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科学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对比探究了心理学和道家内丹学两个体系,为我们提供了一条科学理解内丹文化的全新路径。在现代心理学理论和方法的帮助下,我们可以更深入、更准确地认知传统道家文化中的内丹学精髓。 通过本书,读者将对内丹文化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并从科学的角度揭开它的神秘面纱。本书不仅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道家内丹文化,也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注入了新的活力。
陈抟(871年 989年),字图南,赐号 白云先生 、 希夷先生 ,北宋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者、养生家。陈抟继承了汉代以来的象数学传统,并把黄老清静无为思想和儒家修养、佛教禅观会归一流,他创绘了 太极图 、 先天方圆图 等一系列易图,成为中国太极文化的创始人。并发表《太极阴阳说》后,才有中华独有的太极文化形态和一系列理论的形成,尤其是宋代理学家的形成,从而推动了宋代历史的进步。陈抟应是当之无愧的中国太极文化的创始人,宋代理学的奠基人,后人称其为 陈抟老祖 、 睡仙 、希夷祖师等。 本书集录了先生著述,《宋史 艺文志 易类》录《易龙图》一卷,《宋史 艺文志 神仙类》录《陈抟九室指玄篇》一卷,《宋史 艺文志 五行类》录《陈抟人伦风鉴》一卷,《宋史 艺文志 别集类》录《陈抟钓潭集》二卷,《宋史 陈抟传》录《三峰寓言》
《道教文化十五讲(第二版)》对道教的产生和历史流变,道教林林总总的派别,道教的经典文献,道教哲学,道教里的医学、养生学、科技,道教的修炼方法、道教的科仪、道教文学艺术、道教的洞天胜地等都有介绍,是一本在文化的广度和深度上都有推进的上佳著作和教材。本次出版修订版,作者增加了近年来的研究成果。
旧传太极拳是道人张三丰创立,将太极拳与内丹修炼紧密结合,作为丹道修炼的筑基功之一。在拳势中配合呼吸,运行气血,疏通经脉,有利于静功的修炼。修炼内丹应练太极,练好太极须要炼内丹。 本书选编有关太极修炼的资料:《太极炼丹秘诀》《道术汇宗》《武术汇宗》《黄庭要道》《灵宝源流》《太极拳谱》《太极功》等七部资料,这些资料对太极拳和内丹修炼具有极强的指导价值,深受太极拳和丹道爱好者的重视。 本书为古籍整理,作者力求忠实于原著,内容结构、编排次序不做调整,体现了原编著者的风格和思想,明显错误予以改正,并加校注,方便阅读。
《〈庄子〉内七篇析义》是张文江先生关于《庄子》内七篇(《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人间世》《德充符》《大宗师》《应帝王》)的解析与试读。庄学集先秦学术之大成,以后又与传入的印度佛学印证,促进了中国佛教尤其是禅宗的形成。庄学已渗入中华民族的思想和语言(如 庖丁解牛 游刃有余 踌躇满志 之类),深深影响了知识人的文化性格。今天解析庄书,不仅试图上通中国的古今学术,而且和世界上其他思想流派,也有可以相互比较之处。作者将庄子思想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阐发深入浅出,见解深刻独到,值得加以留意。本书是《〈庄子〉内七篇析义》的增订本,除对原作的修订外,另增补新作两篇,以修正和丰富原书的不足。
《全真史传五种集校》是对金元全真教史上五部重要史传资料的点校、汇编。 五部史传的书名和内容分别是:(1)《金莲正宗记》,五卷,得名于王重阳所造 七朵金莲结子 的故事,是全真教 五祖七真 的专门传记( 五祖 为东华帝君王玄甫、正阳帝君钟离权、纯阳帝君吕洞宾、纯佑帝君刘海蟾、辅极帝君王重阳; 七真 为长春真人丘处机、无为真人马钰、蕴德真人谭处端、长生真人刘处玄、玉阳真人王处一、广宁真人郝大通、清净散人孙不二)。(2)《七真年谱》,一卷,逐年记载了从王重阳诞生到丘处机去世的一百一十六年之间的七真的重要活动。(3)《终南山祖庭仙真内传》,三卷,记载全真高道三十七人事迹。(4)《甘水仙源录》,十卷,辑录全真高道六十余人的事略。《终南山祖庭仙真内传》、《甘水仙源录》几乎囊括了全真教由金至元兴盛时期的全
Array
孙昌武所著的《道教文学十讲》一书依据著者二〇〇九年在香港中文大学开设《道教文学》课程所用讲义修订而成。全书共十讲,在探讨“道教文学”的内容、性质与价值的基础上,分别就仙传、仙道类志怪与传奇、女仙与谪仙传说、仙歌、游仙诗、道士诗文创作、古代文人的仙道类诗歌、宋金时期的新道教诗词、神仙道化剧等专题加以介绍并选释作品,分析其思想、艺术成就与贡献,揭示道教与文学的密切关联及其相互影响。全书内容丰富,深入浅出,是一部兼具“学术性”和“可读性”的教材与读物,亦可供相关学术领域研究参考。
中国古代瘟病频发、疫情肆虐,人们在采用医疗措施予以应对的同时,也催生出各种驱瘟逐疫的宗教仪式。北宋以降,中国部分地区尤其是濒江临海的水域沿线地带,逐渐兴起以送瘟为主旨的礼俗活动,其外在表现形式就是打造船只(纸、竹、木等材质)遣送瘟君离境。这种遣船送瘟的做法在明清时期达到鼎盛,并延续至今,遂成为族群集体性对抗瘟疫的古老记忆。姜守诚*的这本《中国近世道教送瘟仪式研究》立足于传世文献资料与田野调查材料,援引多种方法进行跨学科、立体式的综合研究,深入发掘文本的丰富内涵,系统勾勒出北宋以来道教送瘟信仰及其仪式的发展和演变。
万寿宫文化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心,随着研究的深入,关于万寿宫文化的原始资料开始受到学者们的重视。由于正史上关于万寿宫文化记载极少,而且零散,在部分文人笔记上有一些记载,但又不够系统,明清小说上的描述又多夸张,不可作为信史。在历史资料遗留不多的情况下,我们发现了清代光绪四年金桂馨、漆逢源编纂的《万寿宫通志》,这是一部研究万寿宫文化 非常重要的资料。2004年我们就已经开始整理这部书,由于经费不足等原因一度放下了,目前我们得到了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和江西高校古籍整理研究指导委员会的支持,使得该项工作又得以进 行。为了便于阅读,现把我们的一些看法说明如下,以便读者参考。
在北宋的《老子》诸注中,宋徽宗《老子》注得到的关注并不多。这或受限于宋徽宗饱受争议的历史评价。然而,在北宋的《老子》诸注中,宋徽宗《老子》注得到的关注并不多。这或受限于宋徽宗饱受争议的历史评价。然而,单就文本内容而言,宋徽宗为《老子》所作注并非低劣之著,而颇有可采之处,甚至柳存仁先生曾认为 诸注中宋徽宗与王元泽独能知道家义 。徽宗之注文辞雅驯,颇抉道家之窍,其上承王安石、王雱等荆公学派注《老》之理路与思想内容,亦影响后来章安、范致虚、江澂等人解释与发挥道学。另外,徽宗《老子》注亦是理解宋徽宗本人政治理念及其政宣时期部分政治实践的思想文本依据。 以此,本书尝试在道家哲学与政治文化双重视野下考察宋徽宗之《老子》注。具体而言,本书分别探讨了宋徽宗诠解《老子》的方式,他对《老子》核心范
根据全国宗教工作会议精神要求,加强道教自身建设已成当务之急。本辑选题为 道教转型中的机遇、挑战和应对 ,这个综合选题,涉及当代道教建设与发展的诸多问题,本辑内容共分四章,分别为历史机遇、面临挑战、现代转型和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