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的哲学架构就是“道”与“名”。“老子”认为天地万物都大不过自然,自然无所不包,一切法则、规律都从中产生。而自然又是混沌的,只有有了“道”与“名”,对于混沌自然才能看到万物的起始,否则一切生灭有无对我们而言毫无意义,万物只是自然而混沌的存在着而已。抽象的“道”包含了自然中一切的法则与规律;抽象的“名”代表着对事物的定位与称谓。
无论是治学修身、处世待人,还是经商置业、从政为民;无论是王公贵族、富商大贾,还是贩夫走卒、平民百姓,总能在《道德经(升级版)》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智慧。顺“道”处世,做人自然圆融通达,左右逢源;依“道”经商,商战自然无往不胜,一本万利;循“道”从政,仕途自然事事亨通,平步青云。
《易传》中说:“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 抵达意识发展高级阶段的方法,中国古圣贤明确地告之以“立象”,人心 中万象纷杂,也是乱象纷呈,圣人“立象”,即是以象破象,以正象破乱象。 圣人立下的天地正象是什么?这就是太极、河图、洛书、先天八卦,本书的特点正在于此:从中国传统文化特有的象数思维入手,将中国哲学散漫的、潜在的逻辑结构掘取出来,使之成为显在的、刚健的理性系统,这也是中国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必然需求。 《孟子》“十”字打开、《中庸》“卍”字中和、《易传》乾坤并建……在象数逻辑的创新性诠释下,国学经典不再是重悟性的玄奥难懂的学问,而是人人都可以学习理解的生命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