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又称《道德经》)是我国*重要、影响*的经典之一,在哲学上主张 道法自然 , 道 是天地万物之母,阴阳的对立与统一是万物的本质体现,有无、虚实、强弱、刚柔、祸福、善恶、美丑、长短、高下等都是对立的统一,物极必反是万物演化的规律,揭示了事物互相对立、依存、转化和回复的关系;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清静为天下正,我无为而民自化,无为而无不为;在军事上主张守弱,柔弱胜刚强;在伦理上主张纯朴、无私、清静、谦让、贵柔、守弱、淡泊等因循自然的德性。 《老子》是历代政治家、军家家、思想家和道家极重视的经典,历来版本与注释极多,从古至今,对老子其人其书众说纷纭,莫衷一是。1973年出土的帛书甲乙本《老子》和1993年出土的郭店楚简本《老子》,让今人对《老子》有了新的认识。著名学者何新对通行本、敦煌本、帛
半部《论语》治天下 ,自古至今,无论在士人当中还是在老百姓中间,《论语》一书都是中国人的一部不能逾越的圣典。《论语》作为中化文化的源典,其论证的主张思想已浸透到到中国两千多年的政教体制、社会习俗、心
本书是汉学界公认的孔子研究权威著作,展现了一个具体而多面的孔子形象。两位作者是美国学术界以研究中国儒家传统著名的学者。在传统的教育背景下,孔子本身的形象在大多数读者认知中已经被固化。该书试图挑战读者印象中的世俗孔子,指出那并不是一个真实的孔子——正如顾颉刚先生所论:“各时代有各时代的孔子,即在一个时代中也有种种不同的孔子。” 从多个角度探讨了不同时代的孔子。不仅描述了他在《论语》《史记》中有时显得戏剧化的形象,还讨论了与孔子时代相近的评论家们对孔子的批评和讽刺。作者探究了孔子作为《春秋》的作者和先知的形象,比较了在郑玄和朱熹所作的两种不同《中庸》注中所描述的圣人。此外,书中还介绍了自唐代以来的王朝庙祀中,孔子逐渐上升成为崇祀对象的过程;以及在孔氏宗祠里,孔子如何作为先祖而受到
无
《孔子的智慧》是林语堂写作的一本解读孔子思想的哲学读物。在林语堂先生看来,孔子的思想不只是“处世格言”“道德修养”,更是一种深沉的理性思索,一种对人生意义的执着追求,充满了诗意的情感内容,具有“终极关怀”的宗教品格。孔子的思想代代相传,渗透在我们每个人的血液里,成为中国人的“文化心魂”。
我中华民族广土众民,源远流长,尽管历史跌宕起伏,春秋以降两千多年的大部分时间里,是物阜人丰,黼黻文章,为世界民族之翘楚。除了我们民族特有的坚韧和顽强之外,还得益于凝聚人心、砥砺人格、维系社会的儒家精神如日月照耀民族的心灵,给予这个民族光明和希望,智慧租力量。虽不是“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为其后的家、国、天下中的中国人提供了行为规范和心灵坚守的选项,所谓“诗以言志,书以记事,礼以修行,乐以致和,易以明阴阳,春秋以正名分;圣人授之以六艺而明教化兴礼义”。
自近代西方学术体系引入中国以来,儒教、孔教是否是西方话语里面的“宗教”问题,一直争论不断。本书作者认为,在这些争论过程中,人们常犯的毛病,就是以二元对抗思维模式简单地以“是”与“否”来回答。其实,历史上儒家的“教”不仅仅是狭义的教育之教,更有教化、宗教的含义。本书梳理了近代以来,中国大陆发生的儒教活动及其思想理论,以及波及海外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影响,形成了持续的文化传承和复兴运动,对于当下中国建设自己的思想和学术体系,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具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
山东友谊出版社出版的平装本《论语诠解》为中国孔子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杨朝明先生的近期新力作。这本书是山东友谊出版社和中国孔子研究院共同推出的传统文化研究学术精品图书,是近年来我国拥有影响力的《论语》解读类图书。 《论语诠解》立论高远、体例新颖,兼顾学术性与普及性,对《论语》二十篇进行了十分有洞见的解读。本书立足学术前沿,谨遵学术规范,结合新近出土文献进行深入研究,补充了孔子和早期儒学研究的不足,并对一些《论语》误读提出了新见,有助于广大读者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从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出发,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古为今用。 《论语诠解》体例由“概说”、“诠释”和“解读”三部分组成,每篇一个总“概说”,概括说明各篇的内容、主题思想及学术价值。各篇的每一章又分为
孟子,被后世尊称为“亚圣”。他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进一步把儒学完整化、系统化。他提出的“王道”的治国理想、“性善论”的道德价值、“不动心”的人生境界,都成为了中国文化的思想瑰宝。他的思想与孔子一起,被并称为“孔孟之道”,成为中国儒家道统的源头。 《华杉讲透孟子》作者华杉,研究儒学三十多年。他吃透了《孟子》本义,并忠于朱熹、张居正、王阳明等先贤对于《孟子》的经典阐释,用现代人容易理解的语言,深入浅出地为我们进行孟子思想的“正宗”讲解。全书融会古今,通俗有趣,无需半点古文基础,就能把《孟子》读得明明白白、亲切有味。 翻开本书,逐字逐句读懂《孟子》原意,直抵2500年儒学源头!
本书以“儒家传统与中国哲学——新世纪的回顾与前瞻”为主题,由“全球视域中当代儒学的定位”、“方法与成果的检讨”、“当代儒学的课题与人物”以及“儒家传统的政治哲学资源”四个部分构成。
本书为南怀瑾先生讲述《孟子》*后一篇《尽心篇》的整理稿。《尽心篇》是《孟子》的完结篇,被南怀瑾先生视为孟子整个学术思想的中心,是孟子“在讲完外用之道以后,讲传心的心法”,故尤加重视。全篇以“尽心”点题,以“修身立命”总领全篇,阐述了“良知良能”、“仁民爱物”、“民贵君轻”等一系列在孟子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概念和内涵,并进一步阐释了孔子“乡愿德贼”之说等。
在人生的字典里,我们总把“财富”、“知识”、“权力”、“名望”放在重要的位置。我们试图用2万多天的生命,去追寻这些我们以为最有价值的东西,以为先有了这些,才会有幸福,开更好的车,住更好的房,吃更的酒宴,去更令人羡慕的盛会,但是当曲终人散,繁华落尽,内心依然空虚落寞,怅然若失。 等待幸福的心,被你丢到哪里去了呢? 这是一本开启、彻悟直达幸福的手册。 烦恼如何产生的?满足的自我本身是一个假象吗?如何进入当下,感受此时此地的幸福?对时间与空间的焦虑,其实是完全不必的?本书从分析烦恼产生的根源入手,从自我的虚像入手,通过对当下和时间的思考和一个个睿智的哲学和科学故事,为我们开启了一扇通往心灵世界的大门。 你会发现,开启的幸福一直就在自己那里,从未远离。你会发现,觉醒后睁开的双
本书专门为4到12岁的儿童编写。本版《孟子诵读本》, 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注音版无障碍阅读。本版采用大字注音排版,方便孩子诵读。二、严谨准确的疑难注解,让孩子无障碍理解全文。对于较难或是易理解错误的字词进行注解,不仅让孩子自己读懂国学,还能加深对国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三、图文并茂,版式活泼灵动。本书大字注音的同时配有相应情节的插画,提高孩子自主阅读能力。让孩子轻松愉悦地享受阅读过程,汲取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