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者的初心》 禅者的心应该始终是一颗初心,不受各种习性的羁绊,随时准备好去接受、去怀疑,并对所有的可能性敞开。只有保持这样的心,我们才能如实看待万物的本然面貌,在一闪念中证悟到万物的原初本性。 铃木俊隆禅师用很简单的语言,从日常生活的情境切入,阐明如何在生活中保持初心,实现禅心。本书指导人们如何修行,说明何谓禅生活,禅修是以何种态度和了解为前提的,并且鼓励读者活出自己的真实本性。 我们必须抱着初学者的心,放开一切执著,了解万物莫不处于生灭流转之中。修行的目的就是要始终保持这颗初心,归复清净的生活方式,一切的得失心以及名利心。 《禅者的初心2》 铃木俊隆禅师演讲辑录《禅者的初心》,使禅师的语汇 初心 一辞变得通俗普及。三十年后,禅师的弟子及畅销书作者爱德华 艾思比 布朗从他的演讲中编辑
从公元5世纪北朝早期写本《妙法莲华经》,到国家珍贵古籍晚唐五代刻本《妙法莲华经》;从曾经跻身日本重要美术品之列的敦煌初唐写本《维摩诘所说经》,到鼎鼎大名的五代后晋曹元忠刻《大慈大悲救苦观世音像》 一册在手,如入晋唐法书门径,如沐敦煌千年春风。 《伍伦经眼古经图录》此次刊布的二十余件摄人心魄的晋唐写、刻经精品,时间涵盖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吐蕃统治河西时期、归义军时期,均是目前中国艺术品市场上流通的高古写、刻经铭心之作,从文物、文献、学术、艺术价值上堪补国内外馆藏敦煌写经、早期刻经之遗。 《伍伦经眼古经图录》所收内容全部采用高清数位图片,每件作品都做全卷的完整展示,超清原大原色彩印,纤毫毕现,完整且客观地反映了这些传世绝品的真实状态,便于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和书法爱好者各取所需。
《次第花开》是希阿荣博堪布所写的心灵随笔集,以现代人的思维和表达方式,将心灵世界应有的美好境界娓娓道来。 本书就像是一个忠实的朋友,在迷茫脆弱的时候,给我们以鼓励和启发,让我们生起对三宝和佛法的信心以及求解脱的决心。 书中处处散发着慈悲与智慧的光芒,堪布睿智柔和的文字,朴实生动的开示,帮助我们坦然地面对心的本性,并从各种困惑中解脱出来,获得重塑心灵世界的力量。
《生命的真相:慈诚罗珠堪布谈轮回》通过佛法与科学多方面的比较说明,一方面找到它们的相异之处,一方面又挖掘出二者可互为印证的地方,并最终从科学与佛法互不相违的角度,论证了前后世存在的合理性与必然性。《涅槃经》中有一句话:“不见后世,无恶不造。”所以,懂得前后世的道理,对当代社会的健康发展,现代人群的人格改造,皆具重大意义与现实作用。
《宗镜录》是五代宋时高僧延寿纂辑的一部禅学名著。全书一百卷,可分为三章:卷前半部分为标宗章,卷后半至第九十三卷为问答章,第九十四卷至卷为引证章。所谓标宗章就是“立正宗明为歸趣”,问答章主要是“申问答用去疑情”,引证章则“引真诠成其圆信”。尽管该书卷帙浩繁,广征博引,然其主旨只有一条,就是宣扬唯心唯识,真源觉海,力图用唯心唯识的观念去观察周围世界,指导人们的日常行为。 释延寿(904-975)五代宋初僧人。俗姓王,字冲元,浙江余杭人。自幼信佛,戒杀放生。曾任余杭库吏、华亭镇将,30岁从龙册寺翠岩禅师出家。先在天台山国清寺结坛修《法华忏》,又到金华天柱峰诵《妙法莲华经》三年。旋从法眼宗创始人文益(法眼禅师0的弟子德韶得法,传承法眼宗。据《景德传灯录》卷二十六及《净慈寺志》卷八记载,延寿于后
一本令人彻悟的圣书,印度灵性大师拉玛那·马哈希尊者,读者的了解尚少,但在印度和欧美地区,拉玛那的影响力非常深远,他的悟境被誉为达到了与佛陀、老子、基督共通的高度。他的教诲高妙玄远、简单有力,胡因梦、肯·威尔伯、杰克·康菲尔德等众多灵性导师都深受其影响,对他的开示倍加推崇。本书是有关其人其教的本书,也是他最为重要的作品。想要亲近拉玛那·马哈希尊者,本书是有力的阶梯。
《俱舍论》(全称《阿毗达摩俱舍论》),是古印度佛学大师世亲尊者(5世纪人)所造。全书由《本颂》(六百颂)和《释论》(八千颂)组成,是佛教重要论书之一。本论综合佛教有部、经部宗见而出胜解,义通大乘,指归上遂。全书内涵斗沛,意境深远,所涉及到的佛教名相极为广泛,又依严谨的量论(因明)法则理论解析,开阖有间,雄辩善巧,所以向被尊为“聪明论”,亦为佛教入门著作。本书早由陈真谛法师所译,唐玄奘法师继而重译,称为“新论”。后,玄奘师门下如神泰、普光、法宝等在研习《俱舍》的同时各予注疏,见解纷呈。唐开元中,有传承法相学法脉的圆晖法师又节略各家义疏,兼摄会通,撰成《俱舍论颂疏》十卷本。是书惟解世亲尊者的《本颂》,简要遍览,广受欢迎,遂为汉地重要的《俱舍论》解本。当今大德智敏上师,青年出家,得
佛教究竟是什么?为什么它今天在西方有如此多的信奉者?如何理解这样一种既古老又崭新的智慧?这本《僧侣与哲学家》就要解答这些问题。生物学博士马修·理查德生于1946年,在诺贝尔奖导师指引下从事分子生物学尖端研究,然而,他却突然远赴喜玛拉雅山麓出家为僧,跟随藏传佛教的老师,探求古老的东方智慧。二十年后,他的父亲,法兰西学院院士、著名哲学家让-弗朗索瓦何维勒来到尼泊尔加德满都,他们决定通过自由的谈话,交流他们的疑问和各自对于对方的困惑。父子二人进行了一场为期十天的对谈,所谈涉及社会、文明、生命、宇宙等诸多重大话题,父亲对佛教犀利的质疑,让马修有机会揭开佛法神秘的面纱。这是东方智慧与西方理性之间一次震撼心灵的相遇。
《做梦的艺术》是卡斯塔尼达历经三十多年的生涯之后的总结性著述,并且集中探讨了一个重要的主题——做梦,也就是对梦进行有意识的控制与探索。从神秘学的观点来看,梦的控制与禅定观想等修持法门有异曲同工之妙;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梦是人类潜意识的直接投射,因此对于梦的控制,其内在意义便是达成一种理性与潜意识“非理性、超理性”的统合。 在卡斯塔尼达的笔下,不是怪力乱神的追求,而是个人心理的健全与意识的完整发挥。我们跟随他的梦中探险旅程,以及充满智性的层层解析,将逐渐进入一个充满神奇奥妙的世界,从而体验到心灵与意识次元的无限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