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者的初心》 禅者的心应该始终是一颗初心,不受各种习性的羁绊,随时准备好去接受、去怀疑,并对所有的可能性敞开。只有保持这样的心,我们才能如实看待万物的本然面貌,在一闪念中证悟到万物的原初本性。 铃木俊隆禅师用很简单的语言,从日常生活的情境切入,阐明如何在生活中保持初心,实现禅心。本书指导人们如何修行,说明何谓禅生活,禅修是以何种态度和了解为前提的,并且鼓励读者活出自己的真实本性。 我们必须抱着初学者的心,放开一切执著,了解万物莫不处于生灭流转之中。修行的目的就是要始终保持这颗初心,归复清净的生活方式,一切的得失心以及名利心。 《禅者的初心2》 铃木俊隆禅师演讲辑录《禅者的初心》,使禅师的语汇 初心 一辞变得通俗普及。三十年后,禅师的弟子及畅销书作者爱德华 艾思比 布朗从他的演讲中编辑
毛泽东哲学思想是在中国土壤上生长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中国革命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哲学思想史》以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脉络为核心,深入系统地论述了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基本理论特征、毛泽东哲学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以及毛泽东哲学思想科学体系的形成、丰富和发展,力求客观分析毛泽东哲学思想同中国革命实践的关系,从革命实践中说明它的历史地位、贡献和作用,并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探讨在当前形势下研究和贯彻毛泽东哲学思想的重要意义。
初期大乘佛教经典结集中,出现了以善巧方便一系概念思想作为中心的思潮和运动,这一点通过我们对《善巧方便波罗蜜多经》《法华经》《维摩经》等 初期大乘经典的解读,已经 可以获得确证;通过对于早期般若系经典不偏不倚的客观解读,也可以获得重要的学术支持。初期大乘经典实际上建构了般若与方便“不即不离、不一不二、平衡开发、辩证彰显”的菩萨智慧学系统。但是,善巧方便是佛陀、菩萨、圣者转依所得的一种殊胜品德,它与般若静观实相的趋向不同,是由慈悲心激发佛法的实践智慧,是圣者的特殊能力,它南佛陀的证法菩提所规定,时时刻刻参考众生的根性,并以将其引归佛菩提作为目标。所以这一概念牵涉到对佛陀既具 性又不离人间性圣德秘密的理解,牵涉到对佛教教法思想内在智慧依据的理解,牵涉到对佛教圣贤救度众生实践运作机制
>《心经》之所以能成为佛教和民间中广为流传的佛教经典,是因为其内容短小精悍,直接切入佛学的核心要义。故接触佛典,首要学习《心经》。《心经》译本众多,其中唐代玄奘的译本用字简洁,文韵流畅,琅琅上口,易于背诵,古来流传很广。而本书就以此译本为蓝本。本书分为几个部分:一是对《心经》的全文串讲,这是本书的“《心经》全文讲解”部分;二是对《心经》的重点讲解,这是本书的“《心经》分段要点”部分;三是关于《心经》的问答和讲解,这是本书的“《心经》随谈”部分。作者一字一句解读《心经》,带领读者自心深处深入地体会其意境,直入佛学心要,从而让时常陷入烦恼、焦虑、生气的读者,找到破解的法门。
佛教究竟是什么?为什么它今天在西方有如此多的信奉者?如何理解这样一种既古老又崭新的智慧?这本《僧侣与哲学家》就要解答这些问题。生物学博士马修·理查德生于1946年,在诺贝尔奖导师指引下从事分子生物学尖端研究,然而,他却突然远赴喜玛拉雅山麓出家为僧,跟随藏传佛教的老师,探求古老的东方智慧。二十年后,他的父亲,法兰西学院院士、著名哲学家让-弗朗索瓦何维勒来到尼泊尔加德满都,他们决定通过自由的谈话,交流他们的疑问和各自对于对方的困惑。父子二人进行了一场为期十天的对谈,所谈涉及社会、文明、生命、宇宙等诸多重大话题,父亲对佛教犀利的质疑,让马修有机会揭开佛法神秘的面纱。这是东方智慧与西方理性之间一次震撼心灵的相遇。
罗伯特·贝拉的人生收官之作,吸收海量的生物学、人类学和历史学文献,继承自黑格尔、涂尔干和马克斯·韦伯以来的宗教研究传统,系统而博学地重构了历史中的宗教。 以距今一万年为上限,公元前第一个千年为下限,书中从社会学角度分析人类早期文明至轴心时代的宗教演变,渐次讨论部落宗教,上古时代的宗教,以及轴心时代的以色列、古希腊、中国和古印度的宗教。
生命的真正力量,其实来自我们的内心。在《心力》这部新作中,一行禅师从最常见的职场与家庭生活入手,探讨了我们内心力量的强大作用。他在书中详细讲解了来自内心的信念力、精进力、正念力、专注力和观照力等五大力量的具体原则,以及阐明如何通过正念的修习,在工作和家庭中培养和运用这些力量,从而使我们摆脱沉迷、恐惧、绝望、歧视、愤怒和无知的侵扰,获得当下自由、安全、快乐。
这是一本给牧者的书,也是一本给所有信徒的书。 作为牧者,当你面对—— 历史感断裂、意识形态碎片化、永生意识消解的一代人; 沉浸于内在自我、反抗一切权威和建制、用自杀和暴力寻求解脱的一代人; 既恐惧生存又恐惧死亡,游离在孤岛状态的一代人…… 该如何给出信、望、爱?如何给出破碎中的医治? 作为信徒,你—— 必须洞察这个时代科技昌明、信息爆炸、物质繁华后的荒寒真相; 必须退出人群,仰望天父,学习深度默观,学习内省独处; 必须进入人群,效法耶稣,与哀哭的人同哭,与喜乐的人同乐; 必须勇于承认自己的有限和无能,软弱和伤痕……
《佛法修证心要丛书 略论明心见性》就是从究明人们的“心”(本心)的形相与作用,而彻见、领悟、神会生命的根源——“性”(本性)之妙体与真理,以觉醒迷梦,而了生脱死,证大涅槃。它的意义详细分析起来,至为深广。元音老人希望读此书的人勿执文字,勿落言诠,举一反三解粘去缚,直趋菩提。
《禅的生活:日日是好日》内容简介:本书是由东瀛佛门才子、芥川奖得主——玄侑宗久所撰写的禅学普及读物,同时也是一部具有启迪作用的人生指南书。在作者的世界观中,每一天都是生命里的、的一天,逝去便不再回来,因此,活着的每一天都值得感恩、珍惜。禅所重视的是完全的自由,所以存在于自己身外的东西哪怕是尊贵无比的形象,也无非仅仅是束缚而已。对于作者来说,禅就是一种生活实用技术。作者通过“解禅语,悟禅境,阐释禅思妙谛”的方式,来印证了“活在当下”“安心立命”“全面肯定现状”等各种独具一格的生活态度,从而帮助读者达到“日日是好日”的悠然生活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