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视传统文化的民族,在未来行程中只是缺乏精神支柱的匆匆过客。忽视传统文化的国家,面对世界变局将不会有成熟自信的选择。让传统文化和先进文明照亮中华民族地行程。 道教的〔道法自然〕与现代 人类社会强调的自然和谐发展观殊途同归,要求人们维持宇宙的自然、完美与和谐。只有自然与社会的整体和谐,政治、经济生活才能走上健康而稳定的发展轨道,世界才有和平,全球才有安宁。 本书作者在前辈道长、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全国形势之大局,积数年之时间和精力,编著了这本具有知识性、资料性和可读性的《中国道教文化典藏》,本书帮助读者正确了解中国道教文化,增长有关中华传统文化和历史方面的知识,以期有助于中国道教文化的研究、弘扬和发展,在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精神文明相适应的工作中,作出
《太极丹经:张三丰内丹养生修炼秘法》是武当三丰犹龙派太极丹法传人孔德先生继《易筋洗髓大全注解》、《乐育堂语录注解》之后的又一部丹经巨著。自1997年在《武当》杂志上连载以来,颇受内丹养生学界的关注,成为武当文化研究领域重要的学术成果之一。《太极丹经:张三丰内丹养生修炼秘法》撷取1926年上海中原书局印行版《三丰全书》中的《天口篇》、《大道论》、《 道情二十四首》、《玄机直讲》、《道言浅近说》以及《玄要篇》等核心篇目进行注解,所选内容基本涵盖了张三丰内丹及道学思想体系。 在书中,孔德以实证实修之效验畅言大道真谛,详述玄关法窍,诠释火候细微,传承丹道正宗,并对张三丰及前人丹经中秘而不宣的法诀隐语集中阐解,使功理功法有章可循、通俗易懂;同时又结合现代社会的养生观点去解读太极丹经,使仙学爱好者即
《道德与宗教的两个来源》出版于年,是柏格森最后一本重要着作。他认为生命的冲动起源于超意识,这就不可避免地陷于神秘主义和接近了基督教。他在年的遗嘱中曾表示:如果不是在纳粹迫害期间他不愿与犹太伙伴分离,他或许会成为徒。在《道德和宗教的两个来源》中,他认为体现爱的上帝和体现上帝造物的进化会得到爱的回报,并把这一观念与特定的道德和社会类型联系起来。在他看来,一个开放的社会是多样化的、实验性的、进步的、创造性的和充满精神气息的,它的道德标准变通地体现本能,动态的宗教兔除了理性的教条,这样的社会里居住的是英雄人物、创造者、圣者和神秘主义者。而封闭的社会则是机械的、刻板的、保守的和独裁主义的,其道德标准是静态的和专制的,其宗教则是仪式主义和教条主义的。这种把道德义务和社会强制联系起来的观
《道纪》复活了一个时代——“道纪”时代;它把哲学送进了考古学家的视域;为中华文明的复兴提供了又一个有力的佐证。 李航的国学《道纪》实属“惊天动地”之作。由老子的“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联想到霍金的《时间简史》中对宇宙初始的描述,进而求证2500年前老子的思想与现代物理学所阐述的宇宙之惊人的吻合。初读如遇晴天霹雳,脑波被强力激荡;再读,便觉得回肠荡气,激情澎湃;三读,便五体投地,连呼“万岁”,崇拜之至。 总之,两个字“服了”! 霍金觉得宇宙和我们人一样有生有死,有边有界,有始有终。原以为四方无极为宇,古往今来为宙,所以宇宙是无边无际,无始无终的让人迷惑,原来也不过如此,老子的道不再玄之又玄,不过告诉我们物极必反的极而已,好此北极再无北,南极再无南。
劝善书又称善书,其名盖取自《太上感应篇》“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之意。此名出现,当在南宋以降,而劝善书的历史还要远早于此。历史上的劝善书都是一些专门宣传旧式伦理道德、劝人弃恶从善的小册子。这类书籍儒释道三教都有,而以道教劝善专书出现的时间较早,影响较大,数量较多。从内容方面来看,现存道经中数《赤松子中戒经》最早以劝善为专题行文。此书葛洪《抱补子》曾录其名并有引述,学界多认为当出于汉魏,其时道教还处于形成阶段。 本书所收《太微仙君功过路》,从自序中看,作者可能就是功过格这种善书形式的始伤作俑者。功过格羼杂着道教信仰的内容,并且道藏中也收有一定数量的功过格,这说明中国封建社会后期道德说教的虚情矫饰之风也深刻地影响了道教。由于功过格以记分赋值的形式评判人的各种言行,倒为我们了解传
《冲虚经》属于道家的一部经典著作。相传为列子及其学派所撰。其思想主旨接近老庄,追求了一种冲虚自然的境界。在《冲虚经》的种种名言及寓言故事里,都体现了道家对精神自由的心驰神往,而它宏阔的神野、精当的议论和优美的文笔又使人领略到子学著述隽秀、凝炼而警拔的散文之美。
罗安宪著,人民出版社2005年9月出版,28万字。 道家是对中国文化以至世界文化产生过并仍然产生着重要影响的学术派别。心性问题亦是中国哲学之一主要问题。海内外研究儒家心性论者甚众,成绩斐然。佛教心性问题亦有不少论作。对道家心性问题,学术界存有异议,有人根本否认道家有心性论,有人虽对道家心性问题有所论及,但失之表面,亦很不系统。本书次对道家心性问题做出了系统全面的研究,认为道家有很系统的心性论,道家心性论是与儒家、佛教心性论迥然相异的中国心性论的第三种形态。 全书除导言与结语外,共分为八章。分别为道论、性论、心论、情论、人论、命论、生死论、修养论。 (1)道家之一切理论无不是围绕道而展开的。道既是生物之原,亦是成物之本,亦是天地万物之本性,亦是人安身立命之根据,亦是君王治国安邦
道教在中国,留下许多栩栩如生的神仙形象,如玉皇大帝、天蓬元帅、土地公公、月老、八仙等。《知 道》从道教石窟入手,有趣地回溯了这些神灵的来龙去脉:玉皇大帝本是一个跑龙套的角色,如何变成“六御”之首?赵公明怎样从隋代的讨厌秋瘟,变成人间喜爱的财神?唐代名医孙思邈如何完成从人到神的转变?早年在民间影响不大的关羽,后来被抬为“关圣”,其间经历了什么样的造神史? 《知 道》是一部全面考察道教石窟的作品。它带您走进繁复精美、神秘莫测的石窟艺术,重温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的道教人物,驰骋于那波云诡谲的历史和政权。石窟的真实、历史的缥缈,时空交织,包罗万象。深山寻访,问道知道,构建一部雅俗共赏的石窟道教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