憨山大师注《庄子内篇》,创意于约万历十六年(1588年),*终克成于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前后长达三十二年之久,堪称憨山后半生倾注心血的精心之作。大师自言: 庄子一书,乃老子之注疏。予尝谓老子之有庄,如孔之有孟。若悟彻老子之道,后观此书,全从彼中变化出来。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也是中华民族的一部智慧宝典,其语言简洁精练,含义深刻,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古人云 半部论语治天下 ,可见其至高的地位。《论语的生活智慧》一书将先哲的金玉良言与当今社会大众的日常生活紧密的结合起来,从看似浅显的语录经典中提取出生活的智慧,从而为社会大众提供一种有效地人生参考,有助于读者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营造更适合自己的心境和环境。 为更好的指导我们的现实生活,本书对每一句《论语》原文都从六个方面予以解读,具体框架是:注释、主旨、今译、引述、生活智慧和建议;本书版式清晰,层次分明,还采取双色印刷,阅读起来一目了然、轻松愉快。 本书为2009年版《论语的生活智慧》修订版,对原书的编校及印刷错误进行了全面纠错,对原书部分语句进行的调整
普通读者罕有知道,王阳明原是一个被翻案的奸佞。《明实录》里的王阳明不但奸邪,还很有几分色厉内荏的丑态,是一个墙头草一般的投机分子。他纵兵屠城,窃夺他人战功,散布异端邪说蛊惑人心,以邪教教主的姿态享受着信徒的阿谀与供奉。 乃至清朝编修《明史》,才算是以新一代的官修正史为王阳明做了正式的翻案。而在王阳明弟子们谦卑写就的私史里,他又仿佛头顶光环的圣徒,有神鬼莫测之能,每每还有灵异的奇遇。 于是我们每个人对王阳明的态度,往往取决于自己对史料的采信方式以及认知误区之有无或多寡。是的,这本身就是一件很有趣、很耐人寻味的事情。
蕅益大师于明崇祯十四年(1641年),年四十三岁,始述《周易禅解》;清顺治二年(1645年),年四十七岁,撰《周易禅解》竟。大师自言: 吾所由解《易》者,无他,以禅入儒,务诱儒以知禅耳。
憨山大师注《道德经》,始于万历二十年(1592年),卒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前后用功十年, 或经旬而得一语,或经年而得一章 , 每参究透澈,方落笔,苟有一字有疑而不通者,决不轻放 。实为学佛、学老者苦心而注,以期学佛者通达老子, 善自他宗 ;学老者破除己见, 得离言之旨 。 憨山大师注《庄子内篇》,创意于约万历十六年(1588年),*终克成于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前后长达三十二年之久,堪称憨山后半生倾注心血的精心之作。大师自言: 庄子一书,乃老子之注疏。予尝谓老子之有庄,如孔之有孟。若悟彻老子之道,后观此书,全从彼中变化出来。 蕅益大师于清顺治四年(1647年),年四十九岁,述《四书蕅益解》。解《论语》曰 点睛 ,开出世光明也;解《庸》《学》曰 直指 ,谈不二心源也;解《孟子》曰 择乳 ,饮其醇而存其水
《论语》所表达的思想,犹如一种文化基因,早已深深融入中国人的精神气质中,并代代相传,展示出历久弥新的生命活力。人生总有一些时刻,会强烈感到孔子和《论语》对我们心灵的支撑与抚慰。 杨鹏先生以融贯中西的视野,阐述了孔子思想对当下社会与生活的独特意义。他从孔子的宇宙观、人性观、人生观和社会观的角度来解读《论语》,帮助我们深入探寻、认知孔子的思想大厦。
《大学》是儒家核心经典之一,与《 论语 》《 孟子 》《 中庸 》并称 四书 ,位于 四书 之首。《大学》至今已流传两千多年,在中国历史上各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社会地位,特别是宋、元以后,成为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书,深刻塑造了中国读书人的精神特征。 《杨鹏解读 大学 》是学者杨鹏对中华传统经典进行现代阐释的系列作品之一。他认为,《大学》具有现代价值和未来价值。在纷繁复杂的当代生活中,我们该如何建立自己的人生秩序?怎样才能过有德性的生活?统治或管理的合理性应建立在怎样的基础上?通过对《大学》的深入解读,他逐一回答了上述问题,带领我们重回传统经典,并以经典的目光洞察当下。学习《大学》,是打磨出我们内在的天理之光、明德之光、生命之光的过程。
《论语诠解》立论高远、体例新颖,兼顾学术性与普及性,对《论语》二十篇进行了十分有洞见的解读。本书立足学术前沿,谨遵学术规范,结合新近出土文献进行深入研究,补充了孔子和早期儒学研究的不足,并对一些《论语》误读提出了新见。 《论语诠解》体例由 概说 、 诠释 和 解读 三部分组成,每篇一个总 概说 ,概括说明各篇的内容、主题思想及学术价值。各篇的每一章又分为 诠释 和 解读 , 诠释 对各章主旨详加阐述,并对重点词汇和疑难字词进行独到、客观的阐发; 解读 重在对各章文义进行简明易晓的说明。
这是一本对儒家传统经典著作《论语》进行注音、译文、注释的译注作品。《论语》是四书五经(《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中的一种,是重要的儒家经典著作,《论语》还是自南宋至清末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书目。《论语》的作者据传为孔子的弟子们,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 世界十大文化名人 之首。《论语》所记载的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但因《论语》成书距今久远,已历两千多年,其中言语及用字用词多不同于今时今日,其中生僻字、多音字、多义字繁多,古人之修辞方
《论语》是一本记载孔子及其弟子思想言行的语录体文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分20篇,492章。两千多年来,它教导着一代又一代读书人学习、交际、处世、修身、为政。可以说,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行为规范、风骨性格、道德智慧,都蕴藏在这本书里。 由于此书年代久远,文字又缺少历史背景,故歧义颇多。现代人常常缺乏历史知识与古文功底,想要读懂读透,活学活用,颇为不易。但若参照前辈学者的解读,必能事半功倍。 唐翼明出身书香世家,一生致力于中国文学研究。《论语》一书,他从总角之年读到耄耋之年,历经几十年积淀,方著成这一集注释、译文、导读于一体的《论语》读本。 本书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四书章句集注》中的《论语》卷为底本,原文近16000字悉数收录,精心编校。注释详尽,兼顾梳理相关历史人物背景
《儒家文化的困境》是萧功秦先生的代表作、成名作。近代以来,中国面对西方列强的侵扰、战争,先后签订了诸多不平等条约,总体来说,咸丰之后,士大夫才逐步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惊醒,并在不断认知西方世界的过程中成长、发展起来,由此有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但其中也充满了矛盾,所以也就有了天津教案和庚子国变,而这恰恰是士大夫儒家文化的固有心态在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下不可避免的挫折。萧功秦先生深刻探究了这一过程,本书所揭示的儒家文化的困境,值得后世子孙警醒、警惕。
2003年由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出版,2023年崇文书局首次于大陆出版简体中字版。本书分为三大部分:部分,从 哲学 主体 等概念出发,检讨了当代新儒学的理论结构;第二部分,检讨了当代新儒学中 超越分析 直觉 等方法论的问题;第三部分,用分析哲学的方法,对 超越内在 和 天人合一 说进行解构。 本书的结论是, 超越内在 的主张不但不足以标示中国文化以及哲学之特质,更且是一种自我否定的说法,足使儒学走上不归的异路;只有放弃这种强调既超越又内在的天人合一的本体宇宙论的论述,儒学的才会重归正轨。
《礼记》是一部 礼的百科全书 ,不仅有对诸多礼意的说明、礼事的记载,还包含着做人做事的原则。它是前人智慧的结晶,生活体验的累积,也是我国人文历史的文化遗产。 本书用浅显通俗的文字、趣味故事的转述,加上必要的分析说明,让读者从《礼记》中重新体认这些宝贵的文化精华。
本书是唐翼明先生《论语新诠》全本注解。 与其他版本《论语》的不同点: 《论语》对每段的解读氛围三个部分,分别是解释、大意、导读。 【解释】这一部分是对字、词、句的疏解,需要时也做一些背景交代。为了帮助一般读者真正读懂《论语》,不采用只对重点字词单独解释的方式,而改采逐句串讲的办法,尽可能让解释清楚、明白而又好读,避免繁琐炫博的考证。同时考虑到今天大部分读者都缺乏古文基础,所以会连带讲一点文言语法。在读《论语》的同时,也就提高了自己的古文修养。 【大意】的目的是用流畅的白话文把本段的意思传达出来,使读者在读完解释之后对全段有一个完整的印象。不追求严格的直译,只注重意思的表达。 【导读】的目的在于引导读者更全面、更深一层理解本段的内涵,所以注重此段跟孔子整体思想的关联,以
《老子通释》自序: 今读《老子》有动于中,姑即其学之本通于佛、儒、墨、耶,而先哲未为之通者而尽通之,名曰《老子通释》。 《阴符经真解》自序: 今据道家真常玄理,兼探墨、儒精义,内典圆诠,略为解释,冀以启发读者本具妙明真心。摄宇宙入毛孔,总万有为一身,即一切德教政艺,皆可尽性以寿世也。
(习近平曲阜孔府考察时,翻阅并表示“这两本书我要仔细看看”之《孔子家语通解》)《孔子家语》是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事迹言行的重要文献,是研究孔子及早期儒家学派的宝贵资料,曾被视为王肃伪作,现学术界正重新认识其重要价值。《孔子家语通解》由“前言”、“序说”、“原文”、“注释”、“通解”等部分组成,在坚持学术性第一的原则下对《孔子家语》进行了分段、注释、翻译以及解读,资料全面,序说及注释科学严谨,亦注意了行文的晓畅易懂,具有较高的普及价值及学术价值。
《周子通书》和《太极图书》是宋代理学鼻祖周敦颐先生的代表作。本书根据史幼波老师围绕这两篇儒学经典的系列讲座整理而成。 《周子通书》强调心物相通、时空相通,乃至儒释道三家的汇通。它把形而上的宇宙、天地,与形而下的社会、人生、经济、文化,甚至是法律制度、音乐艺术等,都融合在一起,形成儒家的一整套学修系统。在此系统之下,又纳入到每个人的心性,纳入实际的修养和行为之中。
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所谓四书,是指《大学》、《论语》、《孟子》、《中庸》这四本书,它们为儒家传道、授业的基本教材;所谓“五经”,是《周易》、《尚书》、《诗经》、《礼记》和《春秋》这五本书的合称,经朱熹编定之后广为流传。“四书五经”作为儒家学派的经书,详实地记载了中华民族思想文化发展*活跃时期的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各方面的史实资料,以及影响中国文化几千年的重要哲学思想。它蕴涵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儒学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在世界文化史、思想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是人类文明的共同遗产。千百年来,“四书五经”启迪了中国人对自然与社会的深刻感受,启发了华夏儿女的智慧,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四书五经”具有极大的影响力,使我们既可以通过它了解
《周易》和《论语》是中国文化经典中的经典,堪称中国人的《圣经》,其中蕴含着中国文化的核心密码。本书尝试以《周易》精神逐章解读《论语》,是*部比较全面而系统地以《易》解《语》的学术性著作。 本书以《易》解《语》,也可以说是以《论语》对质于《周易》。这样既可呈现《周易》的儒家特征,也可见证儒家思想的源头性与突破性,是了解中国文化的*途径。 作者始终坚持文化传承上的 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总原则,书中提出了诸多新见、新解与新识,这对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或将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