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关于《论语》的讲演录。书中对《论语》二十篇的每一段原文,都做了详细而又生动的讲述。不仅有篇章结构、段落联结上的提示,而且有原文义旨以及所涉人文掌故的阐发。尤为新颖的是,作者将对原文的串讲撮编为一个个历史故事,蕴意深邃而妙趣横生,这在众多的《论语》章疏中是别具一格的。
本书从数百万字的王阳明著作中,选取365个对生活有用的王阳明经典句子和案例,挑选出了365句对生活有用的心学金句,围绕修心这一主题,一天一句,由浅入深,让我们不断成长,成为一个此心光明,坦荡无畏的人。
战国中期,正当中国历史大一统格局定局前夜,群雄逐鹿,百家争鸣,时人心中谜团百结:血流漂杵、白骨盈野的战争何时终了?历史将走向何处?人性和文化将有何种变迁? 本书忠实再现了七十二位王侯、九十四位将相的纵横捭阖、生死荣辱,及众多士人、刺客、隐士非同凡响的行迹,呈现了一部全息互动的百年战国史,也展现了思想与历史的微妙互动,历史对人性的深刻影响;演绎了庄子一生行迹、思想形成过程、与诸子百家的思想互动,及其对时代与人性的冷眼旁观与独特评议,复活了一个傲视王侯一身骨气、学无不窥超越百家、卓然自立于整个战国时代乃至人类精神世界至高处的至人庄子形象。 庄子看透了战国谜局,也洞察到变局对人性和文化的戕害。他不卷入时代,自觉置身局外,以超然的姿态,在他自身克服了他的时代。
本书追索了明清思想转型的要角、清初北方思想家颜元的生命史,寻绎其心理、情感和身体的经验如何滋养并型塑了他的思考,并试图展示那些在今人看来也许是 陈腔滥调 的儒家理想,如何对一个人产生深刻的意义冲击。作者主张,应重视 基层圣贤 在推动中国文化统一性、塑造基层思想流向方面的作用;同时,也应把 被教化者 视作一种教化主体,关注细民怎样改造自己心意中的 乡里的圣人 。 本书运用心理史学、 具身认知 等方法和概念,刻画了思想与生活之间无声的互动过程,妙尽幽微,引人胜地。
《周易集注》,又名《易经集注》《易经来注》《周易来注》《周易来注图解》《易经来注图解》,是明代学者来知德撰写的一部易学著作。该书共16卷。在研经思路上,以象数为方法,以义理为旨归,以《系辞传》“错综其
司马光是中国历史和中国史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他凭借多卷本《资治通鉴》家喻户晓,也因反对王安石新政而闻名。 这是shou部用英语撰写的关于司马光从政和思想的著作。冀小斌博士追溯了司马光的宦海沉浮,分析了其保守思想的的优势。冀博士的研究为读者理解宋代错综复杂的宫廷政治和雄心勃勃的改革运动提供了新的视角。 本书文笔生动,但又不失学术性。严谨的史料勾陈、史实辨析,辅之以轻松有趣的轶事,不仅有助于说明本研究的分析要点,还使其读来引人入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