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月录》,全称《水月斋指月录》,三十二卷,明万历间骡汝稷编纂。全书记述禅宗世次,上始过去七佛、西天祖师、东土祖师,下至宋大慧宗杲止,共禅宗传承法系650人之言行事略,机缘语句。全书具有一般禅宗灯录的特色外,还附裁了许多禅宗名宿的拈颂评唱以及作者的辨析论议,收录禅宗公案1700余则,自问世以来十分流行,“甚至斗大茅庵,亦皆供来,腰包衲子,无不肩携”,广为僧俗两界奉读,是参禅证道、明心开慧不可不读的祥宗名著。
本书先后介绍了世界七大 —— 、 、儒家、道家、 、 、 教的传统,以及各种原初 。作者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用说故事、讲历史与哲学思辨的方式,把世界 中蕴含的生命智慧传达给大众。书中汇集了作者三十余年的教学与研究成果,新增加了世界 艺术内容,以便通过优美的文字和精彩的图片充分展现了世界 的精神内涵。 史密斯尝试把世界 的精神性和艺术性传达给大众,环绕 所蕴含的社会价值,深入挖掘人性的奥秘。书中的内容丰富而精彩,语言生动流畅、通俗易懂。本书自1958年出版以来,累计畅销200万册,已成为美国各大学 的人文通识经典。
《中国人关于神与灵的观念》为 西方思想文化译丛 之一。 作者理雅各,英国近代著名汉学家,*个系统研究、翻译中国古代经典的人。他与法国学者顾赛芬、德国学者卫礼贤并称汉籍欧译三大师。本书,是理雅各为美国传教士文惠廉的《论将 Elohim 和 Theos 正确地译为汉语的辩护文》而作,通过引述经史子集中有关 神 、 上帝 、 灵 等概念与基督教信仰中的 God 对比,论证中国人关于神与灵的观念,内容涉猎西方多种文化与语言的比较。
严蔚冰先生整理编著的新版《达摩易筋经》,在全面展现古本《易筋经》原貌的同时,针对现代生活的特点和需要,突出了其养生保健的功能,为读者提供了一套简便易学的养生功法。全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对“本衙藏板”《易筋经》进行整理、注释,旨在保存和还原功法的本来面目。第二部分系作者根据自己的传承和多年的实践经验,详细讲解达摩易筋经的理论、功法,辅以完整的演练指导图解,并随书附赠教学挂图,提供演示视频。
《中国社会中的 》是研究中国 、社会和文化的经典作品,被誉为研究中国 的“ ”。 全书对中国 进行了 全面的分析与阐述,详细考察了中国社会中各种类型的信仰,以及 政治、经济和儒家学说的关系,描述了中国社会与 的整合状况。本书试图回答:在中国社会生活和组织中, 承担了怎样的功能,从而成为社会生活和组织发展与存在的基础,而这些功能是以怎样的结构形式来实现的?
本书共分七章,详细介绍了佛教创立前的社会与宗教背景、原始佛教的创立与传播、原始佛教经典《阿含经》的内容及大乘佛教的兴起。要全面了解佛教,必须掌握其宗教、文化背景,婆罗门教等先于佛教的宗教对释迦牟尼从王子到觉悟者的历程产生了深远影响。佛入灭后,其弟子们集结会诵形成的《阿含经》,揭示了原始佛教的基本教义和哲学思想。由于对教义理解的差异,佛教分裂为上座部与大众部,从而进入部派佛教时期,而大乘佛教在大众部教义的基础上逐步发展成熟,推动佛教迈向新的高度,开创了佛教传播和发展的新纪元。
本书将迈蒙尼德的《迷途指津》置于“自然”与“律法”的张力中加以考察。作者致力在迈蒙尼德高度微妙又晦涩的笔法中,从上帝的属性、开端论、神车论、预言和神意等不同主题出发,辨析他游走于哲学与律法间的真正立场。 作者主张,“自然”概念是理解《迷途指津》的一把钥匙,“自然”是哲学的替代概念,是迈蒙尼德用于解释世界的运作并暗中拒斥“神意”及“神迹”的基石。在解经与哲思的交织中,《迷途指津》的任务具有双重性:一方面,迈蒙尼德要澄清并捍卫哲学,另一方面,他也要维护犹太律法,不过,这 并不意味着他在调和哲学与律法。
“古灵宝经”是指敦煌本《灵宝经目》所著录的一批早期道教灵宝经典,是近半个世纪以来国际道教研究最为集中的领域之一。本书为专题研究,共分八章。前五章从文本研究入手,通过详细解读,对古灵宝经的基本问题进行了更加专门深入的研究;第六、七章探讨了古灵宝经的分类法和研究方法问题,认为小林正美和刘屹的研究存在重大缺陷和局限性;第八章直面国内外学术界的各种重大分歧,对如何进行学术创新和学术批评进行了反思和总结。
本书是一部学术研究著作。在中国古代佛教的文献中,《南海寄归内法传》是一部具有特色的著作,作者义净,是唐代的僧人。《南海寄归内法传》是义净赴印求法期间所著,详细介绍了印度及其所历南亚诸国所行佛教仪轨40条,为研究公元七世纪前后印度和东南亚地区的佛教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本书的内容,即以义净的《南海寄归内法传》作为研究对象,提出一些以前没有人提出过的问题,详加分析,同时尝试得出结论。作者希望,通过这样的研究,能够增加今天对七世纪前后印度与南海地区佛教发展的状况以及历史上中印文化交往过程的理解。全书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为研究成果,后一部分为文献的校注。
本书以宋代圆悟克勤大师所著《碧岩录》原文为蓝本,重新进行现代释读,全书收录了一百则富有智慧启迪的公案,并附有百首现代诗歌唱词,让读者能从每则公案当中都都受到启发。全书每一小节的具体结构是:一、具体讲述公案故事内容,其中夹注一些评语。二、对该则公案加以评点。三、附现代诗歌一首,启发读者。本次出版,作者对毎则公案都做了深入浅出的解读,便于读者更深刻地领悟。胡赳赳,作家、文化研究者。马一浮学派第四代传人。
本书在将敦煌寺院会计文书分为便物历、施物历(含施物入历、施物破历、施物交割历及历状)、施物出卖历(含唱卖历和货卖历)、分儭历、什物历、诸色入破历(含入历、破历和入破历)、帐状和凭据等几大类的基础上,结合其他出土文献和传统文献,从起源、性质、结构、记帐格式、记帐方法、残卷的拼接缀合等方面对敦煌寺院会计文书进行了分类整理研究,同时又从 社会史、寺院经济史等角度对敦煌寺院会计文书的内容进行了讨论。
对当代中国人而言,财神一直是家庭祭仪和新年礼俗中的标志性神祇,对财神的崇拜是日常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然而,尽管供桌上的财神神像十分常见,但绝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财神信仰根源为何。 五通神最开始是山魈一类的精怪,邪性是他最鲜明的特征。他不是文化英雄、美德化身,相反,他恃强凌弱,体现了人类最丑陋的恶习、贪婪和欲望。但从18世纪起,其变体五路财神成为掌管世间财富的优选神祇、江南财神信仰的核心。 万志英以大众或通俗宗教为大框架,审视了五通信仰的缘起和漫长演变。这份时间跨度长达三千年的研究,充分展现了中国宗教文化中神灵的邪恶面,及其在道德上的暧昧与矛盾,使我们得以窥视不同时代背景对普通人生活和思想的影响。
本书先后介绍了世界七大 —— 、 、儒家、道家、 、 、 教的传统,以及各种原初 。作者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用说故事、讲历史与哲学思辨的方式,把世界 中蕴含的生命智慧传达给大众。书中汇集了作者三十余年的教学与研究成果,新增加了世界 艺术内容,以便通过优美的文字和精彩的图片充分展现了世界 的精神内涵。史密斯尝试把世界 的精神性和艺术性传达给大众,环绕 所蕴含的社会价值,深入挖掘人性的奥秘。书中的内容丰富而精彩,语言生动流畅、通俗易懂。本书自1958年出版以来,累计畅销200万册,已成为美国各大学 的人文通识经典。
本书共分七章,详细介绍了佛教创立前的社会与宗教背景、原始佛教的创立与传播、原始佛教经典《阿含经》的内容及大乘佛教的兴起。要全面了解佛教,必须掌握其宗教、文化背景,婆罗门教等先于佛教的宗教对释迦牟尼从王子到觉悟者的历程产生了深远影响。佛入灭后,其弟子们集结会诵形成的《阿含经》,揭示了原始佛教的基本教义和哲学思想。由于对教义理解的差异,佛教分裂为上座部与大众部,从而进入部派佛教时期,而大乘佛教在大众部教义的基础上逐步发展成熟,推动佛教迈向新的高度,开创了佛教传播和发展的新纪元。
《犍陀罗佛教艺术》中译本最早于 1989 年在甘肃教育出版社出版,上市后受到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被奉为经典译本,至今不乏求购者。35年后甘肃教育出版社再版,将图版全部替换为高清大图,并对个别翻译文字作了更为准确的修订,并且在排版上图文穿插,更方便读者对照阅读。王冀青先生首次将犍陀罗学引入国内,成为我国犍陀罗学的奠基人,本书也是国内研究犍陀罗的入门经典著作。
《老子化胡经》至少在南朝萧梁时已经行世,是道教徒为打击、压倒佛教而编造出来文献,具有重要的思想意义。元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道教与佛教论争失败,《化胡经》被禁绝,从此完全亡佚。直到二十世纪初,才在敦煌藏经洞中发现若干唐代写本。《老子化胡经校注》收录了藏经洞发现的所有《化胡经》写卷共七种,又根据写卷内容划定为三种类型,分别称之为“十卷本”(斯1857、伯2007、斯6963、伯3404、伯2004,分别对应序、卷一、卷一、卷二、卷八、卷十)、“灵宝本”(斯2081)、“别本”(伯2360),并在此基础上录文、作注。又广泛搜罗教外教内文献六十余种,编纂了“老子化胡经佚文”“老子化胡说相关文献”“老子化胡经相关史料”三个附录,篇幅几占全书一半,材料极为丰富。
《佛典语言及传承》是日本创价大学国际佛教学高等研究所教授辛嶋静志的论文集,集结了辛嶋教授过去二十年来用中日等文字写成的二十篇论佛典语言及文献学的论文。前一半是有关汉译佛典的论文,后一半是用文献学来探讨佛教思想史的研究。最后一篇是藏文佛经的研究。《佛典语言及传承》是辛嶋静志论著在中国的首次系统出版,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