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经》系我国古代东汉时期开始流传的一部道家重要典籍,得到了王羲之等古代大书法家及大政治家、大文豪的重视甚至崇拜,对后世道家流派及民间影响深远。本书包括三部份,上篇为《黄庭经阐微》,共四篇文章,讨论两部《黄庭经》的撰成年代,相互关系,并探讨它们的修行法门,及其对汉代《太上灵宝五符序》、《周易参同契》、东晋上清派存思内神守一法、金代全真教以黄庭为主等修行法门的影响。中篇为《黄庭内景玉经古注今译》,下篇为《黄庭外景玉经古注今译》;中下二篇是以全文注、译及校正经文为主。在注释方面,有古注有今注,古注摘录务成子注及梁丘子注全文,亦兼采冷谦、石和阳等人之注。今注则以析述字义、句义为主,其后并有全章之白话翻译。旨在使其简明易读。
《越用力,越焦虑》 《越用力,越焦虑》一书是世界公认的佛法心灵导师一行禅师的心血力作,写给每一个活在奋斗、慌乱、焦虑、迷茫中的我们,是给千万都市人的生命启示录。 在这个到处充满压力的社会,我们用力的生活,总想让自己活得越幸福越好。然而总是很努力很努力的我们,为什么反而会活得这样辛苦,过得如此慌乱?究竟是我们不够努力,还是一不小心用力过了头? 在本书中,一行禅师用温柔智慧的语言启发我们学习一种掌控生活力度的心灵艺术,阐明了如何通过正念的修习,在工作和家庭中克服焦虑与孤独,获得当下的自由、安宁与快乐。 《你可以不生气》 那《你可以不生气》这本书,如果大家在大陆要找的话,就可以找到海南出版社的版本。在这个怒火充斥的时代,也许我们都该学学书中一些实用的方法。 梁文道,凤凰卫视主
大数据时代,互联网场域宗教與情关涉当代宗教动态及国内国际新形势,对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书以中国佛教的互联网舆情治理为研究对象,从宗教学的质性分析范式、经济学计量分析范式、社会学计算机建模范式、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数据驱动范式等多维路径切入,探索宗教学在数字人文方向拓展交叉研究的路径。
本书介绍了 时代巴勒斯坦地区的 信仰、社会文化和经济气候等重要话题,是一本研究 下各团体对早期 教影响的重要成果。全书分为四卷,包括了巴勒斯坦地区的政治和 状况、该地区的 创新和外来影响、 巴勒斯坦犹太人 生活的真实本质及希腊化的 ;其中对艾赛尼派、巴勒斯坦、祭司的权力、法律、抄经士、创新的起源、天使与魔鬼等内容有深刻且客观的探讨。
《中国古代宗教与神话考》,“意在探寻中国文化的来源”(丁山语),在古神话的考辨、推原方面成绩卓著,显示了深厚的学术功底。丁山在传统的考据基础上运用了比较语文学与比较神话学与宗教学的方法,对史前神话加以初步分析,分析数量之广,考证程度之深,从而使得这部著作具有巨大的学术价值。从文献学角度来说,其成就至今无人能出其右。
《博伽梵歌》是印度瑜伽三大经典之一,讲述了5000年前阿诸那和他的朋友奎师那在印度古战场上的对话。本书是对《博伽梵歌》这一世界性古典文献的非常权威的释论版本,也是西方世界销量优选的《博伽梵歌》版本。作者斯瓦米赋予《博伽梵歌》这部人人喜爱的诗篇以崭新的意义,无论读者是否熟悉印度传统文化,阅读《博伽梵歌原意》都会非常有价值,因为它能使读者理解《博伽梵歌》的永恒魅力,进而走上思想清明、心灵平静之路。译者李建霖对《博伽梵歌》所做的完整解释,使读者能够与真正的印度、古老的印度文化进行直接接触,从而读懂这部玄奥的梵文经典。所有热爱瑜伽的人都应以《博伽梵歌》的权威教导为依据去学习,用智慧分辨各种假象与欺骗,真正从瑜伽的科学和超然知识中获得生命的启迪。
《禅宗语录鉴赏辞典》是一部中型的佛学类鉴赏辞典。全书共54.5万字,由武汉大学教授、珞珈杰出学者、武汉大学中国佛学及佛教艺术研究中心主任麻天祥先生主编。禅宗语录,言简意赅,极富意蕴,一直为人所津津乐道,其本身也是可供鉴赏的文学作品。本书从禅宗众多语录中选取经典且具有启迪意义的语录和案例,加以分类,并进行赏析。为便于读者理解,每篇语录均有注释和鉴赏。为增大图书内容信息量,书后还有相关附录。
此書收錄了明末 禪僧漢月法藏所作的七部重要典籍,包括:《三峰和尚心懺》(1618-1619)、《三峰禪師語錄?淨土直指》(1620)、《三峰於密藏禪師語錄》(編集於1622-1627)、《三峰禪師開發工夫語錄》(編集於1626後)、《三峰藏禪師長水真如寺語錄》(編集於1633-1634)、《鄧尉山天壽聖恩寺三峰藏禪師語錄》(編成於1635),以及《三峰藏禪師全錄》(編集於1661-1670)。這七部文獻的重新問世和整理出版,爲我們系統地了解漢月法藏的禪教、戒律、懺法、净土思想或參禪看話頭的指導,以及其與在家居士和蘇杭寺院互動交流等等面向提供了豐富且重要的材料。
佛教的唯识学,体系博大精深,概念复杂繁多,历来被学人视为难解难入之学。印度护法等著、唐代玄奘糅译的《成唯识论》,为解释世亲《唯识三十论颂》的集注性质著作,是唯识经典的代表性著作,唯识学的集大成之作,也是中国哲学的名著。在中国思想目前,对其进行注解、阐释乃至与其他学问会通的学者,代不乏人。林国良所著《成唯识论直解》,根据《成唯识论》原书内容、结构,辟为六章,对全书进行简要注释、逐字今译和深度评析,既为初学者提供了可靠的入门读本,也为学界开展相关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此书2000年曾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获得学界较高评价。此次出版,作者对书稿内容、文字乃至标点,都作了精细修订,使书稿质量进一步提升,并撰写《再版前言》,将作者十余年来关于唯识论研究的近期新成果作了全面梳理和深入阐发。
费尔巴哈在《基督教的本质》中从人本学唯物主义的立场出发,阐明了基督教神学的秘密,认为它实质上是人本学,分析批判了基督教及神学,批驳了黑格尔思辨哲学关于基督教的错误观点。《基督教的本质》在当时唯心主义占据统治地位的条件下,其中所阐述的唯物主义与无神论思想,对先进的知识分子起了思想解放的影响。
全书十卷,分为“十要”: 要,明代蕅益《弥陀要解》;第二要,宋代遵式《往生净土忏愿仪》和《往生净土决疑行愿二门》;第三要,清代成时《观无量寿佛经初心三昧门》和《受持佛说阿弥陀佛经行愿仪》;第四要,隋代智顗《净土十疑论》;第五要,唐代飞锡《念佛三昧宝王论》;第六要,元代天如惟则《净土或问》;第七要,明代梵琦《西斋净土诗》;第八要,明代妙叶《宝王三昧念佛直指》;第九要,明代幽溪《净土生无生论》;第十要,明代袁宏道《西方合论》。此次以1936年弘化社本为底本,依据现代规范重新予以标点、编排,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而且也能作为 文化的载体促进广大读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认识。
牟钟鉴、张践著的《中国 通史(上下修订版)》全面、系统地论述了中国历 的各种 ,包括原始 和崇拜,传统宗法性 、 、民间 ,由国外传来的 、 、 教及少数民族的 信仰;论述了各种 的起源、发展或传入、传播的过程,各种 的教义、教派仪式仪轨等;各种 之间、各种思想文化之间的交锋、融会。本书构建了一个庞大的、时空交错的理论体系,帮助人们全面了解中国文化特色,探寻中国文化之根。
本书为四川民国的著名学者袁焕仙先生的主要著作结集,共十一部:《榴窗随判》《黄叶闲谈》《中庸胜唱》《灵岩语屑》《酬语》《 心经 三讲》《通禅与王恩洋》《东方学术界之函讨》《统说 庄子·齐物论 》《高山佚韵》,以及《国是主张及宪法意见》等。 本书所收录篇章,都是根据现仅尚存的雕版所精校。本书的出版,将会对四川民国时期的文化风貌有所呈现。传统治学,蜀人治学,所谓“圆融三教”,但究竟如何“圆融”,如何“以佛释儒”“以儒解佛”,这是中国哲学的大问题,尤其作为蜀学的一大特征,究竟蜀人之学是如何进行的,后人的时时提念但又常常似是而非。本书就以此为展现,将中国传统文化的进学方式详细的展陈于前。而本书的另一价值,是袁焕仙先生及其门人弟子的参学活动,其学、其说、其行的详细记载,也使得本书具有*高的史料
本书以厚重的哲学史功底和深邃的哲学理论眼光,对《圣经》的全部经文做了系统、精辟、有创意的哲学解释和全景透视,使理性与信仰、真理与启示、拯救与历史、神学与科学融会贯通,书中可圈可点之处比比皆是,可使有理想之人持定心志、开阔视野。
“古灵宝经”是指敦煌本《灵宝经目》所著录的一批早期 灵宝经典,是近半个世纪以来 研究 为集中的领域之一。本书为专题研究,共分八章。前五章从文本研究入手,通过详细解读,对古灵宝经的基本问题进行了 加专门深入的研究;第六、七章探讨了古灵宝经的分类法和研究方法问题,认为小林正美和刘屹的研究存在重大缺陷和局限性;第八章直面 外学术界的各种重大分歧,对如何进行学术创新和学术批评进行了反思和总结。
水尾圣娘信仰起源于文昌的论据比较充分,而起源于定安依据不足。水尾圣娘信仰在东南亚地区华人社会有着广泛分布。在海外尤其是东南亚地区,分布广泛、影响较大的是海神水尾圣娘。文昌水尾圣娘庙祖庙与海外有着 广泛的联系,地位 独特而重要。 文昌水尾圣娘祖庙有170多块碑刻,丰富的内容比较翔实反映了改革开放后该庙与海外华人的广泛联系。本书也收录了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等国水尾圣娘庙的丰富资料,它们反映了水尾圣娘信仰在东南亚的传播、发展及影响。
陈兵所著的《佛教心理学》从现代心理学和佛法的双重视角,对古今中外各系佛教思想的核心——有关心灵的学说,作了一番现代整合,忠实地浓缩了佛法的精华,作出使现代人容易明白的诠释。本书既有深刻的理论论证,又有治理自心、完善人格,乃至明心见性,获得大智慧、大安乐、大自在的具体技术,是一部深入浅出的学术力作,是佛教心理学的很好教科书,是学佛修行的必要辅导,为心理学工作者提供了精深博大的参照体系,为广大佛学和心理学爱好者提供了学习佛法的方便。
挑选了有关三教关系研究的论文共40篇,主要选择自民国以来直至现代学界有关这一专题的研究论文。 所选论文来自靠前和港、台学术刊物,另外还有少数出自对儒释道感兴趣的国外汉学家之手。 论文作者有前辈大家,也有近年来活跃于学界的新秀。 编选的主题按照三教关系、儒释关系、儒道关系、道释关系等来分类,意在反映三教关系的方方面面。 张广保、杨浩编著的《儒释道三教关系研究论文选粹》为北京大学儒学研究院为推动学术界三教关系研究而编辑的一部参考资料选编,填补了儒释道三教关系研究资料的空白,为学界了解儒释道三教关系提供了一个窗口,具有长远的史料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