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微斗数是命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将一个人出生的年、月、日、时换算为以紫微星为首的星辰排列到命盘的十二个宫中,合理地区分并概括了一个人的一生命运,系统而全面地预测一个人一生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和个人遭遇。 紫微斗数可将人的命运凶吉、贵贱休咎作出具体的说明,而非抽象的把握。分类重点清晰,推演的过程简捷。逻辑体系严密,有较高的数理性和深刻性。紫微斗数与四柱推命同源而分流,并称为中国传统命理学的两大派别;且紫微斗数既具有道家宇宙观的神秘色彩,又具有注重社会环境、人际关系的近代意蕴,在中国神秘文化中卓立特出,名列 五大神数 之首。 本书旨在讨论紫微斗数的各种规则的运用与分析的方法,并指出其中的误区和存疑,希望通过辨析得到正确的省悟。
玄空风水学是堪舆学中的一种,其历史悠久。它源于河洛理数,以干支、阴阳、九宫、八卦为依据,经过先贤千百年不断的演绎升华而形成了结构严谨、逻辑性很强的一门系统的学问。《沈氏玄空学》是清代玄空风水学家沈竹扔从章仲山《阴阳二宅录验》中,以其智慧悟出的玄空学大作。 《沈氏玄空学》是沈竹扔辞世后,由其长子沈祖绵与沈氏门生.将沈氏生前留下来的手稿整理成四卷本出版的。后再版时,沈氏长子及门生又从沈氏生前手稿、信函及笔记中搜集了更多的相关内容,增补入书二卷,四卷本增为六卷本,更名为{增广沈氏玄空学》。此书发前人不传之秘,引导后学玄空风水于正路,在玄空风水学上功绩卓著,成为玄空风水学研究者之书,也成为风水学上的划时代名著。
一行禅师沉稳迷人地讲述了佛陀释迦牟尼从出生、成长、出家、修行、得道、弘法,直至灭寂的完整一生。 世人似乎是从本书中首次发现,佛陀从来不是神,而是一个人。他没有任何神通,和我们一样会困惑和痛苦,他也有家人,有妻子和儿子,只是他离开了他们,独自走上了修行成佛,拯救众生的道路。 书中的佛陀不仅伟大、慈悲,而且真实可爱;你看到的正是2500年前的佛陀本人,看到他和大家一起坐在地上吃饭,他吃饭的威仪令人着迷,他吃完饭,和别人一样自己收拾好餐具,放好,一举一动间,散发着佛法的灵性光芒。 娓娓道来的佛陀生平故事,融汇着佛法的精深奥妙;无论你有没有佛学根基,阅读本书,都是一次充满喜乐和感动,受益匪浅的修行。
《万事都从缺陷好》是弘一大师(李叔同)重要文章的合辑,展现了弘一大师深厚的佛学造诣和人生智慧。 本书内容既有对佛法的深入阐释,也有对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弘一大师以平实的语言,将深奥的修行之道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使人在阅读中领悟生命与修行的真谛。 本书不仅是爱好者的重要读物,更是追求内心平静、寻求人生意义者的宝贵财富。通过阅读《万事都从缺陷好》,读者可以领略到大师的智慧与慈悲,获得心灵的启迪与净化。本书还收入多篇新近发现的大师讲演和文章,如 《药师琉璃光如来功德经》讲录 随笔四则 等,尤其弥足珍贵。
《佛教常识答问》 这是一本 大家小书 ,赵朴初居士虽笃信佛教,精研佛理数十载,但并未虚夸强卖、美化佛教,而是以平实的语言,从文化的角度系统地介绍佛教两千多年的历史源流,基本教义和发展现状,耄耋老人,自问自答,只为普及常识、传播文化,心底慈悲与宽厚,跃然纸上。 《因是子佛学入门》 对于逡巡在佛学宝殿外的瞻仰者,本书指引了登堂入室的门径,避免千回百转之迂回;对于已经入门的实修者,有助于弥补基础学识之不足,坚定正信而不迷信。 《佛学指南》 本书对中国佛学的特质、宗源以及各宗代表高僧的佛教思想作了详细阐释,并从 学史 和 学理 两个角度论述了佛学历史和佛教原理。 《学禅方便谭》 本书收入的是一代高僧白圣大师普及佛法的讲义,曾多次发表或出版,今辑录成一书,统名之为《学禅方便谭》。《学禅方便谭》一书
《西游记》是讲唐僧师徒四人西行取经,一路上历经艰险、降妖伏魔,经历重重困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终五圣成真的故事。书中折射出世态人情和世俗情怀,表现了鲜活的人间智慧,在奇幻中透出浓郁的生活气息。 《愿解西游真实义》一书以原著作品为原型,整理了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全过程。从孙悟空在取经途中降妖除魔出发,引领我们了解怎样在人生路上不断地去克服内心、成就人生。作者通过分析九九八十一难中的小故事,通过僧徒、神佛、妖魔之间的错综关系,表现出要实现一个美好的理想、完成一项伟大的事业,定会遭遇到许多的困难,我们必须战胜这些困难才可以取得成功。就像书中所述,在取经途中出现了作怪的妖精,这些妖精虽来历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点,即阻挠取经事业的进行。通过对降妖伏魔时不同人物的深入描写,反映了
《金刚经》记录了释迦牟尼和弟子们吃过饭休息时,不经意间发生的一场头脑风暴,师生之间一问一答,层层递进,一浪高过一浪,最后终平且和,心生欢喜。整场对话只有一两个小时,相当于今天的一次直播或研讨会。全书只有五千余字,短小精炼,文辞优美锋利,极有穿透力,是理性、天启和美的结合,因而成为知名度优选、流传最广的传世经典之一。千百年来,上至皇帝,下至平民,无数人因它而开智启慧,获得福德与安顿,它不仅为中国人提供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更成为一种生活信仰。 《金刚经》是每个现代人真正可以信托一生的枕边书,那些爱跟别人较劲、爱跟自己较劲的人,尤其需要它,因为它解决的是人的发心问题。现代人的卷、焦虑、抑郁、痛苦,本质都是心出了问题。《金刚经》就是讨论当我们发心动念时,如何才能降伏那颗躁动不安的心
近代基督教传入中国,在与中国社会及文化的碰撞及融合中走过曲折的道路,*终找到了基督教本色化的正确途径,即跟随时代,调整自己,以适应中国社会与文化的客观现实。本书在汇集整理大量*手可贵资料的基础上,客观、公允地分析了百年来中国基督教本色化的进程,总结其经验教训,并进行了不少有益的理论思考,它是国内*部有关该主题的专著。
1866年, 近代中国佛教复兴之父 杨仁山居士(1837 1911)刻成《净土四经》,标志着金陵刻经处的创立,其刻版印经事业一直延续至今;经过欧阳竟无(1871 1943)、吕澂(1896 1989)等几代人的苦心经营,已成为海内外闻名的文化机构,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 雕版印刷技艺 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 金陵刻经处不仅是一个出版(雕版、印制、流通)机构,也是一个研究、教育机构,先后创办 祗洹精舍 和 支那内学院 ,培养了一大批佛学研究人才。近现代杰出人物谭嗣同、梁漱溟、熊十力、蒙文通、太虚大师等都曾在此求学,汤用彤、梁启超、章太炎等都曾到此问学讲学,陈三立、蔡元培、沈曾植、赵朴初等社会名流都与此有因缘。 本次出版的是《金陵刻经处大事记长编》上册,以编年体的形式记录了从1864年杨仁山居士专心研究佛
为了方便读者更容易接触清净居士的著作及了解其唯识思想之概要,特策划出版此文集,兹对选编情况作简要说明: 一、《唯识指掌》:1928年在燕京大学担任唯识讲座之讲义稿,当时因学期短促尚未全部完成。 二、《唯识三十颂诠句》:作于1924 1925年间, 依颂训诠名句自性差别 ,极为精要。 三、《十义量》:1925年赴日本参加东亚佛教大会所提交之论文,博得与会学者的赞许。 四、其他相关的小论文:1. 《唯识者何》,与《唯识指掌》*编第三节 唯识教之训释 内容基本一致;2. 《 瑜伽师地论披寻记 叙》和为道友朱芾煌巨著《法相辞典》所作的 弁言 ,可以说是对 三时学会 的唯识研究理路之总论;3. 《世间三大势力》,乃参加东亚佛教大会期间所作的一个演讲。 本书*后收入程恭让教授《韩清净居士佛教思想之特质析论》一文。
本书分两大部分: 一、《 法苑义林章 唯识章 注》:窥基法师原以 十门辨释 唯识义,故编者依此 十门 将梅光羲的注文分为十章,各章标出章名,如此则全书纲目清晰。其中,*章 出体 的大部分内容,作者曾以《五重唯识观注》为题,单独发表过。 二、 相宗新旧两译不同 的学术争论史:1931年梅光羲在《海潮音》上发表《相宗新旧两译不同论》一文,太虚法师随即提出批评,而守培法师对梅光羲文和太虚法师文都提出了批评;此后,印顺法师与守培法师又相互辩论,后来印顺法师在《悼念守培上人》一文中,如是反思到, 我与守老的诤辩,空热闹一场,回想起来,当然是多余的了!然我对于守老,读了他几本书,知道得更多一点,生起一种更良好的印象。觉得守老是直从经典中探索出来,他是有所见的,是笃于所信的,忠于所学的。 *后收入圣凯法师的
王恩洋的唯识学著作,大致可分为三类,每一类数量都很可观:1. 概论性的著作,2. 专门问题的研究论文,3. 注疏性的著作。其中注疏性的著作,如《二十唯识论疏》《因明入正理论释》《摄大乘论疏》等,后续将单独整理出版。本文集主要选编其唯识概论性和专论性的论著,兹作简要说明: 一、概论性著作:《唯识通论》《法相学》《瑜伽宗综述》这三部著作,以不同的理路来组织法相唯识学的学说体系。 二、专论性论文:《实有真空中道了义论》《广四缘论》《名学逻辑与因明》这三篇论文,都涉及唯识学中极为关键的问题。
行走时,修行者应当觉知到他正在行走,坐下时,修行者应当觉知到他正在坐下,躺下时,修行者应当觉知到他正在躺下 无论身体是何种姿势,修行者都应当对此有所觉知。如此修习,修行者才能观照内身,直入正念,安住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