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类小本般若经的编译与流传中,以《金刚经》与《心经》*代表性与影响力。 般若经的核心思想是 空 。但佛教所说的 空 ,非一无所有之 空 ,而是以 缘起 说 空 ,亦即认为,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条件( 缘 即 条件 )的产物,都会随着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条件具备了,它就产生了( 缘起 );条件不复存在了,它就消亡了( 缘灭 )。世间的一切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个念念不住的过程,因此都是没有自性的,无自性故 空 。 《金刚经》和《心经》作为般若经的浓缩本, 缘起性空 同样是其核心思想,但二者又进一步从 对外扫相 和 对内破执 两个角度去讲 空 。《金刚经》的 对外扫相 思想集中体现在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这个偈句上,对内破执则有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这一点睛之笔;《心经》则是以 色不异空,空不
在抗战期间,上海社会崇尚华丽糜费,骄逸奢侈成风。聂云台老居士有感而作,于1942、1943年间编撰成《保富法》一书,在上海《申报》上连载,激荡时人之心,数日之间,便收到助学献金四十七余万银元,一时传为佳话。 作为曾国藩的外孙,聂云台居士一生亲眼目睹诸多显赫世家的兴衰沉浮。太平天国以后,湘军的一些肱骨名臣、爆发户、中兴时期北京和上海滩的一些富贵人家,家道纷纷败落,聚敛财富不积厚德之家富不过三代,以及居士对照自家沉浮,深有感触。遂将自己个人一生所接触的、亲眼所看见的,融合历史的经验教训,向人们证明了一种天理循环、因果报应的道理,并以自己的七世祖乐山公的善积福缘而庇荫后人为佐证。指出其人之居心以及对财物的取舍,与后代子孙的昌达有莫大的关系。为善加福于人,自己自然得其福,后代子孙亦可昌隆
《宗镜录》又名《心镜录》,是五代宋释延寿(904-975)的著作。全书多达一百卷,详述禅宗祖师的言论和重要经论的宗旨,并删去了繁杂的文字,呈现全部佛法的精要。全书分为三章,计八十余万字。第.一卷至第六十一卷之前半部为 标宗章 ,内容为 立正宗明为归趣 自第六十一卷后半部至第九十三 卷为 问答章 ,内容以 申问答用去疑情 为主;第九十四卷至*百卷为 引证章 ,内容为 引真诠成其圆信 。所谓 正宗 ,即 举一心为宗 ,此一心宗, 照万法如镜 。 延寿是法眼文益的嫡孙,法眼在《宗门十规论》里鼓励参禅的人研究教典,有颂云: 今人看古教,不免心中闹,欲免心 中闹,但知看古教。 都是针对当时的禅师们轻视义学落于空疏的流弊而发,延寿编集《宗镜录》的动机,当然渊源于此。 唐末以后禅宗产生许多流弊,释延寿编纂《宗镜录》的用意
蒋勋以柔软心书写对生命的眷恋与领悟。京都永观堂、清迈无梦寺、加拿大奈恩瀑布 蒋勋带着《金刚经》,读经、抄经,旅行十方,在心的寺院里一殿一殿地拜去,在洪荒自然里看见生命的不同修行,在文学艺术里照见生命的不同可能,与一切有情众生,领会人生中的舍得与难舍
《中華經典誦讀教材》(全18册)遴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儒釋道典籍三十五種,采用大字注音、正體豎排,是一套專門用於誦讀的經典教材。經文采用*善的底本,反復校對,標點、注音參考學者註疏,力求準確無誤。適合作為少年兒童的經典誦讀教材,也可以作為成年人學習經典的誦讀讀本。 全書包括:《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德育啟蒙、孝經》《弟子規、太上感應篇、十善業道經(附:朱子治家格言、文昌帝君陰騭文)》《了凡四訓》《女四書、女孝經》《聲律啟蒙、笠翁對韻》《幼學瓊林、龍文鞭影》《大學、中庸、論語》《孟子》《禮記選》《詩經》《尚書》《左傳選》《易經》《道德經、莊子選》《唐詩三百首》《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心經、金剛經(附:佛說阿彌陀經、普賢行願品、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地藏菩薩本願經》。
淡定:弘一法师的人生智慧课 感悟篇 谦退是保身*法,安详是处世*法,涵容是待人*法,恬淡是养心*法。 弘一法师 当周围喧嚣杂乱而使心情浮躁时,平日里自己所熟悉的事物都会忘得干干净净,当周围环境安静使人的心情平静时,以前所忘掉的事物又会忽然重新浮现。可见心神的浮躁和宁静只要稍有不同,昏暗和明朗就会迥然不同。 浮躁是一种焦虑不安的心态,是一种随波逐流的品格。浮躁的人没有定见,没有定力,总是人云亦云。浮躁的人在庸人堆里小心翼翼的遵守 游戏规则 ,不敢越雷池半步;而自己又急功近利,患得患失,一心争强好胜,惟名是图。*后被浮躁蒙蔽了双眼,反而弄巧成拙。毕竟,没有独立思考,何来独具慧眼?没有特立独行,何谈人格魅力?遇到困境
《地藏本愿经》,又称《地藏菩萨本愿经》《地藏本行经》《地藏本誓力经》,共二卷,唐实叉难陀译。 《地藏本愿经》揭示宇宙中一切众生,生死的奥秘,告诉我们如何趋吉避凶、离苦得乐,连跌入无间地狱的众生,都可以 依法 出离地狱,乃至消除累世的业障,增上福慧。所以,此经是要我们明白:知死有生、作善获福、为恶受殃、修道得道。 《地藏本愿经》中述及供奉地藏菩萨可获得十种利益:土地丰壤、家宅永安、先亡生天、现在益寿、所求遂愿、无水火灾、虚耗辟除、杜绝恶梦、出入神护;加之地藏菩萨为幽冥教主,管辖十殿阎王,也即主宰着人死后的命运。人们往往既会想得到这十种利益,又惧怕死后入地狱受罪。所以,对地藏菩萨的信仰、礼瞻、恭敬一直有增无减 地藏菩萨是佛陀座前,大愿第一的大菩萨,是佛陀为我们这些众生派
中华文化讲堂编订的《国学经典诵读本》遴选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儒释道经典三十余种。全书采用简 体、横排、大字、注音的形式,是一套专门用于诵读 的经典教材。经文和注音均参考历代注疏和诸家版本 ,严加考证,以求最善。适合作为少年儿童的经典诵 读教材,也可以作为成年人学习经典的诵读读本。 《地藏菩萨本愿经》为该丛书的其中一册,记载 了释迦牟尼佛在忉利天宫(欲界六天的第二层天), 为母亲摩耶夫人说法。佛在经中赞扬了地藏菩萨「地 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的宏大誓 愿,并介绍了地藏菩萨在因地修行过程中的典型事例 ,如婆罗门女、光目女救度母亲的故事。还通过文殊 菩萨、佛母摩耶夫人、定自在王菩萨、四天王、普贤 菩萨、普广菩萨、大辩长者、阎罗天子、无毒鬼王、 主命鬼王、坚牢地神、观世音菩萨、虚空藏
《楞严经》是一部对中国佛教之禅、净、律、密、教都有着广泛而深刻影响的大乘经典。内容十分宏富,思想体系严密,几乎把大乘佛教所有重要理论都囊括其中,故自问世后,就广泛流行。该经以理、行、果为框架,谓一切众生都有 菩提妙明元心 ,但因不明自心清净,故流转生死,如能修禅证道,即可成就无上正等正觉。这一思想对中国佛教的各宗各派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楞严经》,佛教经典。又称《首楞严经》《大佛顶经》《大佛顶首楞严经》《中印度那烂陀大道场经》。全称《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唐般剌蜜帝译。10卷。此经的译者般剌蜜帝大师,中印度人,居广州制止道场,于唐神龙元年(705)从灌顶部中诵出,乌苌国沙门弥伽释迦译语,房融笔受,怀迪证义。中国历代皆视此经为佛教主要经典之一。在日本
《阿弥陀经》是中国佛教净土宗的基本经典,在佛教信众中影响很大。全经虽篇幅不大,文字看似也浅显,但内蕴的佛义秘意却十分幽邃。是经自姚秦鸠摩罗什法师译出后,述讲、注疏者甚夥。民国大居士黄智海(涵之)的这部演述本,实为同类中的佼佼者。《阿弥陀经白话解释》又得被尊为净土宗十三代祖师印光法师的鉴定、首肯,无疑更增加了它的权威性。《阿弥陀经白话解释》在民国期间甫一问世,即受到同道者的赞叹、推重,争相传阅。本讲记不重义理的阐发,而是通过对境界与事相明确而精准的描述、解释,从而引领受众对净土世界的起信与愿求。即使对于非佛教圈的读者,也可通过是书去领会为什么净土信仰在中国有这么大的信众基础之缘由。
本书是凤凰卫视总裁刘长乐与人间佛教的开创者星云大师就社会现状、人生态度、企业管理等话题的智慧交流,古老的东方哲学与现代的都市人生呈现出完美的交融。 平易之处与我们交流人生的阅历,世间的故事,生活的感知,从心治、义利、笃学、慈爱到忍辱、舍得、财富、格局。书中观点和态度更加与时俱进,也更入世、更实用、更贴进读者的生活,而故事也更幽默、更动人。这也就决定了它在风格上的时代感。会让读者进一步的体会古老东方哲学与现代都市人呈现出的完美交融。
一行禅师沉稳迷人地讲述了佛陀释迦牟尼从出生、成长、出家、修行、得道、弘法,直至灭寂的完整一生。 世人似乎是从本书中首次发现,佛陀从来不是神,而是一个人。他没有任何神通,和我们一样会困惑和痛苦,他也有家人,有妻子和儿子,只是他离开了他们,独自走上了修行成佛,拯救众生的道路。 书中的佛陀不仅伟大、慈悲,而且真实可爱;你看到的正是2500年前的佛陀本人,看到他和大家一起坐在地上吃饭,他吃饭的威仪令人着迷,他吃完饭,和别人一样自己收拾好餐具,放好,一举一动间,散发着佛法的灵性光芒。 娓娓道来的佛陀生平故事,融汇着佛法的精深奥妙;无论你有没有佛学根基,阅读本书,都是一次充满喜乐和感动,受益匪浅的修行。
《中国佛教史》为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近代教育家、佛教家蒋维乔居士在日本学者境野哲先生《支那佛教史纲》基础上撰写的一本从目录学角度探究佛教流变的优秀著作,对民国以后的中国佛教研究曾起过积极的作用,堪称经典。特点为简要系统,不乏卓识;语言畅达,不失曲雅风趣;资料丰富,存厥存疑。在今日仍不失为一本了解中国佛教历史的基本读物。
《坛经》是六祖惠能大悟心性后从智慧心海中流露出来的妙法,非思量分别所能解;语录是祖师为引导参禅者自悟心性随缘施设的话头或法门,亦非妄想揣度所可通。禅宗传承久远、典籍浩繁、影响深广,主要内容在见地、根器、观境、观智、行法与果德数端。 就见地而言,禅宗凡有施设,皆不傍经教、直指人心,令人当下明心见性成佛,虽自称 教外别传 ,实直契佛陀本怀。佛陀施行教化,根本目的是度化众生脱离生死苦海、证得寂灭涅槃,众生与佛无异,关键在于让他们发现自己本具无分别智慧的心性。众生根器千差万别,佛陀必须当机设教,而禅宗便是顺承佛陀依*义悉檀说法开出的宗派。 就根器而言,若专就慧根说,禅宗独被上根利智,可若从信根而言,禅宗也是三根普被、遍及众生的。 禅宗的所观境,是参禅者当下一念心;能观智,是般若
禅者修心,念兹在兹,所谓念佛,当然成佛。在《即心即佛》一书中,星云大师通过《法无他》、《释迦老子来了》、《什么是佛》、《是花是画》等百余篇公案禅话,引领大家契入禅机,大师开示: 心中已舍弃凡俗,向往圣贤,不就即刻是圣贤了吗?
行禅师沉稳迷人地讲述了佛陀释迦牟尼从出生、成长、出家、修行、得道、弘法,直 灭寂的完整 生。 世人似乎是从本书中 次发现,佛陀从来不是 ,而是 个人。他没有任何 通,和我们 样会困惑和痛苦,他也有家人,有妻子和儿子,只是他离开了他们, 自走上了修行成佛,拯救众生的道路。 书中的佛陀不仅伟大、慈悲,而且真实可爱;你看到的正是250 前的佛陀本人,看到他和大家 起坐在地上吃饭,他吃饭的威仪令人着迷,他吃完饭,和别人 样自己收拾好餐具,放好, 举 动间,散发着佛法的灵性光芒。 娓娓道来的佛陀生 故事,融汇着佛法的 深奥妙;无论你有没有佛学根基,阅读本书,都是 次充满喜乐和感动,受益 浅的修行。
观呼吸,不仅加深对生命本身的认识,还会让心变得稳定、敏锐和专注。 在书中,德宝法师开篇就指明禅修的目的,以及常人对禅修的种种误解,然后系统地介绍了如何通过单纯的觉察与呼吸的掌握,达到正念。按照书中一步步的禅修指导,以呼吸为专注的焦点,观看一切身体经验、感受与思想的变化,进而观察你所认知的整个世界,最终以觉醒、智慧的心,安详面对起伏的人生。 本书是作者用人人都看得懂的语言写成的禅修经典著作。现已被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各地相继出版。此书的泰文节译版本,还被选为泰国高中课程教材。