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部道教通史,以时间为经,以教派分化为纬,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道教产生、发展和流传的历史。全书所记时限始于道教产生前的秦汉社会状况和思想渊源,止于当代道教在世界各地的传播。所记内容涉及道教及各支派的经籍、教义、人物、教制、教职等等,同时兼及道教的节日、礼俗、圣地、遗迹、建筑、文学、艺术等等。在对道教作全面考察的同时,书中还对道教与中国古代政治、社会、经济、文化、思想的关系,作了深刻的分析,对一些重要史事和学术问题也提出了不少新的见解。
《太乙金华宗 》是 道教丹 派的 ,其整体篇幅不大,内容以修炼内丹为要 ,引申为传统的养生术理论。本书作者对原著进行了通解, 有名词给予标注解释,附加全文的白话翻译,并对原传本的讹误进行了订正。
道家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思想学派之一,产生于春秋战国时代。*初的 道家 ,即先秦以老庄为代表的学派,或者指战国秦汉之际盛行的黄老之学,大抵黄老之学旨在治国养生,老庄之学则旨在树立士人的理想人格;魏晋玄学家继承了老庄思想;东汉以后兴起的神道教团 道教 ,受古代神仙家及黄老道家影响,并吸收了中国原始宗教和民间信仰的部分内容。 道家与道教的人生观,有着追求生命自由快乐和健康永恒两个主题。 本书勾勒出了从先秦道家到近现代约两千年的道家与道教思想通史,择要阐述了道家与道教的渊源关系、支系流派、道教神学观念与修炼等重要问题。
唐代 禅僧 的言行录,书中以简明直接的方式,阐述了 佛法 的奥秘,堪称佛教中的语录之冠。《临济录》是中国禅宗重要的文献之一,是记载禅宗临济义玄简历和禅话的集录,本书中禅宗语录包含有大量禅师间以及禅师与门人弟子间的对话,而这种对话很多都是以一问一答的方式进行,临济义玄作为佛教禅宗主体两大法系之一南岳法系的子系临济宗的创始人,其语录意境玄妙,寓意深刻,尤其是禅宗语录问答系统讲究"机锋"与"顿悟",许多疑问句答句往往"答非所问",以"顿悟","说即不中","应机勘辩"为阐述哲理的主要方式,因而这种问答系统具有很高的语料价值,言简意赅,笔调生动。古往今来,《临济录》都是作为临济宗禅僧的精神支柱而传承发展着,本书是研究《临济录》的专著,也是认识、了解临济宗的必要读物。
《文化交融:道教与少数民族宗教》是一部兼具学术性与通俗性的著作。引论先强调指出道教的产生是受到少数民族宗族的影响的,颇具新意。接下来从纵向的角度,概述道教在少数民族中传播的历史;又用四个章节从横向的层面,具体阐述道教影响瑶族、壮族、苗族、黎族宗教所产生的道教与少数民族宗教文化交融的情况。 书稿从少数民族道教的产生、少数民族道教的班坛组织、少数民族道教的民族特征等的角度,揭示出道教与少数民族宗教的密切关系。著作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揭示出道教与少数民族宗教的融合交流的主题,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对于促进民族团结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本书针对《道德经》的核心灵魂——第一章,采取讲座的形式,逐字拆解,针对“常道”“非常道”“可道”“不可道”“常名”“非常名”,“可名”“不可名”乃至于“恍兮惚兮”“惚兮恍兮”“常有”“常无”全面解读,解答了什么是道,纠正了一些在“道”“名”“有”“无”研究上的曲解,还有如何在行、处、坐、卧的日常中如何运用“道”和“禅”,解决学道和生活上的困扰,从而真正达到安心。
《僧宝正续传》七卷,宋祖琇撰,辑录宋代禅林名僧三十人传记语要,于每一传之后附 赞语 。《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十五卷,清朝自融撰,性磊补辑,收集南宋建炎元年(1127)至明末永历元年(1647),凡五百二十一年之间,九十七位著名禅僧传记。亦于每一传之后附 赞语 。 以上二书,内容上与其他宋明时期的禅宗史料相互印证补益,二书合刊出版,《僧宝传》这一体例的禅书就完善了。弥补了禅宗其他《僧传》《灯录》或偏重记事或偏重记言之不足,是考察和研究中国北宋末至明末禅宗历史和思想的宝贵资料,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禅者的心应该始终是一颗初心,不受各种习性的羁绊,随时准备好去接受、去怀疑,并对所有的可能性敞开。只有保持这样的心,我们才能如实看待万物的本然面貌,在一闪念中证悟到万物的原初本性。 铃木俊隆禅师用最简单的语言,从日常生活的情境切入,阐明如何在生活中保持初心,实现禅心。本书指导人们如何修行,说明何谓禅生活,禅修是以何种态度和了解为前提的,并且鼓励读者活出自己的真实本性。 我们必须抱着初学者的心,放开一切执著,了解万物莫不处于生灭流转之中。修行的目的就是要始终保持这颗初心,归复清净的生活方式,超越一切的得失心以及名利心。
本书为丹道高人李谨伯老先生数十年修道方法的真传,指导人们如何具体修道,以达到健康长寿,开发潜在功能,生发智慧, 终提高生活品质的目的。李谨伯老先生年届九旬依然鹤发童颜,耳聪目明,思维清晰,健步如飞,可见其修道体悟真实不虚。若能按照李老的指导如实去修,也一定会有很大的收获。
本书主要以时间为轴线,分三个历史阶段勾画了自明清之际至20世纪法国汉学家对道教的认识过程,涉及明清之际法国来华耶稣会士著述中的道教,19世纪法国汉学早期阶段雷慕沙、鲍狄埃、儒莲、罗斯奈、马塞伦等汉学家对道教的认识,20世纪戴遂良神父、沙畹、马伯乐、康德谟、施舟人、劳格文、贺碧来、傅飞岚、穆瑞明等法国汉学家对道教的研究。本书分析了法国由浅入深、由否定贬斥到相对客观科学的研究道教的过程,突出了法国汉学家研究道教注重文献基础的特征,着重从法国汉学家的代表性论着中提炼核心观点和法国道教研究的精华,以期沟通中法学术交流,进一步拓展中法道教学界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