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原稿《民国时期道教研究 以内丹学为中心的考察》获四川省第十八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本书从现存民国道教内丹学文献入手,以陈撄宁、蒋维乔、冉道源等人为例,采用个案研究与宏观阐述相结合的方法,对民国时期道教内丹学的渊源、特点、思想、价值等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民国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道教自身发展状况对其影响,揭示了民国时期道教内丹学为适应现代社会,用科学知识来诠释丹道,改单传秘授为公开传播,并普及养生法门和服务群众健康的转变。
内丹修炼发源于我国远古时代,有六千年以上的历史。它自成系统,独具中华民族特色,几千年来,一脉相承。现存的道家静修著作有数千卷,其精深、广博蕴含大智慧,又独以修炼内丹的方法在历史上流传最为悠久,影响最为深广,被视为道家的玄典正宗。老子、庄子、孔子等先贤都从修炼内丹中经历过“无为法”的境界,修身修性,开发自身潜能、智慧,而留下千古不朽的经典。同时,它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相一致的世界观、宇宙观。 内丹静修,就是在一呼一吸之间,通过呼吸把人内在世界和外在世界、有意识和无意识联系起来。呼吸和身体机能活动、思想、情绪是紧密相连,养身、静心、禅定、冥想、催眠、瑜珈、出功、益智……都从呼吸开始。 我们的生命质量与长度如何,完全取决于我们的呼吸有多深、有多长!呼吸绝对不是只有我们接触过的:腹式呼吸
“神圣汉帝国”的证成,关键在于深掘当时人的感知和体认,本书即是围绕原始 的成立、汉魏禅代的发生与汉家秩序的崩解所展开的一次“心灵考古”。为消弭“汉家”构造中的家、国对立,谶纬以其超验的神圣叙事“为汉制法”,由此达成融通公、私的“天下一家”构想,“汉家”遂成为天下人的信仰空间。因为解灾除厄、归命汉家的普遍强烈愿望,“致太平”不仅成为贯通汉末经学、谶纬、 的知识基础与共同主旨,也成为士人、隐逸、 群体的行动指南与价值归宿,还是促成汉魏禅代及汉家秩序解体的思想和信仰要素。以汉帝国神圣性格为轴心,思想与历史交互推进,渐次展开为汉家→王汉→师汉→辅汉→代汉→忆汉的演进轨迹,浮现出谶纬神学、原始 与汉家德运终始的内在逻辑。
道家内炼功夫,从现存文献考证,成周时期已有记载。汉末魏伯阳着《参同契》, 义理精深,包罗广泛,被称为「万古丹经王」,实非虚誉。北宋张伯端根据魏所述奥义,进一步将丹诀加以发挥,着《悟真篇》。《四库提要》云:「是书专明金丹之要,舆魏伯阳《参同契》,道家并推为正宗。」清董德宁《悟真篇正义自序》云:「畅发金丹之妙,详明内养之机。其修丹虽为幽深之道,得魏公倡之于前,而张君和之于后,自可循流以达源,见标以知月。」自北宋以来,穴悟真篇》历受学者推重。但传至后世,流派芜杂,多加曲解,甚至臆改本文,以致各本真伪并存,文字颇多出入,从未有人加以校勘,读者莫知适从。今不揣鄙陋,试作校注。但微力绵薄,思考难周,仅贡愚者之一得而已。
道家内炼功夫,从现存文献考证,成周时期已有记载。汉末魏伯阳着《参同契》,义理精深,包罗广泛,被称为「万古丹经王」,实非虚誉。北宋张伯端根据魏所述奥义,进一步将丹诀加以发挥,着《悟真篇》。《四库提要》云:「是书专明金丹之要,舆魏伯阳《参同契》,道家并推为正宗。」清董德宁《悟真篇正义自序》云:「畅发金丹之妙,详明内养之机。其修丹虽为幽深之道,得魏公倡之于前,而张君和之于后,自可循流以达源,见标以知月。」自北宋以来,穴悟真篇》历受学者推重。但传至后世,流派芜杂,多加曲解,甚至臆改本文,以致各本真伪并存,文字颇多出入,从未有人加以校勘,读者莫知适从。今不揣鄙陋,试作校注。但微力绵薄,思考难周,仅贡愚者之一得而已。
本书是中国当代 哲学家、国学大师、哲学史家、哲学教育家汤一介先生的代表作之一。 是土生土长的中国本土 ,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纵观中国历史,道家对传统中国的民族文化、民族心理、风俗习惯、科学技术、哲学思想、医药卫生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魏晋南北朝是 发展的重要时期,是 逐渐走向成熟、定型的时期。近代以来形形色色的新思潮,基本上都有反 的倾向,因此,学界对中国传统 的研究,长期呈现严重忽视的倾向,尤其是对 , 普遍地视之为迷信。本书纠正了时代的无知,将 提升到学术层面来探讨,为重建 的思想体系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本书主要对 的创立与早期发展、 基本的教义、主要的经典与代表人物的思想作了深入的研究,提示出 不同于其他 的特征。这对于我们理解自身的民族文化、民族心理和思维方式,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