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智慧》是伟大哲人叔本华晚年的作品,它是一本通俗易懂的哲学入门经典,被誉为迷茫者的灯塔之书。 本书从世俗的角度探讨了人生应遵循的原则,从高贵的品格、良好的智力、愉快的性情和健康良好的体魄等多方面来阐述了生活的本质,并教导人们如何在生活中获得幸福。
佛陀在2500年前到底说了什么,能赢得世人如此的尊敬与景仰?甚至包括如爱因斯坦等现代怀疑论科学家们都如此?他到底说了什么,能感动成千上万的朝圣者,从西藏一路跪拜到菩提迦耶?如何才能成为佛教徒?n《正见》以简单的语言来说明佛教核心的四法印见地,帮助读者检验自己是否有佛法的正见,在轻快的字句后面,充满了引导无明众生脱离轮回的佛菩萨大悲大愿。n有缘读此书的人,都能更清楚地见识到法教的神髓,了解因缘的善变与无常,解脱万千烦恼,放下我执,迈向醒觉之路。原来,佛教徒不只是着僧袍、坐禅、戒荤食与禁欲;而是觉知这四种见地,化解对如幻世事的执着。
心理素质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础,更是一个人富有一生的资本。具有良好的行为的人必有良好的品性,具有伟大人格的人必有伟大的心胸。《杰出青少年要培养的N种心理素质》结合青少年在生活中常遇到的一些事情,告诉青少年在碰到这些问题的时候怎样不让自己受到伤害,以一种健康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问题,任何时候都不灰心、不失望。杰出青少年必须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在这个社会上如鱼得水,面对困难不灰心、不沮丧,快乐地生活,以一种健康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问题,任何时候都不灰心,不失望,做一个幸福的人。
《人生的智慧》一书即取自《附录与补遗》,它其实也独立成书。在此书中,大叔以优雅的文体,格言式的笔触阐述了自己对人生的看法。这本书讨论的问题也与我们世俗的生活接近:比如财富、名声、荣誉、健康、养生,以及为人处世所应遵守的原则等等。而且,大叔罕见地放弃了其一贯的居高临下、俯视众生的态度,而是尽可能地从世俗、实用的角度展开表述和考虑问题。因此,这本书尤其适合普通大众阅读——尽管这世界如此错综复杂、众说纷纭,各类世俗话题、南北人情让人欲罢不能,但经过这位思想大师深刻而通透的讨论之后,无不变得清晰明了,话题也几已穷尽矣。
《道学的病理》通过对中国传统理学的梳理,部分地揭示了道学的病理和蕴含于其中的文化传统的现实意义,并从中日近代学者对道学的不同态度,说明了两种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正是日本社会现代化早于中国的思想根源。 通过比较研究,《道学的病理》在承认东西方近代化价值观给中国思想界带来过重大影响的同时,着力对人类共通的发展理论进行抽取,并为凝炼百余年来形成于中国的非中非西、亦中亦西的“第三种传统”,提出了积极的建设性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