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是讲唐僧师徒四人西行取经,一路上历经艰险、降妖伏魔,经历重重困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终五圣成真的故事。书中折射出世态人情和世俗情怀,表现了鲜活的人间智慧,在奇幻中透出浓郁的生活气息。 《愿解西游真实义》一书以原著作品为原型,整理了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全过程。从孙悟空在取经途中降妖除魔出发,引领我们了解怎样在人生路上不断地去克服内心、成就人生。作者通过分析九九八十一难中的小故事,通过僧徒、神佛、妖魔之间的错综关系,表现出要实现一个美好的理想、完成一项伟大的事业,定会遭遇到许多的困难,我们必须战胜这些困难才可以取得成功。就像书中所述,在取经途中出现了作怪的妖精,这些妖精虽来历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点,即阻挠取经事业的进行。通过对降妖伏魔时不同人物的深入描写,反映了
关志国*的《道家黄老学派法哲学研究》讲述了:道家黄老学派的形成及发展与战国至西汉初期的社会变革密切相关,其重要特征是以道论法,黄老学派文献中明确提出了 道生法 的概念,在道论的统摄下, 执一 无为 因循 刑名 等概念与 法 具有紧密的联系,从而形成了严密的法哲学体系。黄老学派强调君主要依法治国,君主应受到道法的制约,这相对于老庄学派及各家来说是较为独特的思想。黄老学派法哲学对法家及儒家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汉初得到了充分的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黄老学派法哲学的范畴及内涵对当代中国的法治文化建设不无启示意义。
中古时期的中国道教经历了产生、形成、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中国道教由早期汉末的太平道、五斗米道到魏晋时期的神仙道教,到南北朝的多道派、多组织的混合型道教,这三个阶段都由于具有深厚文学素养的文人参与道教的创立、改造和完善,也由于宗教尤其是道教与文学结下的深厚缘份,因此产生了大量的道教文学作品,在文体上出现了尤可比肩于世俗文学的诸多体式,同时,道教业内撰写的大量道教经典又富有极强的文学性,文学理念、文学思想之含蕴深刻,凡此种种,造就了中古道教文学思想的如下走势:汉末早期道教的经典《太平经》《老子河上公章句》《周易参同契》等在上古泛神论思想、道家文章质朴论以及先秦文学象征观念影响下表现出对“文”的性质、诗的来源、文与气的关系、隐喻体系、反对浮华等初浅理解,“神”的色彩、天神地
《问道》继续展示“藏着”的中国文化,道家文化始于内证。从中国上古时期开始发端的道家内证取法天地自然,倡导修复后天而达先天。数千年来,道家内证文化像泉水一样穿透着中医、道家内丹、外丹、科技等领域。 从上古时期开始的道家内证,像泉水一样穿透道家内丹、外丹科技等领域。有位百岁老人带着一群对社会有所思考的年轻人,致力于古老道家内证体系的恢复和弘扬。本期还有对于中华道统传承的梳理,以及从商业、世俗应用层面展示禅文化的优美与淡雅。 道家将生命现象分为内宇宙与外宇宙,认识生命,由有形质之内宇宙到外宇宙。书中有对道家内证现象的描述,也有对其本质的揭示。其中内证实践者对于传统神奇秘技的揭示及对于道家内证生命科学的现身说法,于精妙之处做了发挥,由滴水可见大海之浩淼。
本书乃香港浸会大学中文系「文学与宗教」专题研究的近期新成果,是香港浸会大学于2015年12月8—9日举行的“道教与文学靠前学术研讨会”的会议论文集结,收入中国大陆、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地区与美国、日本及韩国学者的论文二十九篇,展现了这个研究领域的近期新动向,是一部有关文学与宗家的重要专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