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哲学家、思想家尼采创作的散文诗体哲学著作。全书共分四个部分。部分包括1篇至关重要的序言和2篇演讲。第二部分由22篇演讲构成。第三部分有16篇演讲。第四部分包含20篇演讲。综观全书,尼采要否定的,是以信仰和服从为准则的旧价值体系,他要肯定的,是以生命和人的意志为准则的新价值体系,前者的立足点是上帝,后者的立足点是大地。尼采将即将到来的时代比喻为人类开始觉醒的时代。人类精神仿佛处在由忍辱负重的骆驼向雄武强健的狮子变形的过程之中,它预示着超越人类的赤子新生命的到来。
金陵刻经处有两种《成唯识论》的刻本:1. 藏要本 ,即收入 藏要 中带校勘记的刻本,我们前几年已影印出版精装本;2.即金陵刻经处的通行佛经刻本,一般简称 金陵本 。本次影印通行本《成唯识论》,我们将筒子页展开,保留其左右页的完整性,而不从中间切开,这样整体感更好,阅读更方便。并将本论解释 三十颂 每一颂所在刻本的卷页数和新的页码都标出,方便检索阅读。
本次影印的歌德(1749 1832)《浮士德》,版本为德国魏玛出版社1958年版。
马丁 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 1889-1976),德国著名哲学家,20世纪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 为了让中文世界更完整、更深入地理解海德格尔思想,经过反复酝酿而出版了本套《海德格尔文集》,其中收入海德格尔的代表性著作30卷,其中前16卷为海德格尔生前出版的全部著作,其余14卷为海德格尔的重要讲座稿和手稿。可以说,本套文集基本呈现了海德格尔哲学的总体面貌。 本卷《论哲学的规定》包括海德格尔早期弗莱堡时期的*早两个讲座,*个讲座(1919年战时补救学期讲座)《哲学观念与世界观问题》被认为是海氏思想的真正开端,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第二个讲座《现象学与先验价值哲学》(1919年)则是海氏对当时主流哲学新康德主义的一个考察。
本书是日本著名禅学宗师山田耕云的代表作,日文版1980年出版,后被翻译成英文出版。此次我社出版的中文版,是引进的英文版版权,且译者也参考了日文原版。 山田耕云之子山田凌云在为本书的英文版所写的序言中介绍说: 禅是什么?简单来说,禅就是一种修行,人们通过参与修行来发现真实的自己,并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修整所发现的自己。 至于本书,我认为其特别之处在于作者的非凡经历。我相信,它一定能为寻求禅宗真理的人领航和导向,并将为禅宗文献做出持久贡献。父亲著成此书,让我引以为傲,希望有朝一日这本书也能成为禅宗经典。此英文版的顺利出版要归功于四位重要人物:保罗 谢波德、琼 里克、亨利 舒可曼和佐藤见学(Migaku Sato)。 相较于日文原版,英译版更加精简易懂。佐藤见学对照日文原版逐句核校了英译文,确保译文忠于山田
维吉尔(前70 前19)的《埃涅阿斯纪》英译者为17世界英国最伟大的诗人德莱顿(John Dryden,1631 1700)。影印版本为The Harvard Classics 1909年版。
荷马(约前9世纪 前8世纪)的《奥德赛》英译者为18世纪英国最伟大的诗人蒲柏(Alexander Pope,1688 1744)。影印版本为美国Heritage出版公司1942年版,书中配有英国著名插画家斐拉克曼(John Flaxman,1755 1826)的插画。
当我停下脚步,便停止了思考。 卢梭与尼采、萨特与波伏瓦、伍尔夫、克尔凯郭尔、柯尔律治 还有比他们更好的漫步伴侣吗? 踏循其行,与包罗万象的时刻融为一体,觉知世界和自己。 布鲁斯 鲍教授追随哲学家、思想家的脚步,十余年间去往数个国家和地区, 漫步城市街头与郊区乡野,翻越山峦丘陵,走过平原阔地, 从哥本哈根大街小巷的闲游静观,到阿尔卑斯山脉谷壑的壮丽宁静, 以跨越时间与空间之纬度,唤起哲人们留痕于风景的过往场景和思维活动
Allen与Greenough的这本拉丁语语法书初版于1872年,名为《拉丁语语法》,仅274页;第二版问世于1877年,共329页;第三版(1888年)篇幅大为扩充,共488页;第四版(1903年版)共计490页,更名为《拉丁语语法新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于2017年出版了该书的中译本,将拉丁单词、例句的相应英文,也都翻译成了中文,但其实直接以英文来理解拉丁单词、例句的语法结构反而更容易,故影印出版Ginn Company Publishers的1903年版。
利维坦是神话中敢于向神发起挑战的巨大海兽,霍布斯用它来比喻人类建立的国家。《利维坦》全书分为四部分,系统阐述了霍布斯的国家学说。第一部分 论人类 :以人性剖析为起点,阐述人在自然状态下的自私、欲望与理性特征,提出 一切人对一切人的战争 假设,奠定国家诞生的必要性。第二部分 论国家 是全书的核心:论述了国家(利维坦)如何通过契约形成、国家主权的形式、国家的发展等,以及法律、秩序、服从等对终结混乱的重要作用。第三部分 论教会国家 :分析宗教与政治的关系,主张世俗权力高于教权,批判教会对世俗统治的干预,试图调和基督教教义与国家主权的关系。第四部分 论黑暗王国 :揭露神学谬误与迷信对社会的危害,批判经院哲学与空洞教条,强调理性与科学认知对破除思想蒙昧的重要性。四部分层层递进,从人性本质推演至
《工具论》六篇,作为罗斯(W. D. Ross,1877 1971)主编的牛津英文版《亚里士多德全集》(共12卷)第1卷,于1928年出版。 其中,《范畴篇》(Categoriae, 1a 15b)和《解释篇》(De Interpretatione, 16a 23b)由E. M. Edghill(1881 1964)翻译,《前分析篇》(Analytica Priora, 24a 70b)由A. J. Jenkinson (1878 1928)翻译,《后分析篇》(Analytica Posteriora, 71a 100a)由G. R. G. Mure (1893 1979)翻译,《论题篇》(Topica, 100b 164a)和《辨缪篇》(De Sophisticis Elenchis, 164b 184b)由A. W. Pickard-Cambridge (1873 1952)翻译。 《后分析篇》由于版权问题,本次未收入,故本书名为《工具论(五篇)》。影印的版本为牛津大学出版社1928年版的1963年重印本。原书在《后分析篇》后有前4篇的索引,在书最后有后两篇的索引,影印时不收。
亚当 斯密(1723 1790),1759年出版《道德情操论》,1776年出版《国富论》(全称《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本书影印美国不列颠百科全书出版公司 西方世界的伟大著作 (Great Books of the Western World)第39册,1952年版。
本书对21世纪哲学的建制以及哲学所面临的严峻的社会政治环境进行了深刻反思,对21世纪哲学的合法性与未来命运进行了系统思考,对在“苏格拉底也不能得到终身教职”的当今时代“如何做哲学”这一问题进行了元哲学层面的回答,对哲学成果的评价标准、哲学的建制如何影响哲学的内容等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本书提出了具有启发性的“田野哲学”(Field Philosophy)理念,主张哲学家应该走出书斋,走向社会并参与现实问题的解决,以增强哲学对现实世界的影响。
这是一本通过进化心理学理论来印证佛学观点,进而帮助人们发现 真实的自我、收获人生大智慧的哲学类书籍。本书是美国进化心理学家、 百位 影响力思想家之一的罗伯特·赖特多年研究与实践所成,书中以一个现代人的视角,通过进化心理学的知识求证佛陀当初说的关于人类的5大认知真相:(1)我们的快乐其实是基因设计出来的,基因的设定就是不满足(苦);(2)快乐和烦恼都是“感觉”(非我);(3)人本质上是由感觉驱动的(无我);(4)我们无法客观看待世间万物(空);(5)我们能够从烦恼和苦中解脱出来(冥想)。并教会我们通过正念自控训练冲破大脑错觉,实现与各种感觉的剥离,从而摆脱烦恼与痛苦,变得 智慧, 幸福。
著名学者邓晓芒将自己多年的哲学研究辑录成册,整体上分为 总论 希腊哲学 康德哲学 黑格尔哲学 当代现象学哲学 五个部分,内容涉及古希腊哲学、近代和现代西方哲学的许多聚焦性问题,如有的文章从追溯西方自然法思想的源流而引出康德对传统自然法概念的改造,*终归结到道德上来;有的文章对海德格尔后期哲学的重要术语从其词源、语义和用法上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梳理 作者中西互镜,史哲相彰,为读者呈现了中国学人于德国古典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全新视角,有助于初入哲学门径者领略思想魅力,一窥哲学堂奥。
本版但丁(Dante,1265 1321)《神曲》的英文详注本,其中《地狱》由卡莱尔(John Aitken Carlyle,1801 1879)翻译,《炼狱》由欧凯(Thomas Okey,1852 1935)翻译,这两部分遵循Dr. H. Oelsner(1871 1923)的注释;《天堂》由威克斯蒂德(Philip H. Wicksteed,1844 1927)翻译,由Oelsner和Wicksteed注释。影印版本为美国Black s Readers Service Company1950年版。
卢梭(1712 1778),1762年发表《社会契约论(或政治权利的原理)》。本次影印的法文版为Rene Hilsum出版社1933年版;英文版为 人人丛书 (Everyman s Library)1961年版,译者为英国学者柯尔(G.D.H.Cole,1889 1959)。
疯狂是行为的反常、情绪的波动、思维的混乱;疯狂是无法自控的挣扎、难以预测的危险;疯狂是迫切需要被隔离、被救治的精神疾病;......长久以来,人们将疯狂视为一种例外,认为那只是少数“非正常人”面临的困境。然而,在《什么是疯狂?》中,精神分析师达里安·利德借由丰富的案例,提出了新的观点:疯狂是人类共同的生命经验,它并不一定是精神疾病的症状,而是我们解决内心冲突的方式;疯狂也并不总是伴随着剧烈的情感爆发,相反,它往往与正常生活无缝地交织在一起,而这些“安静的疯狂”背后,则潜藏着个体自我修复的尝试。在疯狂与文明之间,学会直面内心无声的风暴,才是每个人必修的心理课。
认识论的发展,一方面已经倒向自然主义,或多或少地把认识人类思维本性的方法论与认知科学的方法论相等同;但另一方面,一些当代认识论选择了与认知科学彻底决裂的方式,把认知思维的本性视为一个先验的问题,从而用对语用主义的社会历史实践的问题探究,替代对人类思维本性的探究。这实际上等于彻底放弃了对人类思维本性的研究。这里带来了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科学主义把表征自然主义化(还原为被唤起的刺激),世界因此失去了与主体的概念表达的关系;另一个问题是语用主义把概念同化于经验的概念,概念丧失了它的推论性,这与科学主义从另一头把概念视为一种标示事物的能力一样,概念被剥夺了表达的权力。布兰顿系统地探讨了这些问题的根源,借用黑格尔、康德、弗雷格和塞拉斯的思想,重塑了世界与主体的人的概念表达之间的关系,并重
荷马(约前9世纪 前8世纪)的《伊利亚特》英译者为18世纪英国最伟大的诗人蒲柏(Alexander Pope,1688 1744)。影印版本为美国Heritage出版公司1942年版,书中配有英国著名插画家斐拉克曼(John Flaxman,1755 1826)的插画。
此《古希腊戏剧九种》英译本包括:Edmund Doidge Anderson Morshead(1849 1912)翻译的埃斯库罗斯的《俄瑞斯忒斯》三部曲,Edward Hayes Plumptre(1821 1891)翻译的埃斯库罗斯的《被缚的普罗米修斯》、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安提戈涅》,Gilbert Murray(1866 1957)翻译的欧里庇得斯的《希波吕托斯》《酒神的伴侣》,Benjamin Bickley Rogers(1828 1919)翻译的阿里斯托芬的《蛙》。影印版本The Harvard Classics 1909年版。
帕斯卡尔(1623 1662)的《思想录》是一部作者生前未完成的手稿,经整理后于1670年首次出版。本次影印的是英国学者特罗特(Wilfred Trotter)的英译本,版本为美国Dutton出版公司1958年版。
《沉思录》全书分十二卷共487则箴言,是奥勒留在二十多年的征战生涯中,在鞍马劳顿之余,写下的与自己心灵的对话录。毫无疑问,这是一部个人哲学思考录,是写给自己的书。也因此,作者并没有试图做哲学探讨,也没有藏诸名山、传之后世的奢望,甚至都不曾想给别人阅览的机会 作者只是在实践对道德的热忱。在书中,他记录下了被宫廷、被责任和义务所牵绊的自己,以及自身所处混乱世界的感受,思考了诸如道德、宗教、人生伦理、自然哲学等问题。《沉思录》不仅是 斯多 葛学派的一个里程碑,也是整个西方历史上感人的伟大名著。 《智慧书》是一本由三百则格言警句组成的箴言录。而它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用极其简洁的叙述方式,鞭辟入里地剖析了人性,在此方面,它显示出了登峰造极的智慧。作者通过本书传达了这样的理念:情商不仅仅是天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