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思想史》是西方著名宗教史家米尔恰·伊利亚德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一部综合反映20世纪西方宗教研究成果的巨著。本书全方面地展示了人类历史上各种纷繁复杂的宗教现象的发展过程,伊利亚德特别注重了那些对人类发展产生重要作用的宗教思想的创新,突出了人民在遭遇深层危机之际是如何通过宗教的创新来解释、摆脱和化解这写危机的。但是伊利亚德强调任何宗教思想的创新都不是凭空而起的,都以一定的传统宗教思想为基础。伊利亚德在书中大量吸收和融合了20世纪在专门宗教领域中其他大师级宗教学者的研究成果,同时还特别关注了一些被以往宗教史家所忽视的宗教思想,因而极大地丰富了人们对于宗教多样性和复杂性的认识。
享誉世界的著名社会人类学家贝拉教授《人类进化中的宗教:从旧石器时代到轴心时代》,这是他30多年孜孜矻矻的研究结晶,也是他的人生收官之作。 罗伯特·贝拉吸收海量的生物学、人类学和历史学文献,继承自黑格尔、涂尔干和马克斯·韦伯以来的宗教研究传统,系统而博学地重构了历史中的宗教。 以距今一万年为上限,公元前第一个千年为下限,书中从社会学角度分析人类早期文明至轴心时代的宗教演变,渐次讨论部落宗教,上古时代的宗教,以及轴心时代的以色列、古希腊、中国和古印度的宗教。 杜维明:“这本书受到了哈贝马斯、查尔斯·泰勒、汉斯·约亚斯和贝拉学生萧阳的高度赞扬。我们一致认为,这本书可能是自马克斯·韦伯以来,对宗教的历史和哲学的研究至为重要的原创性著作之一。” 著名思想家哈贝马斯评论道:“这部巨著是一位领军性的
本书从中国历代典籍中辑录了有关传统医学经典数十种,系统整理了传统医学中健康调理的主要理论和实践经验。全书内容包括《抱朴子论》《存神炼气铭》《叩齿诀》《临目诀》等典籍,全部内容按古籍整理方法进行了新式标点校勘,为当代各界人士研习与研究传统健康文化提供了珍贵的文献典籍。本书有相当的学术研究价值和实际指导意义。
《生活禅纲要》是以当代禅门巨匠、生活禅创导者、人间佛教的重要实践者和推动者——净慧长老的生活禅理念体系为指导思想,以禅宗的圆顿见地与信念为核心,契理契机地将生活与修行、出世与入世、宗门与教下、自利与利他融摄为一体,承继了中国汉传佛教的“以禅为心,以律为行,以净为归”的历史格局。全书追本溯源,以通俗流畅的现代语言,对生活禅的方方面面做了详切明了的论述,可谓对整个汉传佛学精华的总持及现代阐释,是一部全面系统的生活禅教材。
本书是作者多年从事宗教学理论探索的一个系统总结。作者将宗教信仰作为宗教学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深入探讨了宗教信仰的 虚 与 实 、宗教性与宗教形,以及所谓 无形 宗教等问题,以便能更深刻也更全面地理解宗教的本质及其社会历史作用。书中也探讨了宗教与政治的双向的和复杂的互动、宗教与法治的关系等经典问题,除此之外还有对宗教现象学、中国民间信仰等前沿问题的探索,以及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及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的探讨。本书作为作者长期从事宗教学理论研究的系统总结,对我们正在进行的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宗教学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古印度龙树著、后秦鸠摩罗什译的《大智度论》100卷,为中国佛教的重要论典。存世年代*早的敦煌写本《大智度论》,保存了此书的早期形态,具有多种学术价值,但长期以来一直缺乏系统整理研究。本书在全面普查已刊布的敦煌文献的基础上,以敦煌写本《大智度论》为研究对象,充分吸收前人研究成果,以敦煌写本与传世刻本相证发,将校勘学与传统文字、音韵、训诂的方法相结合,综合采用对校、本校、他校、理校四种校勘方法,首次对500号左右的《大智度论》写卷从解题、字词、句读、注文等方面进行全面整理研究,力求全面展示敦煌写本《大智度论》的原貌,为学界提供一部校勘谨严、内容真实可信的汇校整理本,使这部佛典的学术价值充分发挥出来。
本书主要依据山东灵岩寺碑刻文献等新出材料,以中国佛教史的发展脉络为背景,对5-14世纪灵岩寺的历史进行研究。僧朗入泰山(351),是山东佛教史的正式开端。灵岩寺则由晋宋之际(420)法定祖师创建。隋唐时期灵岩寺开始进入兴盛,慧赜、降魔藏、慧崇等高僧辈出。义净对灵岩寺律法谨严给予极高赞扬。会昌灭佛时期,灵岩寺经历了短暂的衰败后,又很快复兴。北宋前期灵岩寺采用甲乙徒弟制,熙宁年间改为十方寺院,此后不久开辟了代际传承的住持制度,并一直延续到明代。禅宗体系中云门宗、临济宗黄龙派、曹洞宗重要领袖先后主掌寺院,奠定了山东灵岩寺北方佛教重镇的地位。
在特伦特大公会议期间(16世纪),神父们一致同意,将《神学大全》与《圣J》和教皇的教令一起,摆放在祭坛上,昭示它们乃人们寻求智慧、理性、灵感和各种答案的源泉。 既是一部中世纪神学著作,也是一部哲学著作,素有基督宗教 百科全书 之称。推行的是一条主知主义即理性主义的路线。 全书共三大集。其中集 上帝论 ,着重阐述的是基督宗教神学的本体论。第二集 伦理学 ,实践哲学。第三集 教义学 ,着重阐述道成肉身、基督论和圣事论。【神人神】 此次出集,7卷五册。(1)论上帝的本质,(2)论三位一体,(3)论创造,(4)论天使,(5)论六天工作,(6)论人,(7)论上帝的管理。
享誉世界的著名社会人类学家贝拉教授《人类进化中的宗教:从旧石器时代到轴心时代》,这是他30多年孜孜矻矻的研究结晶,也是他的人生收官之作。 罗伯特·贝拉吸收海量的生物学、人类学和历史学文献,继承自黑格尔、涂尔干和马克斯·韦伯以来的宗教研究传统,系统而博学地重构了历史中的宗教。 以距今一万年为上限,公元前第一个千年为下限,书中从社会学角度分析人类早期文明至轴心时代的宗教演变,渐次讨论部落宗教,上古时代的宗教,以及轴心时代的以色列、古希腊、中国和古印度的宗教。 杜维明:“这本书受到了哈贝马斯、查尔斯·泰勒、汉斯·约亚斯和贝拉学生萧阳的高度赞扬。我们一致认为,这本书可能是自马克斯·韦伯以来,对宗教的历史和哲学的研究至为重要的原创性著作之一。” 著名思想家哈贝马斯评论道:“这部巨著是一位领军性的
本书主要是展示宗教改革这一波澜壮阔的历史大事变和社会大飞跃,并非常具体、生动地呈现了基督教从新教改革到天主教革新这段云谲波诡、惊涛骇浪的历史。此卷的探讨还特别注意细节,集中讨论了这一历史上教会分裂对整个拉丁教会传统的影响、面对革新思潮天主教的相关回应、以及此后对于东方社会中政教关系发展的影响等。其研究的触角还涉及相关社会的政治、文化、思想、神学、礼仪、圣职、艺术、习俗等多个方面。另外,这一卷还以更加广阔的视野探讨了欧洲及欧洲以外基督教与犹太教、印度教、佛教之间的关系,真正进入了跨宗教对话的时代。
互联网 宗教研究领域前沿、研究议题丰富,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此领域研究的开展需研究者敏锐地发现问题、详地探索机制、深邃地挖掘原理,并提出独特见解。本书分别从前沿研究、数字治理理论研究、理论概念辨析、互联网宗教信息、互联网宗教与数字人文的对话以及研究动态六个方面展开研究。 前沿研究 着重宏观架构和学术前沿, 数字治理理论研究 强调全局性、即时性和跨学科性, 理论概念辨析 紧扣学科框架整构和概念辨析, 互联网宗教信息 注重当代性、应用性, 互联网宗教与数字人文的对话 关注中国宗教学在数字人文方向的开拓成果, 研究动态 聚焦学术交流平台和学科话语体系建设的主体进展,进而呈现学科制度视角下 互联网 宗教研究的体系化建设动态。
文明交流互鉴是东南亚宗教研究领域亟须深入的重大命题。本书坚持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以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为指导,汇聚了宗教学、历史学、人类学、政治学、国际关系、社会学等多学科专家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其内容不仅从宏观层面呈现东南亚多元宗教与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进程,也从微观与个案视角观照到跨境民族及其宗教文化交流的内容、特点,研究东南亚宗教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历史经验和价值,揭示出东南亚宗教所深度关联的文明交流进程、文化互动机制,探索在东南亚宗教传承发展中深化文明交流互鉴的路径。
本套丛书 辑十册,按照统一的体例全面释读、整理和研究俄藏西夏文《大宝积经》前39卷的内容。俄藏西夏文《大宝积经》原底稿共120卷(共三辑),文献被收藏于俄罗斯科学院,书稿即依据 公布的来自俄罗斯的 手文献照片,遵照国际东方学“四行对译”标准,对西夏文进行包括“标音”“对译”“译文”和“注释”等形式的文本释读,译注的具体佛经有《无边庄严会》《密迹金刚力士会》《净居天子会》等,并 刊布上述佛经的西夏文录文,进而与汉文原典相对照,连同后面第二辑和第三辑全部出版后将称得上是迄今 外所见经过规范解读的、 为丰富的西夏学文献资料。
忽滑谷快天(1867—1934)是日本曹洞宗学僧、文学博士,曾任驹泽大学校长。他在禅宗史、禅学思想史方面的研究有独到之处,著有《禅学思想史》《禅学批判论》《禅学新论》《达摩与阳明》等。 本书是日本禅学和禅宗研究领域划时代的巨著,被誉为禅学思想史研究的杰作。作者根据汉译佛教经典和中国佛教著述资料,从准备时代、纯禅时代、禅机时代、禅道烂熟时代之前期、禅道烂熟时代之后期和禅道衰落时代六个方面,论述了中国禅学从南北朝至清初逐渐形成、盛行和衰落的演变历史,指出了禅宗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禅法特点。
本书以浙江近古(宋元明清)道教方志为研究对象,将文学研究和宗教研究相结合,且运用目录版本和文献学方法进行考证和辑佚,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创新性。文中对道教方志的内涵与外延重新做出界定,并藉以辨析存世道教方志的属性,对存世和存目浙江道教方志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整理,分析了道教方志的刊刻与收藏情况。成果从教派传衍情况、儒释道三教交流、道教宫观管理制度和崇祀文化的记录三个方面重点探讨了浙江道教方志的宗教学价值。根据道教山志、宫观专志和道教祠庙志的分类,以浙江存世道教方志为依本,参稽相关史志,系统考察了道教宫观和教派的内部运作情况、道教与官方和民间的交流情况等,从微观的角度力求还原道教的实际生存状态。成果从与史家方志的区别、道教方志的文体分类与特点、所辑作品的思想内容方面探讨了道教方
该书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组织24位同事共同编撰、梳理的1949年以来中国学者对五大宗教及其他新兴宗教的研究成果,并邀请了11位学者对不同章节进行了细致审稿,紧扣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考虑到跨学科、不同学科交叉和融合的发展趋势,完善了自身的科研组织方式,促进了宗教学领域的学术交流及互动,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着学术 传帮带 的作用。 该书着力于对宗教学领域的系统性和综合性的总结及回顾,开展了多视角和跨学科的协同合作,在编撰过程中,跨学科的融合发展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动,学科基础建设也更加扎实,对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解决人类面临的共性问题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宗教学学科视角。
《五灯会元》共20卷,是中国佛教禅宗史书,系增删“五灯”而合成。“五灯”系指先后于北宋景德元年(1004)至南宋嘉泰二年(1202)近二百年间分别成书的五部禅宗灯录:《景德传灯录》《天圣广灯录》《建中靖国续灯录》《联灯会要》和《嘉泰普灯录》。全书依禅宗五家七宗之派别分卷叙述,收录过去七佛、西天二十七祖、东土六祖、青原下十六世及南岳下十七世等诸付法禅师共两千余人之列传,是研究禅宗史的重要资料。 本书由苏渊雷教授整理,以影宋宝祐本为底本,以清龙藏本、日本续藏本为参校本进行分段标点,增补总目。
《摄论学派研究》基于综合式研究方法和解脱诠释学,以唯识古学与今学的比较为中心,对中国南北朝佛教学派中的一个重要学派“摄论学派”进行整体研究。作者基于大量原始资料,一方面对如来藏思想与唯识思想、唯识古学与唯识今学等进行了认真细密的比较研究并揭示出其特质与异同,另一方面吸收西方语言哲学、现象学等研究成果对摄论学派的思想进行了现代诠释,尤其是通过比较研究对该学派代表人物真谛的思想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与论述。本书对于唯识古今学异同之探讨、对于摄论学派思想之解读及对于真谛思想之剖析等都颇具新意,于中国南北朝佛教学派研究乃至佛教中国化研究领域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在当今 全球化 的国际局势中,文化意识和文化战略的地位已越来越突出,而在文化发展、文化建设和文化交流中,宗教研究是其*为重要的领域之一。宗教学与其他学科一样,受历史变迁、外部环境的影响,有着不同的发展阶段,此外,由于背景复杂、定位困难、领域广泛以及问题敏感,又有着自身的特殊性。作为仍在形成中的学科,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既是一种学术自觉,也是一种社会责任。《当代中国宗教学研究(1949-2019)》旨在总结、梳理当代中国学人在宗教研究上的所思所想,所取得的成绩和不足,以便抓住当代中国宗教学这七十年历程的研究重点和特点,借此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使宗教学这一学科在未来更加繁荣,更有作为。值得一提的是,本书由宗教学各领域的著名学者和在相关研究上业有专攻的专业人员来撰写,由于角度不同,问题意识有别,体
《生活禅纲要》是以当代禅门巨匠、生活禅创导者、人间佛教的重要实践者和推动者——净慧长老的生活禅理念体系为指导思想,以禅宗的圆顿见地与信念为核心,契理契机地将生活与修行、出世与入世、宗门与教下、自利与利他融摄为一体,承继了中国汉传佛教的“以禅为心,以律为行,以净为归”的历史格局。全书追本溯源,以通俗流畅的现代语言,对生活禅的方方面面做了详切明了的论述,可谓对整个汉传佛学精华的总持及现代阐释,是一部全面系统的生活禅教材。该书初版于2023年10月甫一出版,即得到读者关注,销量过万。同时,作者通读全书时发现一些可提升改进的内容,也收到读者对图书内容和文字的意见建议。此次修订,是编委会针对初版存在的部分文字校对、义理表述方面的问题和不足,结合读者反馈意见进行修改后的版本。
本书是关于《十王经》的研究专著,旨将东亚地区人民的丧仪习俗——十王信仰的由来与发展变化阐清释明。全书七章。前两章探源世界诸大宗教相关地狱审判的观念,说明中国本土十王信仰产生的基础。第三章为全书核心,详述中古时期《十王经》文图的出现与演变发展。第四章介绍中国各地与十王信仰相关的窟像寺殿雕绘。第五章介绍十王信仰下的斋事践行与追福法会。第六章讨论十王信仰由中国东传影响日本与朝鲜半岛。第七章简述近古及现代,各种艺术表达和宗教仪式中呈现的十王信仰。本书不但对敦煌与各地发现和传世的文图经本详加梳理,并且实地考察、归纳十王龛像设和绢纸壁画图像,阐明地藏菩萨十殿冥王的信仰习俗之生成流变,说明此一丧祭习俗是由佛教观念与传统儒家思想为核心、结合融汇中外文化一些具体内涵,从而形成丧礼祭仪之风俗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