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袁珂先生阐述广义神话思想以解决神话研究考察对象范围问题,是作为研究中国神话基础理论的一部神话研究开山之作。袁珂先生在数十年整理和研究中国神话的过程中,逐渐认为中国神话的范围要从狭隘的圈子里跳出来,扩大视野,才能见到中国神话的真正丰美。在本书中,他以广义神话思想为基本认识,引经据典,考察了中国神话在流传中的演变,和它对后世文学艺术的影响,以及历代神话整理者、研究者在整理、研究工作中的一些问题,是对中国神话发展形成整体概念的***经典。
若从古典时代算起,西方神话学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对于 神话 的解释与定位,其间出现多次起伏与逆转。在本书中,布鲁斯 林肯不再尝试对 神话 做出明确界定,而是考察这一范畴在不同历史时期如何以不同方式被使用,进而探究这一过程中其地位、用法所发生的戏剧性变化。全书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从古希腊早期文献入手,对 秘索斯 与 逻各斯 的原初内涵进行探究。作者认为,在前柏拉图时代, 逻各斯 并非表示理性的论述,而是指诸如蛊惑、欺骗、诡辩等可疑的言语行为; 秘索斯 则是一种拥有很高权威的话语类型,具有让人相信或服从的力量。第二部分首先考察文艺复兴至二战时期神话学的发展,然后以威廉 琼斯、尼采、杜梅齐尔为对象,探讨这一时期出现的浪漫主义、民族主义(尤其是雅利安主义)思潮如何引发神话学的复兴。第三部分首先考察二战
凭借曾激发了无数读者对莎士比亚时期的英格兰以及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兴趣的那种洞察力、说服力以及满腹经纶,斯蒂芬 格林布拉特现在又为亚当和夏娃的古老故事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他将这一故事的起源追溯至人类的远古历史和希伯来人流亡巴比伦时留下的*种书面形式。他巧妙地刻画了使奥古斯丁将之置于基督教信仰中心的性与道德的冲突,他也描绘了它的多样化的产物:丰富的寓言、恶毒的厌女症,以及*终,那令人震惊的艺术再现 在丢勒的版画和弥尔顿的《失乐园》中得到了*鲜活的展现。 一代又一代的人都曾在这个故事中发现了深刻的意义,而格林布拉特则让我们意识到蕴含于这个故事之中的陌生感和宝贵财富。虽然质疑这个故事的真实性一度是件极其危险的事情,但我们现在转向利用科学来解释人类的起源。在随着西方文化演变而对我们人类*代祖先的
作者韦尔南是法国当代著名学者,是当今知识革命时代为数不多的百科全书派人士和哲学家。他不满足于哲学家对现实的陈述,而是要对现实本身进行研究。韦尔南在学术上受法国著名希腊研究学者路易 谢和耐的影响,这促使他对希腊社会中的权力问题予以极大关注。虽然他不是专业的人类学家,但是从人类学角度研究希腊民主制度的基础也成为他的兴趣所在。他在这本书里所表示的,希望古希腊的世界可以成现代人理解理性何以出现的理论工具。在他的研究中,韦尔南 深刻地更新了我们对希腊世界的理解。神话、诸神、城邦、宗教,他探究有关希腊人的一切。 古希腊宗教中没有独一无二的神,也没有专职的神职人员。没有圣经,不许诺永恒。它展示给世人的是神话,还有文艺作品如诗歌和雕塑的魅力和崇拜。希腊宗教人士介入城邦,给希腊政治抹上了宗
《现代信仰的诞生》极为出色地阐述了信仰如何在现代世界中占据如此矛盾的位置,它牺牲了宗教曾经享有的独特地位,进而成为我们表达对科学、社会和神圣事物的判断的基本范畴。 这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追溯了基督教西方从中世纪到启蒙运动的信仰史,首次揭示了一种独特的现代信仰范畴是如何形成的。伊桑 沙甘关注的不是人的具体信仰,而是人们认为信仰是什么这一更基本的问题。 沙甘向我们展示了宗教信仰在中世纪的欧洲是如何享有特殊威望的,这使得宗教信仰有别于判断、见解和感官证明。但随着新教改革的兴起,宗教信仰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知识 以及它与更世俗的认知方式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这个问题被迫公开化了。当敌对的教会为这个答案而战时,每个人都声称信仰是他们*的财产,坚称他们的对手是不信者。沙甘对现代信仰是宗教改革的
佛传是在希腊神话与传记影响下形成的一种长于叙事、神话色彩极其浓厚的经典,偏向于借助人物生平表达信仰观念。佛传文本不仅在横向上表现了释迦牟尼神话同一内容的多样性特点,而且在历史纵向上呈现出系统化的特征和复杂的发展脉络。 本书以佛传文本为基础,以 八相成道 的过程为主要线索,将释迦牟尼神话分为诞生、降魔成道、初转法轮、涅槃四个主要部分,其中涉及多个具有象征意义的核心情节。成功还原释迦牟尼从拥有 人性 到被赋予 神性 ,从历史人物转变为神话人物的全过程。 除了对神话文本的深度解析外,作者广泛搜罗古代丝绸之路沿线犍陀罗、克孜尔石窟、敦煌莫高窟的众多佛教造像、石窟壁画等艺术瑰宝,图文并茂,更加生动、立体地展现了释迦牟尼神话中描绘的世界。
《现代信仰的诞生》极为出色地阐述了信仰如何在现代世界中占据如此矛盾的位置,它牺牲了宗教曾经享有的独特地位,进而成为我们表达对科学、社会和神圣事物的判断的基本范畴。这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追溯了基督教西方从中世纪到启蒙运动的信仰史,首次揭示了一种独特的现代信仰范畴是如何形成的。伊桑·沙甘关注的不是人的具体信仰,而是人们认为信仰是什么这一更基本的问题。沙甘向我们展示了宗教信仰在中世纪的欧洲是如何享有特殊威望的,这使得宗教信仰有别于判断、见解和感官证明。但随着新教改革的兴起,宗教信仰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知识——以及它与更世俗的认知方式之间有怎样的关系——这个问题被迫公开化了。当敌对的教会为这个答案而战时,每个人都声称信仰是他们专享的财产,坚称他们的对手是不信者。沙甘对现代信仰是宗教
“北欧神话里的诸神们,始终在同破坏世界的恶势力巨人族战斗。诸神纵然逐渐取得胜利,但到后,那不可避免的命运——“诸神之黄昏”仍要到来,在对立双方后的一场决战之后,诸神俱灭,世界便归于虚无。这是悲剧的意味与结构,和希腊神话里的诸神总是能和希腊人像凡人般交往相处,在林间泉畔玩耍、恋爱、捕杀,在基调风格上可以说是迥然不同。
从古至今,印度次大陆都是一块孕育神话、产生神话,并且生活在神话之中的土地,神话在印度文化中占据了 重要的地位。从印度神话中,我们可以了解印度民族的所思所想,所厌弃和所钟爱的,所尊重和所铭记的。 印度神话中的人物都生活在一个异常丰富多彩的世界中,无论神、人、仙人还是动物,都受到 被欲望驱策,可同时又被社会的习俗法则所束缚,时不时地想要摆脱。由此产生了形形色色或有趣,或悲伤,或动人的故事。 杨怡爽著的《印度神话》以优美流畅的文字,带领读者进入这一奇异而美丽的天竺神话奇境。
本书英文版面世于1989年,是马丽加 金芭塔丝神话考古学领域的代表性著作。书中综合运用考古学证据以及比较神话学、民俗学乃至语言学知识,通过对欧洲史前遗存中大量象征符号的解读,对前印欧时代 古欧洲 女神文明进行了重构。在这种以女性为中心的文明中,人与周围世界和谐统一;女神不仅是死亡的主宰者,更是生命的赋予者与维护者。随着公元前4300年到公元前2800年库尔干人的入侵,古欧洲文明被强行中断,欧洲世界从此转变为男性统治。
《日本文学》是谢六逸先生研究日本文学的力作。该书于1927年由开明书店出版发行,曾被收入商务印书馆“万有文库”。《日本文学》可以说是一部简明的日本文学史。《神话学ABC》于1928年由世界书局出版发行,属于世界书局“ABC”丛书。该书以简单明了的语言向读者普及神话学的相关知识。
神话赋予希腊罗马艺术家们灵感,他们不畏挑战,以静态的形式将神话故事娓娓道来。画家、雕塑家和其他艺术家在茂密的神话丛林里探索、开拓,创作之道各有千秋。在本书中苏珊 伍德福德深入探究了绘制在各种陶瓶和雕塑上的古希腊罗马神话故事和神话人物,讲述了他们在创作中使用的不同方法;阐释了在表现某些故事时,作者所创造出的不同体例;探究了这些体例改变、改进,甚至被移花接木,用于另外一种情景之中的方式;分析了神话故事之间的不同之处——或混为一谈之处;解释了神话与日常生活和政治宣传的联系以及不断变化的品味对神话艺术创作的影响。 《古代艺术品中的神话形象》一书内容生动、通俗易懂、取材广泛、插图丰富,以独特的视角、新颖的见解对希腊罗马艺术品中的神话形象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本书是一部日本神话研究的入门之作,由日本当代比较神话学杰出代表吉田敦彦先生的两部著作《日本神话的源流》《神话的考古学》合并而成。全书以整合视野为日本神话正本清源,认为日本神话体系包含着起源不同的诸多要素:印欧神话经阿尔泰,以游牧民族为中介,将亚欧大陆草原游牧民族神话传至朝鲜半岛,又由朝鲜传至日本;与印欧神话并立,对日本神话有重大影响的是中国长江以南至东南亚等地区的农耕文化,其中的稻作神话在日本神话中有重要位置。本书是神话考古学派关于文明起源的神话学研究的代表著作,吉田敦彦打破了传统的文本化的神话观念,将研究视野拓展到文字产生以前的时代,利用史前物质文化的实物,如神像、陶器图像、纹饰等,参照民族志的材料,解读出其中所隐含的信息。
当人类发现自然的强大时,便产生了不为自然主宰的强大意愿,以及对“超自然力”的憧憬,慢慢地形成了神祇崇拜。在历史长河中,人们在自己创造的神佛面前,拜求多福多寿、四季平安、婚姻美满、袪灾纳祥、万事如意。这些神祇中和人们关系为密切的,便是丰富多彩的日常保护神,他们分布在住宅家舍、山川湖泊,各有传奇的故事和鲜明的特色,并被赋予了各自的护佑功能,保佑人们诸事顺利,天下太平,五谷丰登。
不同的文明之间,共享着相类似的神话主题:宇宙创始、人类起源、天堂与地狱、洪水猛兽,等等。比较分析不同民族的神话处理这些主题的相异与相同之处,是了解不同文明思考方法的捷径。 本书改自作者张学明博士在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开办多年、极受学生欢迎的《古希腊与中国神话比较史》课程内容,把中国及西方(主要以古希腊、罗马为代表)同类主题作比较,从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取天火与燧人氏教先民钻木取火,英雄赫拉克勒斯与后羿斩除不同妖魔,天后赫拉与仙女嫦娥相异的婚姻观,以及古希腊“人欲横流”的奥林匹斯诸神与中国纲常有序的仙界等入手,深入不同民族的心灵世界,在了解大家不同想法的由来之余,亦为解译当代中西文化提供了一个入门基础。
作者通过比较古代中国与两河流域神话发展的差异,目的在于揭示人类文化具有多样性的事实,反思20世纪西方进化论对中国神话学的影响,探索21世纪中国神话学研究的新思路。在中国神话方面作者采用文化要素分析方法,对中国古代著名神话的形成时代和演变过程做了全新的解释,得出许多不同于传统的结论;在两河流域神话方面,作者吸收国际近东学界的研究成果,梳理了古代两河流域宗教和神话的发展面貌,比较了两大古老文明民族神话发展的差异,并分析了导致神话差异的文化成因。全书涉及中国史、世界史、人类学、古典学等学科范围,因而是跨文化比较的一次尝试。
Pan Gu: Creator of the Universe Nu Wa Creates Humanily Nu Wa Patches Up the Sky Kua Fu Pursues the Sun Hou Yi Shoots Down Nine Suns Jing Wei Fills Up the Sea with Pebbles The Yellow Emperor Fights Chi You The Myth of Xing T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