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以来,我们师生二人常在一起研讨学术问题。其中,思维理论是我们共同感兴趣的话题之一。只是我偏重于探讨思维学自身的深层理论,启耀则偏爱于探讨思维学与神话学的关系。他的研究专著《中国神话的思维结构》写完后,邀我作序,欣然从之。
本项目依托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和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和社会学学院的师资力量和学科优势,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与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和社会学学院学科门类齐全,学术基础雄厚扎实,科研成果多次荣获国家和省部级奖励,具有丰富的哲学经典丛书编撰经验,俞吾金、吴晓明等主编的《二十世纪哲学经典文本》和杨耕等主编的《当代学者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界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也培养了一批学术涵养深厚和编撰经验丰富的团队。
《嫉妒的制陶女》可以说是《神话学》一脉相承的续篇。列维-斯特劳斯在书中给我们讲述了印第安人各个族群关于陶器、夜鹰、树懒的各种各样的神话传说。在分析和研究这些神话中,他概括了印第安神话的主题:食欲、嫉妒或夫妇不和、爆裂,提出并证明了不定型理论、鸣禽理论、貘的理论、林栖动物理论、莱因瓶理论,指明了神话的动物元素和动物的象征性,指出了神话思维的本质:符号的多样性和任意性,还指出神话世界的三层空间:天、地、地下。他通过所有这些分析和比较,通过他所创立的典型式的应用,找出了各种神话因素对应或对立的关系,使得似乎是斑驳的、杂乱无章的、毫无联系的神话变得有条有理、秩序井然、可以理解。
《徐家汇藏书楼文献译丛·中国民间崇拜(第十卷):道教仙话》是禄是遒司铎作品中读来饶有兴趣的一卷,其内容涉足受世界关注的天府各部的职能和管理。在这时空的环境下,引发出如此多的疾患和危险,有时恰如天子亦即皇帝随心所欲地颁布政令,并由尽其德性的群臣来摆布百姓的命运那样。在《徐家汇藏书楼文献译丛·中国民间崇拜(第十卷):道教仙话》中,与其说主要讨论的是关于佛教和儒教的问题,倒不如说可能抓住了中国宗教的根本脉络。在对始创神和帝王们的崇敬中,其触角可能已伸及佛教、老子或孔子诞生前的遥远年代,首次触及到整个中华民族所敬畏和崇拜的对象。
本项目依托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和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和社会学学院的师资力量和学科优势,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与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和社会学学院学科门类齐全,学术基础雄厚扎实,科研成果多次荣获国家和省部级奖励,具有丰富的哲学经典丛书编撰经验,俞吾金、吴晓明等主编的《二十世纪哲学经典文本》和杨耕等主编的《当代学者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界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也培养了一批学术涵养深厚和编撰经验丰富的团队。
《唐五代宋初冥界观念及其信仰研究/敦煌与丝绸之路研究丛书》通过对笔记小说和敦煌文献的梳理,考述了唐五代冥界中的神明和冥界官吏,对唐五代时期冥界观念及其信仰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作者揭示了唐五代的“冥判”思想和冥界簿籍的道教源头,并认为在唐五代的冥界信仰中,举凡生人之官禄、财富、科举、婚姻等无不由冥界前定,是谓“阴注阳受”。而在民众冥界信仰中,逝去“亡人”则要在冥界接受神明的审判和地狱的惩罚,唐五代社会生活中的刺血写经、焚烧纸钱、造像、社邑等活动均与冥界信仰息息相关。因为安史之乱后吐蕃王朝对敦煌的统治,《唐五代宋初冥界观念及其信仰研究/敦煌与丝绸之路研究丛书》探讨了“目连变文”和《佛说十王金》和藏地《格萨尔》和《中阴得度经》之间的关系以及可能的影响。作者以七至十六世纪几部说唱文
本书以哲学思想为研究进路,较全面地探讨了唐宋之际儒学转型这一历史过程。书中具体分析论述了唐宋之际儒学转型的思潮命名、任务主题、发展阶段、思想代表、理论建构、演变走向等重要问题。 ??本书提出唐宋儒学转型是中国古代中期社会大转型在思想层面的反映,它既是中国先秦至汉唐本土思想文化的延续,也是对外来思想文化选择、淘汰、吸收、整合的结果。整个社会思潮的主题是“明体用之学”,因此在其源头时的气象宏阔,在哲学思辨、文化价值和经世致用多个层面上展开。这一思想转型的*学术成就是为发源于先秦的儒家思想提供了宇宙论、本体论的论证,推进了中国本土哲学的发展,标志着中国哲学在本体论向度思维的成熟。其重大的思想史意义在于回应了外来思想文化的挑战,从哲学上肯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理想,它既是传统儒学转型
部创世神话专著《中国创世神话》的修订版。作者在广泛吸收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西南创世诗群、宇宙起源神话、日月星辰等天象起源神话、人类起源神话、氏族与氏族起源神话、文化起源神话几方面对中国创世神话的总体状况和丰富内涵作了全方位的展现和解析,并对创世神话的社会功能与学术价值提出独到的看法。本书原为上海人民出版社“中国文化史丛书”之一,曾获中国民间文艺奖——山花奖一等奖,由民俗学家、神话学家杨堃作序推荐,是中国创世神话、史诗研究的参考书,在文学、民俗学、社会学和历史学方面也有重要的学术参考价值。
部创世神话专著《中国创世神话》的修订版。作者在广泛吸收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西南创世诗群、宇宙起源神话、日月星辰等天象起源神话、人类起源神话、氏族与氏族起源神话、文化起源神话几方面对中国创世神话的总体状况和丰富内涵作了全方位的展现和解析,并对创世神话的社会功能与学术价值提出独到的看法。本书原为上海人民出版社“中国文化史丛书”之一,曾获中国民间文艺奖——山花奖一等奖,由民俗学家、神话学家杨堃作序推荐,是中国创世神话、史诗研究的参考书,在文学、民俗学、社会学和历史学方面也有重要的学术参考价值。
本书采用逐月写作的方式,各篇文章间自然就不刻意地表现任何规律的发展,它们之间的联系,只是一种自我坚持与重复的努力罢了。
《被肢解的马克思》讲述某种学说创立者的形象的变换,在历史上并不罕见,但像马克思这样引起广泛的、持久的、世界性的争论,聚讼纷纭,分歧如同冰炭,是少见的。马克思以后的马克思主义,离马克思自己的时代越远,对马克思认识的分歧越大。《被肢解的马克思》以了解和恢复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的本来面目为目标,廓清了马克思以后对马克思主义的各种曲解乃至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