个领域。 在易理方面,本书中将太极、阴阳、三才、四象、五行、河图洛书、先后天八卦、十二长生胎养、天干地支、方圆图等基础理论,从日常的生活现象与现实应用两个角度表现出来。古人说:“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在易学理论基础方面,知其然,是生搬硬套的板法,而知其所以然,是灵妙通慧的活法。对这些枯燥的易学基础理论,本书从其“所以然”处切入展开,定会给读者耳目
《易传》对六十四卦的解释,有个别部分与《周易》古经原义不符,因为此书乃为《易传》作注释,故仍依《易传》文义释之。一些前人有争议、且一直悬而未决的问题,如《说卦》“参天两地而依数”,《系辞》“参伍以变,错综其数”等等,我们都试着提出自己的意见,同时亦将先儒的一些主要观点详列于上,以便读者自己辨析。至于《易传》十篇的成文先后,近代人虽 已定为非孔子所作,亦有人大体上作了简单的考辨,但尚无一个较为完整详细的排列顺序。既非孔子所作,那么,后学在进行整理时,《易传》十篇就必然有个完成先后问题。由于时间距今较久,而汉至宋以前,众口一词定为孔子所作,从先秦典籍中又很难找出结实的佐证,以确定每篇的先后,故我们只好从《易传》各篇的行文用语中,考证其先后,以质高明。但注译时仍按 前人传统的先后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