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严法师教禅坐(增订本)》是圣严法师指导禅修的一本通俗实用的著作。禅修是调节心灵的一种方法,一般通过静坐,采用止观,使心情平静,获得身心的安宁,心态的平和,缓解现代人身心的压力和疲惫。通常的禅修一般是以静坐为主,《圣严法师教禅坐(增订本)》不仅介绍静坐的方法,还有圣严法师自编的运动的禅修方法,并配有指导图片,是一本很实用的调节身心的好书。
本书是费尔巴哈的一本重要书籍,作者在本书中进一步论证了他的唯物主义思想,认为人的依赖感是宗教的基础。基督教认为宗教是人生下来就有,自然而然地具有的观点是错误的,自然是宗教*初的原始对象,从根本上揭示了宗教的本质。
《魔鬼家书(修订版)》亦译《地狱来信》,是一本纯粹想象的通信集。通信的双方,一个是位高的 私酷鬼 副部长,另一个是初级的试探鬼 瘟木鬼 ,二者乃叔侄关系。二鬼以书信方式交流诱惑人的伎俩,恶毒地揭露人性中的丑陋与 疮疤 。不过,两个鬼虽表面惺惺作态,暗地里却也尔虞我诈,渴望*终能够 吞噬 对方。 书中,C.S.路易斯展开想象,绘声绘色地描绘魔鬼的语调,以魔鬼之口对人之本性进行深度挖掘,让人在捧腹后亦自省,透视自己意识中的真实动机,认清自己的本来面目。
昂苏尔 玛阿里编著的这本《卡布斯教诲录》以睿智深邃的思想、诱导劝诫的口气、言简意赅的语言,论述了波斯中世纪的宗教信仰、伦理道德、社会生活、风俗习惯、科学文化、国家管理、经济、军事、哲学思想等各方面的问题。其书寓理于文、警策隽永,议论中夹有许多有趣的故事和格言诗句,颇引人入胜、寓意深刻。其书既是一本社会科学著作,又是波斯古代的优秀散文作品。
《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是尼采的一部未完成、生前也未发表的早期著作,写于《悲剧的诞生》之后,约1873年左右,并与《悲剧的诞生》一脉相承。全书主要是介绍和论述5位希腊哲学家:泰利斯、阿那克西曼德、赫拉克利特、巴门尼德和阿那克萨哥拉的思想。这本书并没有像通常的哲学史那样,对著名的哲学家们做概览式的叙述;而只是择取每个哲学家的思想中□有个性的,能□鲜明地体现出其个性的言论。正像尼采本人在序言中所说, 通过三件轶事,便可给出一个人的肖像。我试图从每个体系中抽出三件轶事,对于余下的,则只能忍痛割爱了。 这样的手法摒弃了平常又冗长的历史性论述,从而在叙述事实之外还实现了对事实的□□。
什么是比知识、智能更高的状态?心如何才能自由自在?人如何通达生死而出于生死?种种我们面对生命的处境和疑惑,《心经》都有最核心深入的解答。星云大师讲《心经》,透过一则又一则生动的故事,以及佛法的真义,让我们了解《心经》、活用《心经》,在生活中成就最本然、好看好的生命。
本书是我国著名学者王治心先生的一部重要著作。在这部著作中,作者分六章,叙述了从上古以迄近今中国宗教思想演变的历史。作者特别注重在周秦以后思想上的变迁,在周秦以前所采取的史料,认为比较不可置信的,概不列入;间有引用古书之处,亦以怀疑态度出之。这部著作可以说是我国宗教史研究上的一本奠基性的著作。
《宗教》是当代著名的哲学家雅克 德里达、伽达默尔等人在意大利举行的一次关于宗教的会议的论文集。这次会议的论文有: 信仰与知识 , 踪迹的踪迹 , 作为事件和解释的宗教经验 , 荒漠,道德,遗弃 等。在这些论文中,哲学家们讨论了当代所面临的严重的宗教问题,提出了各自的思考。
文殊师利菩萨不二法门有众多经典,本书选出两本诠释其密意。所选两经为《文殊师利说般若会》及《文殊师利说不思议佛境界经》。选这两本经的原故,是由于两经所说彼此可以融汇。《文殊师利说般若会》,是由不二法门来说空性,说法与"缘生性空"亦无相违。
这是一位老人写给孩子们的信札。 这位老人因为写了童话《纳尼亚传奇》,吸引了许许多多的孩子,不分地域,不分种族 雪片一样的书信从四面八方涌向这位老人。他的名字叫:C.S.路易斯。就这样,路易斯开始了与无数个小读者的漫长通信。 《关于 纳尼亚传奇 的那些事:给孩子们的信(精装修订版)》收集了97封C.S.路易斯给孩子们的信,这些书信大都围绕《纳尼亚传奇》的话题展开,时间跨度20余年,直到路易斯去世的前一天,这些信未曾中断。路易斯以他纤敏柔细的心,默默地搭建着一道道通往孩子们心灵的桥,也让孩子们走进自己的心灵。
北欧、肥腴月湾、爱琴海沿岸、尼罗河畔……凡是神话发达的地方都流传着一则类似的神话故事,虽然情节各依地理风貌和民族想象变化多致——有一位神,死了,却又复活;他的死给大地带来新的生机。 在牛津大学教授古典文学的大学者C.S.路易斯,将这些神话玩味再三,仿佛倾听到上帝要传递给人类“道成肉身”的信息,亘古以来,沿着人类意识的幽峡不断回荡,至今不绝……读《裸颜》不要止于从中捕捉与信仰基石相合的寓意,因为路易斯的目的不在把赛姬神话抽空成为某些原理,而还在于把被教义化了的信仰还原为耐人寻味、需要人用心灵加以体会的神话。
现代美国社会的工作伦理是建立在新教工作伦理之上的,其演化过程大致经历了四个主要阶段:*阶段是殖民地初期到18世纪中叶 大觉醒 运动结束,属于清教工作伦理。第二阶段从18世纪中叶到内战结束,清教工作伦理完成其去宗教化,确立了以追求个人经济成功为目标的工作伦理。第三阶段从内战后到20世纪20年代,即传统工作伦理初遇挑战的阶段。第四阶段从罗斯福新政到现今,这是传统工作伦理的颠覆期,以福利国家的确立与发展为标志。
在当今很多基督新教群体中,古代教父的传统被丢弃或边缘化的现象非常普遍。由D.H.威廉姆斯编著的《重拾教父传统》指出,宗教改革所倡导的 唯独圣经 原则并不是对教会传统的抛弃。其实,无论从历史的角度还是从神学的角度,圣经的使用和教会传统之间都存在内在的关联。当代的基督教若想持守正统教义,就不能仅仅诉诸圣经或圣灵对个人的指引,同时还必须重拾早期教会的解释传统。 《重拾教父传统》的历史与神学研究十分扎实,对于构筑福音派与教会传统之间的桥梁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书是费尔巴哈的一本重要书籍,作者在本书中进一步论证了他的唯物主义思想,认为人的依赖感是宗教的基础。基督教认为宗教是人生下来就有,自然而然地具有的观点是错误的,自然是宗教最初的原始对象,从根本上揭示了宗教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