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云法语(套装共10册)》是星云大师经年累月云水行脚,在各地的佛光会弘法、讲说,断断续续撰写《星云法语》,偶有重复,已不复完全记忆。此套书共有十集,分别为:精进、正信、广学、智慧、自学、正见、真理、禅心、利他、慈悲。这套书在《人间福报》发表的时候,每篇以四点、六点,甚至八点阐述各种意见,便于记忆,也便于讲说,有学校取之作为教材。尤其是星云大师的弟子、学子在各处弘法,用它作为讲义,都说是得心应手。
在释说的过程中应解、乘兴提问,作者亦即答疑, 搬开绊碍,点醒关要,直揭本来。读者就能更多领略一些会心参悟, 与多一点触机思辨的机会。 这部经就其本旨而言,实际上是“咒经”,而不是“心经”。 就是这么一位菩萨,有一天,他在修行悟证的时候,行入至甚深的境界,即“行深般若波罗蜜时”,照见了五阴空!这是一个甚深境受,它的特征便是‘照见五阴空!’也由于照见了五阴空,所以才会引起佛祖的赞赏;引发舍利子的请问,阿难才记下了这段不可多得的佛言道行经书。 真正的悟禅不只是养生、求福报,而是在进入精神境界后,顺其自然,返回人之本而开悟,获得天人合一或与宇宙互通的大智慧。
临济宗双桂派双桂堂,实为明清以来中国西南地区禅宗祖庭。破山一脉,元自天童;肇起东塔,移杖万峰;花开双桂,繁成法派。双桂法脉绵延西南至今四百年。灯录,乃载记禅门历代传法机缘之典章。“灯”者,意谓以法付人,如薪火相传,灯灯焰续,辗转不*。《双桂禅灯录(精)》(作者:释身振)编录,以《锦江禅灯》、《黔南会灯》二*为本,并辅《五灯全书》、诸师语录、各山寺志等,辑双桂破山法派弟子十一代,得禅师近六百人,遍布于云贵川诸省。始于明末,讫至民国,时近三百年。为令识者能窥诸师宗风大意,乃将其行状(行繇)自语录中辑出;亦选录师徒之付嘱,法兄、叔侄之赞偈、书问,以为佐证。循源及流,缀成此录,庶西南禅门祖脉禅灯,庚续圆满。
《星云法语》是星云大师致力于文字弘法的重要著作。大师写《星云法语》,是希望通过文字散播智慧,笔墨中以慈心观照众生,书写里以菩提化解困惑,期许以会飞的文字传遍苦海,让光明的法义唤醒迷魂。
忙、茫、盲……大多数现代人的真实写照。大街上人们行色匆匆,办公室里人们忙忙碌碌,工作台前人们废寝忘食。有人忙出了功成名就,有人忙出了事半功倍,有人忙出了迷惘无助,有人在盲目地忙啊忙……人在旅途,累莫过奔命、怕莫过于茫然若失、苦莫过于苦海无边。故而,我们需要学会去调整、去谋划、去经营、去感悟,用从容的心去欣赏人生路上的风景。愿这本忙里偷闲者写给大忙人的佛学感悟,能够帮助每一位现代社会的大忙人,让大家都找到一张让心灵放松的按摩椅,一个让心灵休憩的驿站,一处让心灵休整的港湾。也许,当你逐页阅读《佛渡有缘人:佛法与人生智慧大全集(金版)》时,你会感悟到:有一颗因果心,你会更积善;有一颗平常心,你会更从容;有一颗超脱心,你会更豁达;有一颗忍辱心,你会更逢源;在做事上,有一颗包容心,你会更
年二十,一日阅《首楞严经》,至 缘见因明,暗成无见。不明自发, 则诸暗相永不能昏 ,恍然有悟。由是历览群书,不假师授,文句自通。然于佛祖向上一著,终有滞碍。年二十七,时称天下老和尚的元叟行端主持径山,望重天下。楚石前往参叩,问云: 如何是言发非声,色前不物? 元叟以原话反诘,楚石正想继续问话,被元叟喝退,于是群疑塞胸,如填巨石。次年春,元英宗下诏,组织善书的僧人赴京缮写泥金《大藏经》,楚石因善于书法,在被选之列,遂至大都。一日拂晓,听到崇天门楼上鼓鸣,楚石当时汗下如雨,豁然开悟,因成一偈,中有 拾得红炉一点雪,却是黄河六月冰 之句。其时为元泰定元年(1324),楚石时年二十九岁。是年夏,书经毕,北游至元上都。至秋天,楚石回大都, 再坐船回江南。楚石把在元大都、上都和运河沿岸的所见所闻,撰写
《星云法语》是星云大师致力于文字弘法的重要著作。大师写《星云法语》,是希望通过文字散播智慧,笔墨中以慈心观照众生,书写里以菩提化解困惑,期许以会飞的文字传遍苦海,让光明的法义唤醒迷魂。
现行《印光文钞》分为三部,即《增广印光文钞》、《印光文钞续编》、《印光文钞三编》。其中《增广印光文钞》由印光亲自编定,于民国十六年(1927)由上海中华书局印行,汇集了前期弘法的书信、论著、疏记、序跋等各类文稿约四十万字,内容包括净土宗修行原理与方法,修行者日常生活中立身持家、待人处世的准则等,谆谆引导信众以积极态度行善积德,利世利民,立志求生净土,圆成佛道,体现了一位伟大的智者对世间苍生的无尽关怀,在其著作中占有核心地位。目前流通的各种《印光文钞》版本,主要是原版影印本或原版简体横排本,虽然也有简体标点本出版,但仍存在编排、标点、分段及文字讹误等诸多缺憾。此次校勘,以台湾佛教出版社《印光大师全集》册(《增广印光文钞》民国十六年初版影印本)为底本,以灵岩山一九九年重版本为主要参
《肇论》对唐代华严学也有影响。贤首法藏《十二门论宗致义记》卷上云: 故肇公披阅四论,若日月之入怀,彼评云:《百论》广破外道, 《门论》广破小乘,《中论》具破内外,《智论》解释大乘。文势如此也。 法藏据僧肇说以判四论大旨。清凉澄观、圭峰宗密著述中对僧肇说多有引用。如澄观《华严大疏》释 譬如河中水,湍流竞奔逝,各各不相知,诸法亦如是 ,即引《物不迁论》 江河竞注而不流 以证之,盖推其所见妙契佛义。 僧肇 契神于即物 触事而真 的 不二 观念,对中国禅家有深入影响。据禅宗史书《祖堂集》记载,石头希迁因读《涅槃无名论》 览万象以成己者,其唯圣人乎 ,豁然大悟,后作《参同契》,其大旨即为会万物为一己。僧肇 不迁 之论在后世禅师中产生强烈共鸣。《五灯会元》卷四载: 僧问赵州:如何是不迁义?师曰:一个野雀儿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