毓老师说四书根据毓老师课堂讲授 四书 之笔记整理而成,包括《毓老师说大学》《毓老师说中庸》《毓老师说论语》《毓老师说孟子》。 四书 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作为儒家学派经典,保存了儒家先哲的思想和智慧,蕴含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儒学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在中华思想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至今仍不失其深刻的教育意义和启迪价值。毓老师讲解 四书 遵循儒家经学传统,依经解经,一字一义,重视经典的经世致用之旨。作者将 四书 归于儒家修、齐、治、平的价值体系,还原儒家经典的哲学内蕴和思想力量,同时结合自己对人生世相的切身感受,使读者清楚了解经典之真义,实用之价值,从而启发现代人运用经典的智慧来指导人生。
《唐君毅全集》(新编本),以1991年台湾学生书局版《唐君毅全集》为基础,对唐君毅先生部分著作进行重新编辑、校对、增补和分类,至于台湾学生书局版《唐君毅全集》的内容以及原编者的注解说明,谢廷光女士亲书全集及各册书名等,新编简体本保留其原貌。新编本力求完整地呈现唐君毅先生在 花果飘零 的时代对中华民族、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执著,以及其 灵根自植 的信念坚守和返本开新的创造精神;同时也真实地呈现其 立三极 开三界 ,融通中西印三大文化系统的理想人文主义思想体系,以及做一个真实的人、一个真实的中国人、一个真实的现代世界的中国人的独特人生轨迹。
九卷本《中国儒学史》的主要内容,综合表现为以下几点:① 以历史发展为基本线索,阐述儒学的发生、发展及其演变的历史过程。其中包括儒学的基本问题;儒学发展的基本线索;儒学与历代政权的关系;历代儒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主要儒学著作文献的考辨;儒学的思想概念、命题、范畴的辨析;儒学价值体系的梳理、诠释、评价;儒学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所表现的思想异同,前后承续关系;儒学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思想、理论价值、特点、意义、贡献及其历史理论的局限;儒学与诸子的关系,其中包括儒道之争、儒道互补、儒佛之争、三教融合、多元互动等。②以儒学的发生、发展及其演变为背景,阐释经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所表现的经学思想。其中包括经学与儒学的关系;经学的基本形态、特点;经学的历史分合、分期;经学的今古文之争、汉宋
如果说,当今社会有一套帮大家如何获得快乐、如何避免不快乐的知识体系,那显然孔子的思想体系更合适。它能让你成为一个没有敌人的人 仁者,起码也能让你变成一个在朋友圈有吸引力和比较受尊重的人。 很多人这辈子都没活好,总想活出超越这辈子的境界,但很容易走偏。其实,《论语说什么》告诉我们:哪怕我们在正道上前进得慢一点儿,也比走岔路而绕不回来的好。 一个人上半生主要是求存,下半生慢慢就要求真。求存是向外的,求真是向内的。不管是求存,还是求真,都要有一个学习的过程。因为你改变不了命运,但可以通过学习改变自己处理命运的能力。 读《论语说什么》,zui起码可以让你在糟糕的生活中成为一个不太糟糕的人 勤勉而好学,爱生活但不炫耀,正确地好色
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儒家文化已在一波又一波的文化热潮中脱颖而出。面对着全球一体化发展所带来的弱肉强食、生态失衡、道德沦丧、资源枯竭等难题,儒家的以人为本以和为贵的基本理念,正在日渐发射出照耀全球的光芒,成为人类提供着取之不竭的重要价值资源。 那么,儒家文化在近代及现代的存在价值究竟是什么?儒家文化怎样在当今社会中获得生机?如此等等,都是中华民族文化命脉延续以及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首先要面对的问题。在此背景下,对20世纪儒学进行研究,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20世纪儒学通志》厚厚四卷本,是对20世纪儒学的发展进行全方位的考察、研究,它建立在详实、全面掌握20世纪儒学发展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和有价值的学术资料的基础上,是儒家文化在21世纪的合理发展的本源性和基础性工作,不仅
《四书五经(线装、一函)(套装共10册)》是儒家的九部经典著作,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和《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左传》五经。四书五经内容丰富深刻,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载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大学》相传是孔子弟子曾参所作,谓大人之学,讲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理想。被视为儒家学说的入门读物,位列四书之首。《中庸》相传为子思所作,重在阐述调和折中的人生哲学。[中]谓恪守中道,不偏不倚;「庸』即平常。『中庸』就是常守中道之意。二书经唐代古文学家韩愈及北宋理学家程颢、程颐兄弟的极力推崇,地位得到提升。《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着作。《孟子》主要记载
内容提要 《孟子》一书是继《论语》之后最重要的儒家经典,记述了孟轲一生的主要言行,突出地记述了孟轲主张仁义,反对暴政和武力兼并的政治思想以及 民为贵,社稷次之,郡为轻 的民本主义思想。
内容提要 《孔子家语》是中国古代记述孔子思想和生平的著作,其内容是自汉朝以前到汉朝早期不断编纂而成,后来王肃对其进行整理,凡二十七卷,现存十卷。本书以 通解 为名,首先有通盘解说全书的意思。其次,我们认为,《孔子家语》中不少篇的 解 出于后人,而 解 《孔子家语》自然不会是有意 作伪 ,而应该是让人们更客易了解该书。
《经义考》为清初朱彝尊所著,收集先秦至清初研究经学的著作,著其作者、书名、卷数、存佚,并引历代学者之考论,再附以朱氏之按语,为我国*有系统之经学总目录,被誉为经学目录的集大成之作。现今《经义考》已经研究经学或传统学术所不可或缺的参考工具书,惜一直未有整理本。目前学界使用的主要为中华书局根据1936年版《四部备要》本缩印而成的,但由于其卷帙庞大,缩印后字非常小,且未加新式标点,学者使用颇感不便。为此台湾著名经学研究大家林庆彰教授,组织各方力量,费时十几年而成《经义考新校》。《经义考新校》以卢见曾刊本为底本,参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四部备要》本,详加校勘,并加新式标点。该书的*亮点是吸收了后人的研究成果,如把翁方纲所作《经义考补正》、罗振玉《经义考校记》和《四库全书总目》中涉及
四书与五经的合称,是儒家的九部经典著作。 四书 指《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五经 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左传》。四书五经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正宗传统,对中国社会乃至整个东南亚汉文化圈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延请专家注校,双色版画图诠释文章内容,延展文章意境。竖行排版,图量丰富。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是世代炎黄子孙心中永恒的精神家园而书籍,正是传承中华文明的载体、本套同学线装藏书收录厂《周易》《论语》《史记》等四十部不可不知、不可不读的国学经典,希望读者在感悟人生智慧的同时,与诸子百家交流思想,与历朝历代文学大师对活,畅游国学艺术殿堂。
《诗经》是中国早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年(公元前十一世纪)到春秋中叶公元前六世)大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产生于今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及湖北等地。《诗经》早在春秋时期,就已广泛流传,在先秦称为《诗》,或举其整数称『诗三百』。到汉代,《诗》被奉为儒家经典之一纔出现《诗经》的名称,与《书》、《礼》、《易》、《春秋》并称『五经』并沿用至今。 关于《诗经》编纂成集的过程,据秦汉时期一些典籍的记载,《诗经》作品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周朝廷设有专门采集民间歌谣的官员,称『行人气他们四出采访、收集民歌,以供朝廷考察民情风俗、政治得失,采诗的工作由于得到各诸侯国的协助,所达到的地域相当广阔,所以各地民歌得以集中起来;二是周朝还有『献诗』的制度,公卿士大夫在某种场合要给天子献诗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乃至东亚文化的主流,也是中国人安身立命的基石。可以说,今天人们为人处世,基本上遵循的是儒家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人们判断事物的价值标准、说话做事的原则。所参照的基本上都是儒家的教条。儒家思想对中国人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归根结底可以概括为下面几点:人生法则、内省自胜、涉世为人、恬身立世。品读儒家智慧,心怀忠孝仁义之道使人生坦荡通达;启迪迷茫浑噩心智,自强不息宠辱不惊使事业生机蓬勃。
《论语》是一本语录体散文,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活动。本书将历代名家注解集于一体,添加版画图和译文,选取权威版本精心校对,延请专家精心翻译,是读者不可多得的珍藏版本。
《觅圣记》为韦力先生“觅系列”新力作,乃为纪念孔子逝世两千五百周年而作。本书运用实地寻访与文献钩沉相结合的方法,讲述了孔子和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的行迹,以文字和照片的形式呈现了作者寻访中所见的历史遗迹,同时通过严谨的考据,对历史文献中与孔子相关的记载进行爬梳整理,全面、细致、独到地展现了孔子的生平,堪称当代的《孔子圣迹图》。本书分《孔迹》(寻访孔子及其先人遗迹)和《孔门》(寻访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遗迹)两编,另撰有左丘明、孟子、荀子、孟子的弟子万章等有关之文作为附录。
《孔子家语》一书详细记录了孔子与其弟子门生的问答和言谈行事,以及孔子与时人、各诸侯国君王的问答,生动地塑造了孔子的人格形象,对研究孔子的哲学思想、政治思想、伦理思想和教育思想,有巨大的理论价值。本书对古籍进行注解、翻译,以帮助读者理解古代文献。
《论语(珍藏版)(套装共4册)》讲述了中国春秋时期一部语录体散义集,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它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全书共20篇、492章,首创语录体。南宋时,朱熹将它与《盂子》《大学》《中庸》合为四书。不仅是道德跟文化的重要载体,而且是古代圣哲修身明德、体道悟道、天人合一后的智慧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