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由蒋维乔两部相互关联的著作构成。一为《佛学纲要》,以中华书局1934年版为底本。此书是*部白话文佛学入门著作。作者秉持浅显易懂的原则,从佛学的定义、佛学和学佛的区分讲起,介绍了佛教的历史、教义、经典、传播以及修行方式。篇幅短小,但结构完整,内容丰富。二为《佛教概论》,以中华书局1930年版为底本。全书分为三编:*编为绪论,介绍佛教成立的背景、经典、分派情况等。第二编为本论,分教理论和解脱论,即从理论、实践两个方面完整阐述佛教的义理体系和修学法门。第三编为各论,即全面论述中国佛教十大宗派的理论特点和修行方法。此次出版,仅订正个别文字讹误,并按照现行标准对标点的用法予以规范。
这是一部聚焦瑜伽冥想的系统性专著,收入 瑜伽文库 正念 系列。作者威斯奴帝瓦南达,是印度现当代传奇瑜伽士,瑜伽吠檀多森林学院**哈达瑜伽教授,国际悉瓦南达瑜伽吠檀多中心创始人。此作深入剖析了冥想的概念、功能、机制,以及冥想修习的条件、方法、目标、障碍、体验;系统梳理了以智慧瑜伽、哈达瑜伽、虔信瑜伽、佳帕瑜伽为代表的主流瑜伽类型中的冥想的理论与实践。此外,此作还以相当的篇幅探讨现代科学与古老瑜伽思想之间的内在关联,并引入量子物理学、电子学等学科的研究发现,以现代科学解释、印证古老的瑜伽理论,尤其是瑜伽冥想理论。
本套书将对中国佛教影响优选、最能体现中国佛教基本精神的十三部佛经——金刚经、 心经、无量寿经、圆觉经、梵网经、坛经、楞严经、解深密经、维摩诘经、楞伽经、金光明经、法华经、四十二章经13部佛经,结集,外包装一函套,整体推出,以追求整体性效应。
《道德和宗教的两个来源》要了解柏氏关于社会问题的见解,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这本著作。在书中,作者所探求的是道德与宗教存在的依据和性质。根据柏氏的考察,道德有两个来源:一是作为 义务 的道德;一是作为 抱负 的道德,并认为道德的这两种形式都是应生命进化的要求而产生出来的。宗教在本质上也是生物学的。依柏氏之见,宗教是自然为对付 理智 所可能带来的危险而采取的一种防范手段。
中国古代关于道家的典籍繁多,一般人哪怕穷尽毕生精力,也未必能尽观全貌。本书是全真龙门派第二十一代张至顺道长(号米晶子)精选毕生所集道家经典,如《道藏》等诸多道家原典中的经典篇章,配以直观形象的绘图,以及精准实用的注解。为普通人了解道家文化、修身养性,省却不必要的参访功夫,实为中国传统道家文化的经典之作。全书繁体竖排。此次再版由全真龙门派第二十二代许理惠道长主持修订,增补米晶子道长的手稿,修正旧版存留的诸多问题。“炁”化三清,“體”能载道,“源”乃先天道统,“流”为老君法脉,书名故曰《炁体源流》。
内观(Vipassana)是印度古老的自我观察方法之一,早在两千五百年之前,已在印度被传授,作为对治一切烦恼的良药,亦称生活的艺术。 内观就是如实观察,即观察事物真正的面目:它是透过观察自身来净化身心的一个过程。开始的时候,借着观察自然的呼吸来提升专注力;等到觉知渐渐变得敏锐之后,接着就观察身和心不断在变化的特性,体验无常、苦以及无我的普遍性实相。这种经由直接的经验去了知实相的方式,就是净化的过程。 本书只是介绍葛印卡老师所教导的内观方法的梗概,希望借此增进对佛陀教导的精华——内观方法的了解。
宋元之际,随着佛教的渐趋世俗化,密教的流播范围更为广大,密教信仰也成为佛教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宋元密教与社会的交融互汇这一文化现象为对象,深入探索宋元代社会的密教信仰与生活的关系。第一部分为 绪论 ,分别从 密教及其教理与实践 、 密教的源出与传承 、 密教传入中土及其流播 三个方面综述了密教在印度的形成与发展,传入中土后的传播及其衍变。第二部分由第一章至第三章构成,通过梳理宋元密教经典传译、中土文献及考古发现,以大量实证资料,宏观上较清晰地勾勒出密教在整个宋元历史发展阶段的实态。第四章至第九章为研究的主体部分,以宋元文献为主,就其有关密教内容进行爬梳,通过其中史实与虚构成分进行讨论,从而补充密教在中国社会不同阶段的发展及相关影响。
本书堪称20世纪政治经济领域内最伟大的经典之一。托尼凭借广博的经济知识和翔实的历史资料,以恢弘的气势和华丽的文字,回溯了宗教改革前夕直至17世纪末叶经济生活逐步摆脱神学理论控制的过程,并以此为背景,考察分析了神学理论本身发生的变化,尤其是英国清教的产生、发展和转变,如何影响和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托尼有关宗教思想、道德观念与社会经济活动之间的密切联系和互相作用的论述,可以看作对马克斯 韦伯关于新教伦理促进资本主义发展的著名命题的回应、批评和补充。而在当今世界经济利益和道德思考不再互相隔离,经济伦理越来越成为各界共同瞩目的紧迫问题的情况下,本书甚至比它初次面世时更为引人注目,也更具有启迪意义。
季羡林先生是国内外公认的佛教研究权威,一生对佛教研究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季羡林从语言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切入,修正了原来的很多假设,考证了佛教是间接传进中国来的。全书收录了季羡林先生经典的佛教研究文章,旨在反映季羡林先生重要的佛学研究成果,呈现季羡林先生在佛教研究中体现的思想和文化观。
《道德经导读》是著名学者鲍鹏山教授在多年教学研究的基础上,推出的又一本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导读类全新力作。前有万字导言,系统梳理了《道德经》的版本源流和核心思想。上《道经》,下《德经》,五千言,八十一章,针对每一章原文,有今译,有注释,有导读,《道德经》中不少语言表达已成为我们日常使用的成语,在各章最后也对成语来源做了标注,并增加了相关章节链接,以帮助读者厘清《道德经》的整体逻辑脉络。全书重在导读,《道德经》的文本高度抽象和简约,本书作者通过说明背景、阐明用意、理顺逻辑,并对原义做适当发挥和展开,深入浅出,用精妙的解读帮助读者真正领悟《道德经》的思想与智慧。中国青年出版社推出的“鲍鹏山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导读系列”,含《论语导读》《大学中庸导读》《孟子导读》《道德经导读》《庄子导读
《道藏说略(增订本)》是一部国学普及著作。本书以客观、科学、礼敬的态度对传统经典《道藏》进行全面而系统的现代解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深入浅出地向当代读者普及道经的基本知识,充当阅读道经的学术向导。 全书40篇文章均由该领域具有代表性的学者按照统一的体例撰写。其研究范围以明《正统道藏》为主体,但也有所拓展,涉及藏外道书、敦煌道书、禁毁道经等。书中内容,既有基于《道藏》“三洞四辅”原有分类的内在梳理,也有基于现代道教研究体系进行的客观说明,更有基于现代学科分类对《道藏》中相关史料的总结。每篇文章均条分缕析地梳理所涉主题的传承谱系、代表经典、理论框架、历史价值,介绍其研究现状,并附有建议阅读书目、参考书目,能够为初学者提供入门路径。
汉文《大藏经》是汉译佛教经典与中国历代高僧大德撰写的佛教著作的总汇,卷帙浩繁,内容赡博,所涉及的领域也极其广泛,是中华文明乃至整个人类文化的宝藏。本书系统又详尽地考释了中国佛教文史类典籍的源流及大略,内容分经录、教史、传记、宗系、纂集、护法、地志、杂志等八大部,共收录佛教文史类典籍二百三十部二千四百五十八卷。
本书以张王、祠赛社会、祈雨、祠神信仰传播、正祀与淫祀五个个案为例,将宋代民众祠神信仰置于唐宋社会变革的背景下,全面考察祠神活动存在、演变的真实状况,及其复杂的社会、政治与文化背景。在史料分析的基础上,本书检讨并纠正了前人的若干观点,如正祀、淫祀二元对立,商人是祠神信仰传播的主要力量、社首与会首混淆等,将国内外的同类研究向前推进了一步。
《比丘尼传》,四卷,梁庄严寺沙门宝唱撰。收入《大正藏》第五十卷。卷一录东晋比丘尼十三人,卷二录刘宋比丘尼二十三人,卷三录齐代比丘尼十五人,卷四录梁代比丘尼十四人,总数为六十五人,并附见五十一人。本书是中国佛教史上部比丘尼传记,其著录初见于《开元释教录》。书中保留了诸多关于早期中国佛教和当时社会的珍贵史料,如比丘尼戒的传入,佛教在南朝士大夫阶层中的情况,南朝的佛教制度,以及当时妇女的生存状况,等等;并于每篇传记后附录大量与传主直接相关的文献资料,进一步提高了本书的史料价值。
本专著主要由三个主要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为第一章,从历史的角度宏观概述了俄罗斯民族语言发展史中的东正教因素;第二部分为第二、三章,重点研究东正教词汇,第二章从语言学视角总结了东正教词汇的历时发展和共时状况,对东正教熟语、谚语进行了语言文化阐释;第三章从语言文化学的视角运用联想实验的方法,剖析了当代俄罗斯人东正教词汇联想场中的语言意识;第三部分为第四、五章,通过跨学科的研究方法重点研究东正教观念和观念域,第四章将语言文化学理论运用到文学作品,讨论了《复活》、《美狄亚和她的孩子们》中的 东正教 观念域,第五章将语言文化学理论与宗教学相结合,对 聚和性 宗教观念进行了详细解读。
本辞典是介绍道教的历史、文化和现状的大型专科辞典。共收有词目五千余条。辞典内容涵盖:道教总类、宗派、社团组织、道家和道教人物、教义、经籍、神仙、戒律、节庆、名山宫观、内外丹术、养生术、道教与古代科技、道教与文学艺术、道教重大史实和活动、道教研究机构、道教研究著述、道教在海外的传播等方面。其中所收当代道教组织及其活动、当代重大事件和当代道教研究机构、道教出版物等,以2012年末为截止期限。
《金刚经修心课:不焦虑的活法》是一部阐述人生哲学的 通俗读物。 作者费勇教授二十年的读佛心得,一朝和盘托出,他用一看就懂的生动语言,深入浅出讲解《金刚经》的大智慧,并与现实生活相比较起来,让读者在读懂金刚经精髓的同时,从佛法中学会不焦虑的活法,净化自己的心灵,让生活变得 美好。
对于大乘佛教,通常人们又因其思想内容的差异把它分为空、有二宗。空宗的代表性经典是般若经。中国所见之般若类经典,以玄奘所译之《大般若经》为最,有六百卷之多。此外还有各类小本般若经的编译与流传,其中以《金刚经》与《心经》拥有代表性与影响力。
蒋勋以柔软心书写对生命的眷恋与领悟。京都永观堂、清迈无梦寺、加拿大奈恩瀑布……蒋勋带着《金刚经》,读经、抄经,旅行十方,在心的寺院里一殿一殿地拜去,在洪荒自然里看见生命的不同修行,在文学艺术里照见生命的不同可能,与一切有情众生,领会人生中的舍得与难舍……
中国近世宝卷流行、民间宗教活跃的时期,大致对应于明代中期至清代中期,尤以晚明为盛。晚明民间宗教宝卷大量挪用了道教、佛教名相及儒家性理学术语,藉以表达自身宗教意识。本书秉承观念史分析方法,致力于考索儒释道等多种宗教观念(尤其是道教)在明清民间宗教文本里的投射。首先概述了晚明的宗教意识,厘清晚明民间宗教的基本观点;并分别以黄天道和弘阳教的宝卷为中心,集中研究其内丹学与宗教仪式;更以目连救母故事的各类文本演进为例,分析 孝道 诠释变动所反映的儒释道正统与民间宗教的复杂性纠缠;最后结合晚明宗教潮流,剖释民间宗教之特质。上所胪列,多属开创之举。本书采用了大量珍稀民间宗教原始文献,并结合佛教道教文献、正史、地方志、史料笔记、碑刻记载等中的相关资料,以理性客观的态度,对该课题进行了深入
此书为越南著名禅师一行的代表作,介绍了正念禅修的基本概念、方法,所谓正念,是一种提高专注力,保持思维集中的一种方法,源于印度传统的瑜伽,后被佛教吸收,得到发扬光大,现在作为一种心理锻炼课程在西方非常流行 行走时,修行者应当觉知到他正在行走,坐下时,修行者应当觉知到他正在坐下,躺下时,修行者应当觉知到他正在躺下......无论身体是何种姿势,修行者都应当对此有所觉知。如此修习,修行者才能观照内身,直入正念,安住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