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有三藏十二部经、八万四千法门,典籍浩瀚,博大精深,即便是专业研究者,用其一生的精力,恐也难阅尽所有经典。加之,佛典有经律论、大小乘之分,每部佛经又有节译、别译等多种版本,因此,大藏经中所收录的典籍,也不是每一部佛典、每一种译本都非读不可。因此之故,古人有 阅藏知津 一说,意谓阅读佛典,如同过河、走路,要先知道津梁渡口或方向路标,才能顺利抵达彼岸或避免走弯路;否则只好望河兴叹或事倍功半。《佛教十三经》编译的初衷类此。面对浩如烟海的佛教典籍,究竟哪些经典应该先读,哪些论著可后读?哪部佛典是,哪种译本可选读?哪些经论较能体现佛教的基本精神,哪些撰述是*方便说?凡此等等,均不同程度影响着人们读经的效率与效果。为此,我们精心选择了对中国佛教影响较大、较能体现中国佛教基本精神的十
佛教有三藏十二部经、八万四千法门,典籍浩瀚,博大精深,即便是专业研究者,用其一生的精力,恐也难阅尽所有经典。加之,佛典有经律论、大小乘之分,每部佛经又有节译、别译等多种版本,因此,大藏经中所收录的典籍,也不是每一部佛典、每一种译本都非读不可。因此之故,古人有 阅藏知津 一说,意谓阅读佛典,如同过河、走路,要先知道津梁渡口或方向路标,才能顺利抵达彼岸或避免走弯路;否则只好望河兴叹或事倍功半。《佛教十三经》编译的初衷类此。面对浩如烟海的佛教典籍,究竟哪些经典应该先读,哪些论著可后读?哪部佛典是,哪种译本可选读?哪些经论*能体现佛教的基本精神,哪些撰述是随机方便说?凡此等等,均不同程度影响着人们读经的效率与效果。为此,我们精心选择了对中国佛教影响*、*能体现中国佛教基本精神的十三部佛经
本书《识体与识变 玄奘唯识学的基本问题》充分利用梵巴汉藏各类佛教原典文献,并借鉴现当代海内外相关学术研究成果,在从印度佛教到中国佛教,兼及日韩佛教的宏阔背景下,具体而微地梳理了玄奘唯识学的基本问题意识与学理开展;通过唯识古今学的比较研究,确立了玄奘唯识学的理论定位与基本特色;在综合窥基和圆测等诸家不同学说的基础上,展现了玄奘唯识学的全体学理规模。以唯识学理为线索,本书进而分析了大乘佛教三系的异同所在。作为一项以哲学为底色的佛学研究,本书还就时间、认识等根本性的哲学问题探讨了佛教哲学与西方哲学对话的可能。本书是作者学习、研究佛教哲学三十年的一部总结性著作,体现了作者 文献史应当成为问题史 的研究旨趣。
本套书将对中国佛教影响优选、最能体现中国佛教基本精神的十三部佛经——金刚经、 心经、无量寿经、圆觉经、梵网经、坛经、楞严经、解深密经、维摩诘经、楞伽经、金光明经、法华经、四十二章经13部佛经,结集,外包装一函套,整体推出,以追求整体性效应。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学、佛教和道教鼎足而立,是三个*主要的组成部分。它们在相互排斥的同时又相互吸收,共同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的文化。 佛教本是从印度传来的外来宗教,然而它在中国这块辽阔丰饶的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土上传播,经过漫长岁月,已经与中国传统文化和宗教习俗密切结合,演变成中国的民族的主要的宗教。隋唐时期具有民族特色的佛教宗派的创立,标志着佛教中国化历程的基本结束,此后进入中国佛教的持续发展时期。在这些佛教宗派中,天台宗、华严宗和禅宗是*富有民族特色的宗派。在它们的蕴涵深刻哲学思辨内容的教义理论中,有说色空、色心和体用相即的宇宙存在论,有论善恶、净染的心性论,有讲出世不离世间的修行解脱论,有用以沟通色空、色心和体用的 不二 的方法论 这些在中国历史文化,特别是在哲学思想领域都
《看不见的唐卡》一书对多幅西藏唐卡艺术作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对西藏唐卡艺术的画派、唐卡中出现的尊神以及他们所代表的宗教涵义阐释的淋漓尽致,对每一幅唐卡作品作了细致的解释和分析,对读者了解唐卡、了解唐卡艺术有巨大的帮助。同时,该书为中英文对照版本,方便外国读者了解西藏的唐卡艺术,从而加深外国友人对中国西藏的了解、对西藏唐卡艺术的理解。
本书为一部道教通史性著作,300余万字,共十八章,分为五卷。 全书以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为根本指导原则,坚持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客观总结了道教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规律, 对道教自身的发展与道教同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各方面的关系都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探索,坚持史论结合,努力挖掘和正确评价道教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的意义;全面地总结、分析了道教思想的基本特征和它的教理教义、道规仪范、修炼方术等等;创造性地建立了中国道教史研究的学科体系,以道教本身发展的历史进程为基本线索,提出了不同于以往的道教历史分期;通史与专史结合,以道教产生、改革、宗派衍化为纲,以著名道教人物、主要道教经籍为目,剖析了各宗派发生、发展的历史必然性,论述了道教著名人物的事迹和思想;探讨了道教同儒、释的相互关
《明永乐内府刻本金刚经集注(套装共2册)》是佛经中流行*广的一部,也是禅宗藉以弘扬的主要经典。禅宗自梁代南天竺菩提达磨在嵩山少林寺开创,始奉宋求那跋陀罗译《楞伽经》为印证,传法慧可、僧璨,至隋唐之交 四祖道信参以般若法门,已稍变其体。继而五祖弘忍聚徒授课,径以《明永乐内府刻本金刚经集注(套装共2册)》为主,常劝僧俗持诵。唐咸亨年,慧能(公元六三八--七一三年)因鬻柴弃学,不识一字,由闻诵《明永乐内府刻本金刚经集注(套装共2册)》「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豁然感悟,远投弘忍门下,作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直揭心性,见地超羣,得弘忍赏识,传授法衣,后遂焉禅宗「六祖」。慧能更推重《明永乐内府刻本金刚经集注(套装共2册)》,提倡顿悟,不专坐禅,顺应了当时特定条
《禅者的初心》 禅者的心应该始终是一颗初心,不受各种习性的羁绊,随时准备好去接受、去怀疑,并对所有的可能性敞开。只有保持这样的心,我们才能如实看待万物的本然面貌,在一闪念中证悟到万物的原初本性。 铃木俊隆禅师用很简单的语言,从日常生活的情境切入,阐明如何在生活中保持初心,实现禅心。本书指导人们如何修行,说明何谓禅生活,禅修是以何种态度和了解为前提的,并且鼓励读者活出自己的真实本性。 我们必须抱着初学者的心,放开一切执著,了解万物莫不处于生灭流转之中。修行的目的就是要始终保持这颗初心,归复清净的生活方式,一切的得失心以及名利心。 《禅者的初心2》 铃木俊隆禅师演讲辑录《禅者的初心》,使禅师的语汇 初心 一辞变得通俗普及。三十年后,禅师的弟子及畅销书作者爱德华 艾思比 布朗从他的演讲中编辑
在近代化之前,西藏是一块笼罩神秘面纱的文化处女地,高耸的雪山,神秘的藏传佛教,悠扬的牦牛铃声,还有那片土地上红脸庞的汉子和女人。近现代的探险家和文化学家纷纷走入青藏高原,探寻这里。意大利学者图齐是其中的佼佼者,他用文字和影响记录了考察的方方面面,为我们了解当时的西藏文化和藏传佛教留下了大量珍贵资料。 《梵天佛地》由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魏正中教授提供。 《梵天佛地》于2009年12月曾出过精装版(8卷本),在学界反响较好,书也早已售罄。图齐,意大利籍,著名藏学家,曾多次到印度、中亚地区、我国西地西区进行等进行考察,对佛教考古和藏区文化有精深研究。魏正中,意大利籍,主要研究新疆佛教、丝绸之路考古等。
《道藏说略(增订版)》是一部国学普及著作。本书以客观、科学、礼敬的态度对传统经典《道藏》进行全面而系统的现代解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深入浅出地向当代读者普及道经的基本知识,充当阅读道经的学术向导。 全书40篇文章均由该领域具有代表性的学者按照统一的体例撰写。其研究范围以明《正统道藏》为主体,但也有所拓展,涉及藏外道书、敦煌道书、禁毁道经等。书中内容,既有基于《道藏》 三洞四辅 原有分类的内在梳理,也有基于现代道教研究体系进行的客观说明,更有基于现代学科分类对《道藏》中相关史料的总结。每篇文章均条分缕析地梳理所涉主题的传承谱系、代表经典、理论框架、历史价值,介绍其研究现状,并附有建议阅读书目、参考书目,能够为初学者提供入门路径。
《中国道教通史》为一部道教通史性著作,300余万字,共十八章,分为五卷。 全书以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为根本指导原则,坚持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客观总结了道教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规律, 对道教自身的发展与道教同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各方面的关系都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探索,坚持史论结合,努力挖掘和正确评价道教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的意义;全面地总结、分析了道教思想的基本特征和它的教理教义、道规仪范、修炼方术等等;创造性地建立了中国道教史研究的学科体系,以道教本身发展的历史进程为基本线索,提出了不同于以往的道教历史分期;通史与专史结合,以道教产生、改革、宗派衍化为纲,以著名道教人物、主要道教经籍为目,剖析了各宗派发生、发展的历史必然性,论述了道教著名人物的事迹和思想;探讨了道教同儒
本书为一部道教通史性著作,300余万字,共十八章,分为五卷。 全书以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为根本指导原则,坚持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客观总结了道教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规律, 对道教自身的发展与道教同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各方面的关系都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探索,坚持史论结合,努力挖掘和正确评价道教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的意义;全面地总结、分析了道教思想的基本特征和它的教理教义、道规仪范、修炼方术等等;创造性地建立了中国道教史研究的学科体系,以道教本身发展的历史进程为基本线索,提出了不同于以往的道教历史分期;通史与专史结合,以道教产生、改革、宗派衍化为纲,以著名道教人物、主要道教经籍为目,剖析了各宗派发生、发展的历史必然性,论述了道教著名人物的事迹和思想;探讨了道教同儒、释的相互关
本项目为2019年国家出版基金立项项目。对道教神学、道教神系、道教图像、道教文化以及对中华民族发展的影响,进行全面的、系统的、历史的研究,通过对有关资料、图像的搜集,充分利用田野调查的成果,运用考古学、人类学、宗教学、历史学、社会学、图像学等多种研究方法,全面系统考察、研究道教的神仙谱系。 本项目的研究重点是要从历史存在和学界认知的比较分析中,梳理出中国道教的根本,把握道教的真精神,肯定道教的信仰,揭示了道教与中国文化是同源同根同本,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与主体,从而构建一部完整的中国道教信仰史,一部完整的中华民族信仰史。
本书为一部道教通史性著作,300余万字,共十八章,分为五卷。 全书以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为根本指导原则,坚持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客观总结了道教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规律, 对道教自身的发展与道教同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各方面的关系都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探索,坚持史论结合,努力挖掘和正确评价道教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的意义;全面地总结、分析了道教思想的基本特征和它的教理教义、道规仪范、修炼方术等等;创造性地建立了中国道教史研究的学科体系,以道教本身发展的历史进程为基本线索,提出了不同于以往的道教历史分期;通史与专史结合,以道教产生、改革、宗派衍化为纲,以著名道教人物、主要道教经籍为目,剖析了各宗派发生、发展的历史必然性,论述了道教著名人物的事迹和思想;探讨了道教同儒、释的相互关
《中国佛教通史》共15卷,涵盖中国佛教(包括汉传、藏传、南传三大系统)的人物、典籍、教义、制度、仪轨、礼俗、艺术乃至三教关系、对外交流等方方面面,全面记述了佛教从两汉初传至1949年的历史面貌。 《通史》根据中国佛教思想的发展变化特点,结合中国社会历史和思想文化的发展进程,分四个历史时期对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进行了整体论述。至第四卷,呈现与论述了汉魏两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的整体风貌与发展脉络,指出这一时期的特点是佛教的本土化,重点介绍、评述了佛典的翻译、义理的传播和僧团的组建,以及佛教与王道政治的相互关系,佛教与传统宗教、儒道思想的碰撞与交融等。第五至第八卷,主要是对产生于隋唐时期的天台宗、三论宗、三阶教、唯识宗、华严宗、禅宗、净土宗、律宗、密宗等宗派的思想、特色分宗进行了较为深入系
这部《因明大疏校释》是在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简体版的基础上,从古籍整理的角度,重新梳理修订完成,不仅是其因明研究成就的集大成者,更可谓《因明大疏》之整理定本。郑伟宏由于具有因明、逻辑双重深厚功底,所以在因明与现代逻辑比较研究方面取得丰硕成果。其因明观点自成体系,别具慧眼,堪称我国因明学界的一面旗帜。他主张:汉传佛教的陈那因明是演绎与归纳的结合,藏传佛教的法称因明才发展为演绎推理。这本80万字迄今对《大疏》注释详尽、研究深刻的因明专著,可代表1980年代以来因明研究领域的*成就。他对《大疏》进行逐字逐句的注释与评论,既肯定窥基的因明成就,又指出窥基的某些错误发挥。并且,他对《大疏》阐述的 四个一 的重要观点,颇耐人寻味:一、一部高深的学术专著;二、一把打开陈那因明体系大门的钥匙;三、一部
《道藏说略(增订本)》是一部国学普及著作。本书以客观、科学、礼敬的态度对传统经典《道藏》进行全面而系统的现代解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深入浅出地向当代读者普及道经的基本知识,充当阅读道经的学术向导。 全书40篇文章均由该领域具有代表性的学者按照统一的体例撰写。其研究范围以明《正统道藏》为主体,但也有所拓展,涉及藏外道书、敦煌道书、禁毁道经等。书中内容,既有基于《道藏》“三洞四辅”原有分类的内在梳理,也有基于现代道教研究体系进行的客观说明,更有基于现代学科分类对《道藏》中相关史料的总结。每篇文章均条分缕析地梳理所涉主题的传承谱系、代表经典、理论框架、历史价值,介绍其研究现状,并附有建议阅读书目、参考书目,能够为初学者提供入门路径。
本项目为2019年国家出版基金立项项目。对道教神学、道教神系、道教图像、道教文化以及对中华民族发展的影响,进行全面的、系统的、历史的研究,通过对有关资料、图像的搜集,充分利用田野调查的成果,运用考古学、人类学、宗教学、历史学、社会学、图像学等多种研究方法,全面系统考察、研究道教的神仙谱系。 本项目的研究重点是要从历史存在和学界认知的比较分析中,梳理出中国道教的根本,把握道教的真精神,肯定道教的信仰,揭示了道教与中国文化是同源同根同本,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与主体,从而构建一部完整的中国道教信仰史,一部完整的中华民族信仰史。
本书为一部道教通史性著作,300余万字,共十八章,分为五卷。 全书以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为根本指导原则,坚持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客观总结了道教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规律, 对道教自身的发展与道教同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各方面的关系都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探索,坚持史论结合,努力挖掘和正确评价道教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的意义;全面地总结、分析了道教思想的基本特征和它的教理教义、道规仪范、修炼方术等等;创造性地建立了中国道教史研究的学科体系,以道教本身发展的历史进程为基本线索,提出了不同于以往的道教历史分期;通史与专史结合,以道教产生、改革、宗派衍化为纲,以著名道教人物、主要道教经籍为目,剖析了各宗派发生、发展的历史必然性,论述了道教著名人物的事迹和思想;探讨了道教同儒、释的相互关
《续高僧传》,或称《唐高僧传》,三十卷,唐释道宣撰。收录从南北朝至唐麟德年间僧人共七百余人。按传主修持法门或所作贡献类别,全书分为译经、义解、习禅、明律、护法、感通、遗身、读诵、兴福、杂科声德共十篇。此次整理,以再雕高丽藏本为底本,以碛砂藏本、日本藏天平年间写本残卷、日本藏兴圣寺写本、初雕高丽藏本残卷、金赵城藏本残卷为对校本,以日本宫内省图书寮藏宋崇宁藏本、毗卢藏本、南宋资福藏本、洪武南藏本、永乐北藏本、乾隆大藏经为参校本,并参考与《续高僧传》有关的其他材料。在此基础上,对重要史实、关键名相、名物制度等均予以必要的考索与说明。
本辞典是介绍道教的历史、文化和现状的大型专科辞典。共收有词目五千余条。辞典内容涵盖:道教总类、宗派、社团组织、道家和道教人物、教义、经籍、神仙、戒律、节庆、名山宫观、内外丹术、养生术、道教与古代科技、道教与文学艺术、道教重大史实和活动、道教研究机构、道教研究著述、道教在海外的传播等方面。其中所收当代道教组织及其活动、当代重大事件和当代道教研究机构、道教出版物等,以2012年末为截止期限。
佛法分了义经与不了义经。不了义经是为度人方便说,不明了开显法性实义的经典。了义经是指直达佛法实相义谛,可以直接悟道成佛的经典。《金刚经》是了义经。自古被奉为发三乘之奥旨,启万法之玄微,诸佛传心之秘密大乘。正如经中所言: 如来为大乘者说,为上乘者说。 金刚经破四相,破我执、破法执,讲解实相义谛,是为成佛者说。 在禅宗四祖之前以《楞伽经》为yinxin之经。yinxin即是印证实相,印证悟道成佛的标准。由于楞伽经法相繁多,译文生涩,在六祖惠能依金刚经彻悟实相后,禅宗即以金刚经作为了yinxin之经。金刚经对于开悟佛法奥义简洁明了、直达实相,是上至古代皇帝,下至贤哲和平民百姓禅修者必参之经。 佛祖为普度众生,前设六百卷《大般若经》为度人舟航。其中大部分为应缘暂立出的 空拳黄叶 。所谓解铃还须系铃人,当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