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汇集了现代易学大家潘雨廷的全部著作,由潘先生的高足、同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张文江先生历经二十余年整理、编订而成。2016年、2017年分别出版了平装本和单行本,此次出版精装典藏本,订正了若干错误,增加十多幅作者照片和手迹的彩色插页。
本书稿在充分吸取学界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点以《河上公老子章句》和王弼《老子注》为参照,结合作者对《老子》文本的理解和体会,对《老子》八十一章进行系统而深入的疏论。本书在内容上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诠释了《老子》各章的中心思想、重要概念和主要观点;其次是对照《老子》的不同版本,作出必要的解读和判定;三是对《老子》中容易产生误读的章节作了深入评析与论证;四是对《老子》中重要的命题作了系统研究和义理阐发。书稿分为三个部分:前言、疏解和附录。前言部分讨论道家的核心范畴、精神特质、《老子》版本及注家;第二部分对《老子》分章疏解和思想论证;附录部分包括:三种不同版本《老子》(王弼本、帛书本、竹简本)和《论语》中的隐者形象。
本书稿在充分吸取学界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点以《河上公老子章句》和王弼《老子注》为参照,结合作者对《老子》文本的理解和体会,对《老子》八十一章进行系统而深入的疏论。本书在内容上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诠释了《老子》各章的中心思想、重要概念和主要观点;其次是对照《老子》的不同版本,作出必要的解读和判定;三是对《老子》中容易产生误读的章节作了深入评析与论证;四是对《老子》中重要的命题作了系统研究和义理阐发。书稿分为三个部分:前言、疏解和附录。前言部分讨论道家的核心范畴、精神特质、《老子》版本及注家;第二部分对《老子》分章疏解和思想论证;附录部分包括:三种不同版本《老子》(王弼本、帛书本、竹简本)和《论语》中的隐者形象。
1903年,第尔斯(HermanDiels,1848—1922)出版《前苏格拉底哲学家残篇》,后经过修订增补,在其生前于1906年、1912年、1922年出版第二、三、四版。其学生克兰茨(Walther Kranz,1884—1960)在1934年、1952年分别出版了第五版和第六版,以后各版都是对第六版的重印。本次影印的是1964年重印本。 原书共三册,、二册是文本,第三册是索引;本次只影印、二册,并将这两册合刊。全书共收录了90位哲学家的古典文献,体例分三部分:A部分是历史上对哲学家生平和学说的言论汇编;B部分是哲学家的残篇,该部分都翻译成了德文;C部分是拟作或伪作。
《权力与无知:寻求暴力的根源》是罗洛·梅探讨暴力问题的一部力作。该书秉承作者一贯主张的存在心理学观点,将暴力视为人存在深处的原始生命力的一种体现。由于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远离自身的存在,回避自身的权力,处于无知的境地,反而导致暴力横行。 作者对暴力、攻击、权力、无知、无能、革命、反叛等主题进行了精彩的存在分析,提倡一种新的成长伦理的生活方式,要求每个人觉知本心,正视当下,为自己的行动承担责任,过一种与恶共存的向善生活:“人生不是脱离恶,才能成就善,而是尽管有恶,依然为善。”美国存在心理学家布根塔尔对该书的评价是:“娴熟整合了经典和当代材料,为研究这些关键性的人类经验和从事这方面的工作提供了广泛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