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辞典是介绍道教的历史、文化和现状的大型专科辞典。共收有词目五千余条。辞典内容涵盖:道教总类、宗派、社团组织、道家和道教人物、教义、经籍、神仙、戒律、节庆、名山宫观、内外丹术、养生术、道教与古代科技、道教与文学艺术、道教重大史实和活动、道教研究机构、道教研究著述、道教在海外的传播等方面。其中所收当代道教组织及其活动、当代重大事件和当代道教研究机构、道教出版物等,以2012年末为截止期限。
《道教大观》该书指出“符是天仙役神之文,学者灵章之秘宝,符文于术无所不宗,因此宣称玄文垂象,当有衰盛,坤文兆灵,百姓所以存亡。符文已彰,鬼神何能隐伏。”集文字、书法、运气,手诀,掌诀于一体,在道教中的地位不可动摇。
本书 次将江苏 文化置于江南文脉和中国道教的整体视域中,依据历史文献、 经典、地方志、田野调查所获的资料,以江苏 文化的历史发展为经,以对江苏 思想、教义、人物、道派、道书、道术和科仪的个案研究为纬,通过经纬交织的方式,对江苏 文化进行了系统梳理和全面研究,通过深入探讨江苏 文化的演变发展、丰富内涵和时代特征,分析其与整个江苏社会文化和中国 文化的复杂关系与交互影响,不仅展示了江苏 文化的地域特点及江南文脉的精神风貌,而且从地域文化的角度推进了中国 史研究的深入展开,这对于今天传承与发展中华 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参考价值。
根据诸多道经以及相关历史文献,我们可以发现,明代中叶以来道教思想流迁所具有的特征:,运用三教理论来讲述内丹操作规程;第二,在上层社会相对冷落道教的时候,民间下层却把道教作为自己的精神故乡;第三,迫于时局的变化,道教思想有时会以一种超常方式表现出来。本书为《中国道教思想史(第4卷)》,包括明代末叶以来的道教思想和道教思想的历史影响与现代价值这两编内容。
任何一种思想主张的形成和发展都与时代的政治背景、历史文化环境密切相关,道教思想也是如此。故而,只要我们回归历史,那就会发现,从南宋到明代叶,道教思想具有了许多新的特色。首先,道教经典的造作、诠释与宋明理学相互交错;其次,伦理道德涵养成为道教内丹心性学的重要内容;再次,道教派别在思想上的相互渗透和整合趋势更加明朗化。本书为《中国道教思想史(第3卷)》,包括第四编南宋金元至明中叶的道教思想。
《道教大观》该书指出“符是天仙役神之文,学者灵章之秘宝,符文于术无所不宗,因此宣称玄文垂象,当有衰盛,坤文兆灵,百姓所以存亡。符文已彰,鬼神何能隐伏。”集文字、书法、运气,手诀,掌诀于一体,在道教中的地位不可动摇。
隋唐五代北宋时期,道教思想发展的最重要的理论成果乃是“重玄”哲学的日益完善。 本书为《中国道教思想史(第2卷)》,包括第三编隋唐至北宋的道教思想,主要介绍了隋至初唐道教重玄学的崛起、初唐道教重玄学论域的拓展考察、盛唐道教的服气说与心性形神修炼理论等内容。
边氏太极,是中国古代道家历行的全身性柔性运动,通过对人体精、气、血、脈、全身筋骨的软、缓、连、圆独特的运动方式,使全身12条经络、筋骨得到行之有效的锻练。 本书内容丰畗,尤其适合各种年龄段的人,身有残疾、体弱多病、肾亏、阴虚、男女性功能不全的人学练。此功法可根据自身不同的状况,有针对性地选练其中的几势功法,可随时随地练习,且练之有奇效。
《江西 通史》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马克思主义 观,从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角度入手,分四个方面对江西 历史进程中所形成的文化及其价值进行了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研究、探讨和分析。这四个方面分别是:江西 各个历史阶段的文化特征、江西 文化的历史地位、江西 文化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在逻辑统一性、江西 历史经验与现代启示。书稿厘清了江西 历史,明晰了各个时代江西 的文化特点,诠释了江西 历史进程中所形成的文化对于中华传统文化自信重大意义。
钟离权、吕洞宾被奉为道教全真(丹鼎)派的创始人。《灵宝毕法》、《钟吕传道集》是该派代表性的经典。后世丹道的各支各宗的经典均在此基础上加以演绎衍生而成。它们吸收儒释思想,地阐述了丹道的过程的理论和方法,奠定了丹鼎派的理论基础。
《清静经》以“清静”二字为全经之主轴。清静与浊动相反,清静道,浊动应物;清属阳,却由静而生;静属阴,却以浊为根。此经在哲理上,是承《老子》、《文子》、《庄子》等道家“道”、“物”说之理论而来道为本体,物为现象;本体永常不变;现象有相有用,而有生灭终始。经中说明现象间物之阴阳、清浊、动静等关系,以及入如何由物而返道的修炼方式。经文虽391宇,却是《老》、《庄》以后重要的哲理陸道经。
道家之学,在诸子百学中,最为博大高明。精微玄奥。自有古以来,我中华传统历史文化与学术思想。无不受其影响。道学最重学行同融,内外兼养,而一以功夫、证验与境界三者,为修行历程之权衡,以为勘证。 本书为以道为宗。融契儒佛,会通诸子于一炉之新道学启蒙书;于万卷丹经,尤能解脱缚律,不落恒蹊,提其玄要,撷其神髓,以为生命炼养、人生修证之用。全书力主功夫与理论并重,圣功与神化同参。玄言百出,精义绝神,特创生命哲学之新局,凡所敷陈,本末兼赅,体用无遗,实为丹道门庭别开生面、独成一家言之学。
《学易笔谈·读易杂识》是近代易学名家杭辛斋的经典之作,收入《易学笔谈》《易学笔谈二集》及《读易杂识》。书中广泛引用当时天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知识,论述传统易学中的卦气、纳甲、爻辰、先天和后天八卦、河图、洛书等,力图贯通古今哲学、科学乃至宗教思想,开拓了新的象数易学理论,杭氏也成为传统易学走向现代的先驱者。杭辛斋的易学思想和研究方法充分体现了现代易学研究转轨过程中的博杂现象,既反映了中西文化的会通,亦反映了古代风化的蜕变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