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花的秘密(中国的生命之书)(精)》为荣格对道家经典《太乙金华宗旨》的长篇评述,为东两方思想深度碰撞的经典著作。20世纪20年代,德国著名汉学家卫礼贤将《太乙金华宗旨》译成德文,荣格读后大为赞叹,声称此书帮他解决了研究集体无意识过程中遇到的困境。如荣格所说,中国用朴素的语言揭示出深刻的真理,带来了金花的优雅芬芳,使西方人对于生命和道有了新的感受。
“神圣汉帝国”的证成,关键在于深掘当时人的感知和体认,本书即是围绕原始 的成立、汉魏禅代的发生与汉家秩序的崩解所展开的一次“心灵考古”。为消弭“汉家”构造中的家、国对立,谶纬以其超验的神圣叙事“为汉制法”,由此达成融通公、私的“天下一家”构想,“汉家”遂成为天下人的信仰空间。因为解灾除厄、归命汉家的普遍强烈愿望,“致太平”不仅成为贯通汉末经学、谶纬、 的知识基础与共同主旨,也成为士人、隐逸、 群体的行动指南与价值归宿,还是促成汉魏禅代及汉家秩序解体的思想和信仰要素。以汉帝国神圣性格为轴心,思想与历史交互推进,渐次展开为汉家→王汉→师汉→辅汉→代汉→忆汉的演进轨迹,浮现出谶纬神学、原始 与汉家德运终始的内在逻辑。
本书为丹道高人李谨伯老先生数十年修道方法的真传,指导人们如何具体修道,以达到健康长寿,开发潜在功能,生发智慧, 终提高生活品质的目的。李谨伯老先生年届九旬依然鹤发童颜,耳聪目明,思维清晰,健步如飞,可见其修道体悟真实不虚。若能按照李老的指导如实去修,也一定会有很大的收获。
禅者的心应该始终是一颗初心,不受各种习性的羁绊,随时准备好去接受、去怀疑,并对所有的可能性敞开。只有保持这样的心,我们才能如实看待万物的本然面貌,在一闪念中证悟到万物的原初本性。 铃木俊隆禅师用最简单的语言,从日常生活的情境切入,阐明如何在生活中保持初心,实现禅心。本书指导人们如何修行,说明何谓禅生活,禅修是以何种态度和了解为前提的,并且鼓励读者活出自己的真实本性。 我们必须抱着初学者的心,放开一切执著,了解万物莫不处于生灭流转之中。修行的目的就是要始终保持这颗初心,归复清净的生活方式,超越一切的得失心以及名利心。
“长生不老”一直是千百年来世人的向往与追求。究竟如何修炼,方家各有所见。为答复学人的咨询求教,南怀瑾先生结合自己多年来的修习实践,以及古今述作,撰写了《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一书。书中着重叙述了佛、道、
本书是日本学者、中国思想史研究大家浅野裕一的代表作,选取道家思想中有力的一派即黄老道作为对象,考察其思想特色及形成和发展的轨迹。所谓黄老,在人物上是指黄帝和老 子,在书籍上则是黄帝书和《老子》的合称。黄老道在汉初风靡一时,占据汉帝国中心思想的位置,是中国思想史发展的重要一环。作者对相关材料竭泽而渔,娴熟地运用传世典籍与 马王堆出土帛书等出土文献资料,对于道家思想的起源与演变进行了富有创造性的探索;同时,对于中国历史进程中秦汉帝国的性质差异以及汉武帝时期政治思想的转变,从思想史的 角度作出了精彩的阐释。
内丹修炼发源于我国远古时代,有六千年以上的历史。它自成系统,独具中华民族特色,几千年来,一脉相承。现存的道家静修著作有数千卷,其精深、广博蕴含大智慧,又独以修炼内丹的方法在历史上流传最为悠久,影响最为深广,被视为道家的玄典正宗。老子、庄子、孔子等先贤都从修炼内丹中经历过“无为法”的境界,修身修性,开发自身潜能、智慧,而留下千古不朽的经典。同时,它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相一致的世界观、宇宙观。 内丹静修,就是在一呼一吸之间,通过呼吸把人内在世界和外在世界、有意识和无意识联系起来。呼吸和身体机能活动、思想、情绪是紧密相连,养身、静心、禅定、冥想、催眠、瑜珈、出功、益智……都从呼吸开始。 我们的生命质量与长度如何,完全取决于我们的呼吸有多深、有多长!呼吸绝对不是只有我们接触过的:腹式呼吸
《太极丹经:张三丰内丹养生修炼秘法》是武当三丰犹龙派太极丹法传人孔德先生继《易筋洗髓大全注解》、《乐育堂语录注解》之后的又一部丹经巨著。自1997年在《武当》杂志上连载以来,颇受内丹养生学界的关注,成为武当文化研究领域重要的学术成果之一。《太极丹经:张三丰内丹养生修炼秘法》撷取1926年上海中原书局印行版《三丰全书》中的《天口篇》、《大道论》、《 道情二十四首》、《玄机直讲》、《道言浅近说》以及《玄要篇》等核心篇目进行注解,所选内容基本涵盖了张三丰内丹及道学思想体系。 在书中,孔德以实证实修之效验畅言大道真谛,详述玄关法窍,诠释火候细微,传承丹道正宗,并对张三丰及前人丹经中秘而不宣的法诀隐语集中阐解,使功理功法有章可循、通俗易懂;同时又结合现代社会的养生观点去解读太极丹经,使仙学爱好者即
本书讨论的内容极不易把握。通常,人们将企图直接介入神灵世界的意图和行为,称为神秘主义。道教,便是道教中最为神秘的部分,也可以说是中国神秘主义的代表。面对神秘的东西人们经常会采取两种的态度,一种是完全盲目地信其为实有,一是视其为胡说与欺骗。这两种态度虽然截然相反,而拒对象作深入的考察则一。本书采取的不是这种态度。 本书的写作,尽量地以大量的资料为基础,同时概括出以为适当的理论框架;在提出理论框架时,借鉴了外学术界的方法和成果,却不套用别人的旗号。不过要想改变当前道法研究中,在理论模型和资料占有上双重的薄弱,却不是本书所能担当的。
本书针对《道德经》的核心灵魂——第一章,采取讲座的形式,逐字拆解,针对“常道”“非常道”“可道”“不可道”“常名”“非常名”,“可名”“不可名”乃至于“恍兮惚兮”“惚兮恍兮”“常有”“常无”全面解读,解答了什么是道,纠正了一些在“道”“名”“有”“无”研究上的曲解,还有如何在行、处、坐、卧的日常中如何运用“道”和“禅”,解决学道和生活上的困扰,从而真正达到安心。
在本书中,我们对老子思想的研究呈现出这样一些特点:,把老子思想看作是人本思想,从以人为本的观念出发构建了本书的逻辑体系并对老子的人本思想进行了语言释义;第二,把老子的人本思想同另先秦时期其他思想家的相关思想进行了对比分析,揭示了老子人本思想的比较特点;第三,采用辩证分析和历史分析的方法,提示了老子人本思想的合理性与局限性;第四,对老子人本思想的现代价值进行揭示,从管管理哲学和法哲学的高度上阐述了老子人本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和政府管理,尤其是对依法治国所具有的启示意义。由于老子思想具有理论和历史的局限性,我们在探讨老子人本思想的现代价值时,结合当今时代的特征和要求对其进行了合理改造,说明了它的现代企业管理、国家行政管理和依法治国中发挥作用的可能性、现实性及其启示意义。就些意义上
《金花的秘密(中国的生命之书)(精)》为荣格对道家经典《太乙金华宗旨》的长篇评述,为东两方思想深度碰撞的经典著作。20世纪20年代,德国 汉学家卫礼贤将《太乙金华宗旨》译成德文,荣格读后大为赞叹,声称此书帮他解决了研究集体无意识过程中遇到的困境。如荣格所说,中国用朴素的语言揭示出深刻的真理,带来了金花的优雅芬芳,使西方人对于生命和道有了新的感受。
本辑有两个主题:意识北大汉简《老子》的整理与研究。这里还载的五篇文章,代表了目前研究的完整成果,并奠定了未来研究的基础。另一个主题是庄子。本辑多有新颖创见,例如历史的寓言化
本文共分为八章,皆以道教发展史为中心。因欲说明道教学术之本原,故首先简述周、秦以前儒道等学并不分家之要点。其次,略述周末学术分家,神仙方伎与老、庄等道家思想混合,为汉末以来道教成长之原因。复次,引述魏、晋、南北朝以后至于现代道教之发展,及与道家不可或分之微妙关系。虽其内容本质,原为不一不异,但道家与道教学术思想之方向,毕竟有其严整之界限。唯因包罗牵涉太广,不能尽作详论,但择其大要,及其演变过程之一鳞片爪,俾读者籍此可以窥见概略,并以提供研究者知所入手,抑亦由此而了解秉中国文化创立之道教为何事而已。至于道教与道家学术内容,以及旁门左道等流派演变,有关于中国社会问题者,皆未及言。挂一漏万,有待他日专书之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