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反思”部分以追溯西方和中国比较神话学的发生为基点,系统总结新时期以来比较神话学研究总体情况,从而探究作为交叉学科的“比较神话学”是如何、为何在中国发展起来;“创新开拓部分”围绕中国比较神话学从一开始就亦步亦趋地追随西方学术范式,能否以及如何在中西对话中建立自己的理论范式这一核心问题,从七大国际前沿理论尝试中国比较神话学的范式开拓与创新。
本书英文版面世于1989年,是马丽加?金芭塔丝神话考古学领域的代表性著作。书中综合运用考古学证据以及比较神话学、民俗学乃至语言学知识,通过对欧洲史前遗存中大量象征符号的解读,对前印欧时代“古欧洲”女神文明进行了重构。在这种以女性为中心的文明中,人与周围世界和谐统一;女神不仅是死亡的主宰者,更是生命的赋予者与维护者。随着公元前4300年到公元前2800年库尔干人的入侵,古欧洲文明被强行中断,欧洲世界从此转变为男性统治。
本书分为十章讲述了神秘的符箓咒语,主要内容有导语——符录咒语概说、符的制作及施用的一般原则、符的制作、施用的一般原则、防病治病、避凶趋吉的主要种类(上)、化凶为吉类、防病治病类、日常起居类等。
萨满教的大自然界;萨满教的动物世界;萨满教的灵界四章构成,主要包括:天和地;日、月、星;雷、风、火;山、林、水;神圣的动物家族;神虫、水族神及两栖软体神物;萨满的队伍和分工;萨满的诞生和继承等。
从落基山脉一直到太平洋,约在纬度400和500之间,绵延一片大地,主要由第三纪和第四纪熔岩玄武岩构成,岩石呈水平的或褶皱的岩层状,很多地方还有更古老的岩石。海岸线往后大约200公里处是喀斯喀特山脉,走向取南-东-北-西轴线,代表最重要的火山岩褶皱带。这山脉的西坡倾向海洋,坡面主要是不规则的起伏,基本上是第三纪的海洋沉积,包裹着同样年龄的火山岩层以及奥林匹亚山、海岸山脉和克拉马特山的更古老的变质岩,这里还像南面的内华达山脉一样也出现侏罗纪的侵人岩,并混合有可远溯到石炭纪的其他岩石。
《的足迹:从伯利恒到耶路撒冷》通过100幅精美绝伦的照片,读者从伯利恒、加利利到耶路撒冷,参观各种遗址、小径、道路及中的各种场景,诠释在圣地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