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修证心要丛书 楞严要解》,元音老人对《楞严经》的讲解十分透彻。《楞严经》是佛法的瑰宝,开悟的关钥。古来就有“成佛的法华、开悟的楞严”之赞叹。然而,由于其文字精练,言简义丰,同时有很多微妙之处非过来人难以讲得清楚,这就难免给现代人的阅读带来困难。元音老人希望读此书的人勿执文字,勿落言诠,举一反三解粘去缚,直趋菩提。
这是本论文集,主要围绕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世界的关系展开。由于作者的思想在1997年前后有一个较大变化,因此,前后文章的观点在某种程度上不相一致。全书内容分上中下三篇。 收人这部集子的作品,除了几篇较早的以外,绝大部分是我1999年以后的论文。由于我的思想在1997年前后有一个较大的变化,所以文集中的观点在某种程度上未尽一致。作为一个思想经历的记录,我不想对先前的东西作任何修改,或许细心的读者能够分辨出差别来。 这些论文的基本内容,大体上围绕着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世界的关系来展开,这便是我在“阐说马克思哲学之当代意义”这个主题上刻意强调的东西。虽说我的研究在某种意义上看来似乎是纯哲学的东西,比如说对存在论根基的探究考察,但其真实的意图仍在于使时代状况——特别是当代问题所在的那个核心——
虚云大师指出,“禅”可以开拓吾人心灵,开发人们的智慧,引导人们进入更超脱的自由世界。背迷入觉,背妄归真,这即是觉,也即是禅。虚云大师对禅学的开示绝非晦涩难懂,而是令人久读不厌,如同亲承法炙。愿借此书,向世人引述虚云大师禅学的思想,帮助世人解除烦忧困扰,铲平困苦,得一个平静自由的心境!
《宗镜录》是五代宋时高僧延寿纂辑的一部禅学名著。全书一百卷,可分为三章:卷前半部分为标宗章,卷后半至第九十三卷为问答章,第九十四卷至卷为引证章。所谓标宗章就是“立正宗明为歸趣”,问答章主要是“申问答用去疑情”,引证章则“引真诠成其圆信”。尽管该书卷帙浩繁,广征博引,然其主旨只有一条,就是宣扬唯心唯识,真源觉海,力图用唯心唯识的观念去观察周围世界,指导人们的日常行为。 释延寿(904-975)五代宋初僧人。俗姓王,字冲元,浙江余杭人。自幼信佛,戒杀放生。曾任余杭库吏、华亭镇将,30岁从龙册寺翠岩禅师出家。先在天台山国清寺结坛修《法华忏》,又到金华天柱峰诵《妙法莲华经》三年。旋从法眼宗创始人文益(法眼禅师0的弟子德韶得法,传承法眼宗。据《景德传灯录》卷二十六及《净慈寺志》卷八记载,延寿于后
《大乘起信论》,略称《起信论》,是佛教的一部论书,大乘佛教的概论之作,相传为马鸣菩萨所作,由真谛译出。内容凡一卷,全文一万一千字左右,是对隋、唐佛教影响很大的一部论著。汤次了荣教授根据以往各家注释著成《大乘起信论新释》,内容分为和译、字义、要义、详义四段,沟通渊文奥旨,使学者易于揣摩领悟。丰子恺居士译为汉语以广流传。
《大乘起信论》,略称《起信论》,是佛教的一部论书,大乘佛教的概论之作,相传为马鸣菩萨所作,由真谛译出。内容凡一卷,全文一万一千字左右,是对隋、唐佛教影响很大的一部论著。汤次了荣教授根据以往各家注释著成《大乘起信论新释》,内容分为和译、字义、要义、详义四段,沟通渊文奥旨,使学者易于揣摩领悟。丰子恺居士译为汉语以广流传。
《宗镜录》是五代宋时高僧延寿纂辑的一部禅学名著。全书一百卷,可分为三章:卷前半部分为标宗章,卷后半至第九十三卷为问答章,第九十四卷至卷为引证章。所谓标宗章就是“立正宗明为歸趣”,问答章主要是“申问答用去疑情”,引证章则“引真诠成其圆信”。尽管该书卷帙浩繁,广征博引,然其主旨只有一条,就是宣扬唯心唯识,真源觉海,力图用唯心唯识的观念去观察周围世界,指导人们的日常行为。 释延寿(904-975)五代宋初僧人。俗姓王,字冲元,浙江余杭人。自幼信佛,戒杀放生。曾任余杭库吏、华亭镇将,30岁从龙册寺翠岩禅师出家。先在天台山国清寺结坛修《法华忏》,又到金华天柱峰诵《妙法莲华经》三年。旋从法眼宗创始人文益(法眼禅师0的弟子德韶得法,传承法眼宗。据《景德传灯录》卷二十六及《净慈寺志》卷八记载,延寿
本书主要是通过广西客家民间信仰的几个侧面,探讨广西客家民间信仰的特色与社会作用;以广西客家民间信仰相关问题的研究为路径,探索民间信仰混乱中的结构,无秩中的秩序,窥析中国民间信仰的本质、特征、内在结构与秩序、传承与流变的规律。同时,此为起点,研究民间信仰与制度化宗教的关系,民间信仰与国家以及大文化传统的互动,民间信仰的社会适应性及其对社会稳定和发展的作用,更深入地认识民间信仰在中国传统文化空问中的位置以及中国传统社会与文化,追寻中国社会乃至人类社会所以能够生生不息的社会动力之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