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阅读《中国古代术:中国世俗研究》,你将知道许多有关我国古代术的知识。全书除前言、序言和后记外,共分四个部分,它们分别是:术的缘起、术的基础理论、四柱的具体方法以及术的批判等。
通过阅读《中国古代术:中国世俗研究》,你将知道许多有关我国古代术的知识。全书除前言、序言和后记外,共分四个部分,它们分别是:术的缘起、术的基础理论、四柱的具体方法以及术的批判等。
《古方术研究导引》是马保平教授继《中国方数文化思想方法研究》,《论语另释解读》之后的又一力作。该书用现代科学的方法对中国古代的方技与数术进行了系统的分类分析与研究探索,在大量分析与长期探索的基础上揭示了“古方术”的理论根基和各门类方术的连接主线与基本方法,并依此序对方术基础知识,方术之根,方术联机以及古方术的方法基础等作了全面系统的阐述。该书对中国古代文化的研究以及对中国古代科技史,中国古代思想史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方术”是个古老的名词,它起源于远古,定名于两汉“方”指“方技”,是以医药,养生,炼丹,炼气等为主要内容的神奇方法技术。“术”指“数术”,是以天文历算,星,占,相,卜及各类测术与为主要内容的玄妙知识体系。“古方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融汇了
美丽的西子湖畔与藏传佛教艺术相遇,联袂呈现11-14世纪的经典造像。印度、克什米尔等地佛教艺术历经发展,造就了登峰造极的艺术经典,但在11-12世纪盛极而衰,逐渐凋零。与此同时,西藏地区佛教艺术在吸收印度、尼泊尔和唐以来汉地造像风格的基础上,形成了自身的艺术特色,并且具有鲜明的地域差异。元代汉藏文化交流密切,在汉地孕育出宫廷藏传佛教流派。本次展览精选印度、尼泊尔、西藏等地的佛教造像,以时间为线索,串联起佛教艺术的星点瑰丽。
命理之学,由来久矣。古之言命者,简而赅,故庖牺曰“正命”,仲尼曰“天命”,老聃曰“复命”,类皆以得之于天,赋之于:人者,正其性,循其理,以安其命而己。后世不安于天理之自然,旁趋曲解,以取悦当世。盖鹜于理之外而流于术,牵引附会,学者遂愈趋而愈岐。虽然以理定命者,所谓以简御繁,固为顺天之正;而以术合理者,果能以繁就简,亦足探命之原。特精斯道者之不数观耳。《滴天髓》一书,相传为京园撰,刘诚意注,取通神六亲为两大纲。自《天道》至《贞元》,凡分六十二章。析理竞原,悉臻微妙。第其辞旨古奥,学者病之。余夙好星命之学,暇辄披览,亦患少心得。去岁有持示是编者,读任铁樵先生增注,喜其分篇诠释,援格举证,于天地阴阳之分化,三元五行之推旋,反复引申,辞明理达,使曩所捍格者,罔不触类旁通,翕归于理。
《御定六壬金口合占(上中下)》为《故宫珍本丛刊》术数类、属中之一种,原书藏北京故宫,不著撰者,清康熙内府刻本;此次整理,分上、中、下三册出版。原书将六壬所可能产生的每一课(以干支六十甲子纪日配每日的十二个时辰共可得720课)都分列“天时、射覆、行人、田宅,谒见、捕猎、疾病、出行、文信、来意、婚姻、迁移、孕产、失物”等14项古人常欲占断的事项并逐项给出了断辞;正如本书书名,这些断辞都是根据“六壬”和“金口诀”两种方式的原理联合做出的。为了方便读者比较,我们将仅根据“六壬”原理所做的分析和断辞(即《故宫珍本丛刊》中的《御定六壬直指析义》720课的内容)分别排在“合占”每一课的后面。由于原书没有关于“六壬”和“金口诀”的基本相识的介绍,为了方便读者学习,本书将《故宫珍本丛刊》中的《御定六壬直指》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