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 人文宗教 概括中国的宗教观,诠释儒释道三教与民间宗教信仰的共同基盘。人文立本,感应为体,是人文宗教的基本特征,有别于西方宗教学对 宗教 的界定。人文宗教并不排斥对神的信仰和崇拜,但首先重视个人修身与社会责任。文与神的关系,即礼教与宗教的并存,远比人神关系重要。本书是作者在北京大学十余年讲授 中国宗教史 的心得体会,立足中国人的信仰传统与日常生活,以世界史的眼光,将 人文宗教 视为一种世界宗教的基本类型。
《儒道释博士论文丛书:仪式的建构与表达·滇南建水祭孔仪式的文化与记忆》从纵横向两个方面研究了祭孔仪式在一个边疆小城的发展与演变图景。纵向研究遵循了仪式发展的历程,是一个历时性的研究视野;横向研究是在纵向发展的路径上对一些典型场景的截面剖析,以此展示祭孔仪式和儒学在社会中的命运沉浮。在纵横向的分析中,一个边疆小城的文化事项祭孔仪式,被置于广阔的社会背景中进行研究,作者结合历史资料和社会学理论,对祭孔仪式在地方的社会融入和表现进行解读。虽然只是一个地方的文化史缩影,这却是一个关于儒家文化记忆的问题儒家文化的存在方式及其表现。
浮梁,这个与瓷器和茶叶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千年古县,随着白居易《琵琶行》中“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的讴歌和王敷《茶酒论》内“浮梁歙州,万国来求”的赞誉,早已在世人的脑海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浮梁山水宜陶,她用母亲的乳汁孕育出了世界瓷都景德镇。“高岭土”的开发利用,不仅提升了瓷器的质量,也因其英文名字Kaolin,把景德镇瓷器和中国写在了一起。
福州流传着许多奇异、生动的民间故事,充满神奇的想象和夸张,极富浪漫主义色彩,同时又保留了人民群众朴实、生动的语言表达习惯,特别是故事中许多方言词语弥漫着浓浓的乡土气息。
《六壬时空》不仅系统阐述了六壬课式与断要的内在逻辑结构,更从传统天文历法学和易学角度,对六壬的源流及起式的原理予以说明,从而揭示了六壬时空大卦的一般性原理,视角独特。作为刘氏断应法的导论,作者重注了壬学的两大主体毕法与课经,使得学术性与实践性高度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